潜心制定新《宪令》
楚怀王任用屈原进行变法改革,是从具体到整体逐步推进的。变法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以下细节:限制贵族特权,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奖励战斗有功的人,加强国防力量。大力发展工农商业,反对纵横游说之士。举贤授能,明君贤臣以推行“美政”。联齐抗秦,努力创造条件实现统一的宏图伟业。
在推行变法改革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包括流血牺牲。如果说楚之变法改革是一叶风帆,那船就是在狂风巨浪中颠簸前进的。虽然如此,楚国还是在发展、前进着。
为了尽早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楚国需要制定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便是《宪令》。以《宪令》来规范其他具体法律,同时《宪令》也是其他法律的依据。屈原向楚怀王提出了这一建议,楚怀王不仅欣然同意,而且大加赞赏,将草拟《宪令》的任务交给了屈原。屈原唯唯受命,这件事似乎对他来说责无旁贷。
楚怀王再三强调,《宪令》是国之机密,在诏示天下之前,不得泄露给任何人。屈原也有这个愿望,万一不慎泄露一二,朝中奸佞之臣和顽固派必定千方百计予以破坏。
对于拟定《宪令》之事,楚怀王与屈原都十分重视,不敢有丝毫马虎与懈怠。屈原重新将自己禁锢于书斋之内,整日埋身于书山简海之中,不分晨昏昼夜,笔耕不辍。饿极了,他就啃几口干粮;困极了,他就伏案而眠。即使面容憔悴,脱皮掉肉,他也全然不顾。
为了拟定《宪令》,屈原翻阅的资料,研究的典籍,犹如漫天星斗,莽莽林海,难以历数。毫不夸张地说,在此之前问世的各种书籍,他几乎浏览无余,涉猎无数。对重点部分,他反复研究,或圈圈点点,或笔录摘抄,以备查考。
这几个月夜以继日苦读的日子,屈原仿佛穿行于林莽之中,昏暗幽晦,不见天日。最后,他仿佛走出了密林,豁然开朗,眼前天高地阔,阳光明媚。他又仿佛攀登上了顶峰,居高临下,山川、村镇、田野,全都一览无余。
至此,屈原可以展帛挥毫,制定《宪令》,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然而,他却迟迟不肯动笔,因为他总觉得准备得仍不充分,似乎还缺某种成分或是某道工序。
经过几个月的伏案攻读和潜心研究,屈原对华夏历史的法制已经了然于胸,历历在目。制定新法,需要借鉴古人智慧,结合现实。但屈原仍觉得自己对监狱中的情况还不太了解。
屈原早就听说楚国贪赃枉法之风盛行,诉讼胜败,判罪轻重,全赖行贿的多少来定。狱中情形,更是漆黑一团。无罪的被处死,犯死罪的人却逍遥法外,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然而,屈原只是耳闻,并未实见。想要制定切实可行、完美无缺的《宪令》,就必须结合这一现实。为了制定《宪令》,为了当今和后世,哪怕肝脑涂地,他也在所不辞。因而屈原当机立断,他要深入监狱了解实情。
从此,屈原杂于囚徒之中,与案犯为伍,自然也少不了经常被提审,被严刑逼供,饱尝狱中的千辛万苦,同时也掌握了牢内及整个司法系统的斑斑伤痕与累累症结。
监狱里的条件十分恶劣,地狭人多,人满为患。屈原所在的牢房,总共不过一丈见方,没有窗户,只有一扇小小的木栅门,却监押着20 多名罪犯。
白天,犯人们都坐着或是站着,相对来说占的地方比较小。到了夜晚,牢房就成了灾难之地,他们彼此相挤相压,你枕着我的腿,我躺着他的腰,毫无回旋的余地。屎尿都在这个小空间里解决,与呼吸和饮食的气息混杂在一起,令人难以忍受。所以,每夜都有窒息的人,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
监狱里最怕疾病传染,但也最容易传染疾病。每当流行病传染时,患者相继倒地,来不及外运,死者堆积着,甚至堵塞了门户。狱卒命犯人帮忙往外抬死者,常常走着走着就有犯人猝然身亡,令人不寒而栗。
为什么郢都和全国大大小小的监狱关押的罪犯这么多?原来,士师、胥吏、狱官、禁卒都以此来谋利。关押的犯人愈多,他们获利就愈丰厚。所以,只要与案件稍有牵连的人,就会被千方百计地捉拿监禁。
这些人一旦入狱,不问是否有罪,一律被戴上手铐脚镣,锁进监牢,困苦不堪。然后官吏就对他们进行敲诈,根据犯人出钱多少,分别对待。
出资最多的人,不仅可以脱去刑具,还能移至监外板屋居住。一贫如洗,一滴油水也难挤出的人,不仅刑械决不稍宽,还被施用种种折磨手段。
因同一个案件入狱的,主谋和重罪的人可以逍遥法外;轻罪和无罪的人反而深受严刑折磨,遭受非人的待遇。这些被折磨的人积忧成疾,染病后又无药可医,能够侥幸生存下来的人,百不及一。
在狱里,金钱能够通神。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员,很少以国家法律为依据。他们大多利用手中的权柄牟取暴利。刽子手本是十分下作的职业,但在狱里却盛气凌人。
对被判处死刑并且已经上呈的人,刽子手们会公开进监狱敲诈他们,索取金钱与财物。那些被判处极刑的人,如果满足了刽子手的要求,他们行刑时会先刺犯人的心,否则刽子手就将犯人四肢先卸下来,还不让他们的心死。那些被判处绞刑的人,如果满足了刽子手的要求,刽子手刚开始就会将犯人勒死,否则就先对其用刑,然后才让犯人死去。对那些被判处死刑的人,刽子手们还拿他们被砍下来的头,对其家人进行勒索。
负责捆绑的官吏也是这样,对不满足其要求的人,他们会在捆绑时先折断犯人的筋骨。专管上刑的和打手们更是如此,例如,有三个犯人同时被拷打审讯,其中一人给20 金,被打得筋断骨折,几个月卧床不起;另一个给了双倍,只伤了点儿肌肤,第二日就痊愈了;第三个人给了6 倍,当夜便健步如飞。
在狱中待了几个月,屈原虽吃了许多皮肉之苦,却对楚国的司法系统和监狱中的黑暗腐败现象摸得烂熟。《宪令》成竹在胸,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出狱,不顾遍体伤痕累累,全身筋骨酸疼,一头扎入书斋,一心扑在制《宪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