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考题招亲
隔了数日,唐太宗太宗决定在婚使中搞一次智力测验,以才智定高下,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失败的自然会毫无怨言知难而退。于是,各国婚使间便展开了一连串比巧斗智的竞争。结果技高一筹、富于智慧的吐善婚使禄东赞取得了胜利。
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破解唐皇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温柔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出第一题时,唐太宗拿出了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让各国请婚使节分辨出这根木头的哪一头更靠近根部。
吐蕃使节禄东赞仔细地分析了这个问题。他灵机一动,忽然想到木头根部的密度会比其他部分大,如果把木头放到水中,那么更靠近根部的部分就会微微下沉。按照这样的方法,禄东赞顺利地答对了第一题。
第二题,唐太宗拿出了一块美玉。这块美玉的中间有一条极其曲折狭窄的孔道,构型十分独特。
各国请婚使节需要把一根绫缎穿过孔道。
很多请婚使节想把细线直接穿过孔道,但由于孔道太过曲折狭窄,他们尝试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只能放弃。这时,禄东赞则不慌不忙坐在一棵大树下想办法,结果从爬行的蚂蚁身上得到启示。
他将一根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腰上,另一头缝在绫缎上,并在九曲孔眼端抹了一点蜂蜜,把蚂蚁放到曲孔另一端。蚂蚁闻到蜜香,就带着丝线,顺着弯曲的小孔爬了过去。禄东赞见蚂蚁爬出来了,十分高兴,赶紧抓住丝线,慢慢拉扯,最后把绫缎也拉了过来。
第三题,唐太宗命人将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刚刚出生的小马驹混在一起,要求各国请婚使节将每一个小马驹和生出它的母马匹配在一起。
面对这个难题,很多人都试图根据毛色和花纹来分辨,但最终都失败了。而禄东赞再次想出妙招,他把所有小马驹都关在栅栏里一天一夜,而且不给它们喂食。第二天,这些饥饿难耐的小马驹都被放了出来,它们各自跑着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以尽快填饱肚子。用这个方法,禄东赞快速准确地破解了唐太宗出的又一个难题。
第四题,唐太宗命人将一百只小鸡和孵化它们的一百只母鸡混合在一起,要求各国请婚使节将它们一一匹配在一起。
禄东赞以鸡类的生活习性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他意识到小鸡在进食和遇到危险的时候,一般都会跟随母鸡。所以,他在鸡群进食的时候将母鸡和小鸡分开,然后把母鸡一只一只地放进小鸡当中,这只母鸡孵化出的小鸡自然就会跟随孵化出自己的母鸡了。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小鸡。
禄东赞就命人模仿老鹰等鸡类天敌的叫声,剩余的小鸡因为受到惊吓,都快速奔向了自己的妈妈以寻求保护。
第五题,唐太宗要求各国请婚使节在一天之内吃掉整整一只羊并喝完一坛酒,除此之外还需要自己走回住处去。
很多使者还没有喝完一坛酒就已经醉倒了,有一些虽然喝完了酒也吃完了一只羊,但是已经分不清方位了,更别提自己走回住处去了。禄东赞在去喝酒吃肉之前,就在自己的住处同喝酒吃肉的地方之间牵了一根线,这样,在喝完酒吃过肉之后,他就顺着这根线顺利地回到了住处。
第六题,也是最后的一道难题。唐太宗让文成公主混在五百个宫女当中,她们的穿着打扮完全一致,而且脸上都蒙着盖头。唐太宗让各国使臣从中辨认出哪一位才是真正的文成公主。
很多使臣猜了很多次,但是都没有成功。唯有禄东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并一举成功了。他是怎么一下子就猜到了呢?其实,禄东赞之前就了解到文成公主喜好的一种熏香,这种熏香的味道非常稀有,能够吸引蜜蜂。轮到禄东赞辨认文成公主的时候,他便放出事先握在手中的蜜蜂,这只蜜蜂被奇香吸引,落在文成公主的身上,禄东赞便成功地通过了最后一项考验。
关于第六题的考法,还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当时,唐太宗请来三百名相貌相似的宫女,让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化着一样的妆,分左右两侧排列宫中,令使臣们从中认出文成公主。使臣们被众多相似的宫女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禄东赞却顺利地指出左列中第六位就是文成公主。原来,细心的禄东赞已从服侍过文成公主的奶娘处打听清楚了公主的模样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颇小朱砂红痣,因而一认就准。
测试结束后,唐太宗非常高兴,他似乎从聪明机智的禄东赞身上看到了整个吐蕃的兴盛之象,于是欣然答应了吐蕃的求婚,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得知吐蕃王十分虔诚和迫切地想要迎娶大唐公主,又听说吐蕃国地域广大,是西南边陲的一个强国,所以她觉得下嫁给吐蕃王也不算辱没了自己。她尽管对吐蕃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但好奇心仍然没有得到满足,就决定好好跟吐蕃的使者禄东赞谈谈,以便进一步了解吐蕃。于是,禄东赞在诸国求亲使臣们的一片妒羡的眼光下,被召进宫去晋见文成公主了。
见到文成公主的禄东赞,表现出了一副诚惶诚恐、谦和恭敬的样子。他按照唐王朝的礼节,向公主行了三跪九磕之礼。
文成公主微微点头说:“你是吐蕃国的宰相,可以用吐蕃礼相见。”
禄东赞称谢,当即说道:“赞普蒙大唐天子许婚,自然就是唐天子的女婿。现在蕃汉已成一家,臣既是赞普的奴仆,也是唐天子的奴仆,自然该用大唐礼仪晋见公主。”
文成公主见禄东赞说话、行事颇合中原礼法,非常高兴,便对他说:“不知道你到中原后生活可过得惯吗?”
禄东赞说道:“小臣自到上国,住在馆驿中,受到朝廷很高的礼遇,牛羊肉、乳酪等从来就没有缺少过。不但如此,小臣还有幸喝到了中原的美酒,吃到了大唐百姓日常吃的精美菜肴和各种点心、饭食,实在是福分不小。”
禄东赞接着说道:“尤其是来到长安以后,小人和几位蕃使在学习中原语言的过程中,聆听了不少儒生讲授的《诗》《礼》经籍,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臣等深为叹服,也明白了中原的朝廷何以能够建造出如此广大的京城、壮美的皇宫,原来是得益于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
文成公主没有想到吐蕃使者会这样地好学上进,她忙说道:“你的品格,真是令人钦佩,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现在已经是赞普的臣民了,将来在吐蕃国生活,我也要学习蕃语,并要适应高原边陲蕃族的习俗。为此,我想在皇上为我准备大婚的这段日子里,学习一些蕃语,更加深入地了解蕃国的情况,不知你能否给予我一些帮助呢?”
禄东赞听了,知道文成公主早已心系吐蕃,深为感动地说:“小臣早就听说公主不仅美貌绝伦,而且博学多才,极为贤淑。今天听了公主的一席教诲,小臣更是钦佩。公主下嫁赞普后,同是吐蕃国主,小臣理当侍奉。学习蕃语之事,就由小臣安排,但不知何时可以开始?”
文成公主说道:“就从明天开始吧!皇上对于我的婚事十分关心,他曾询问我需要什么作为陪嫁。我想,金玉珍宝,吐蕃国也不缺乏。因此,我想带一些对吐蕃国臣民有益的东西。这件事,也请你予以指点。”
禄东赞听了,更为文成公主周密的考虑所打动,他随即回到道:“多谢公主对我吐蕃国臣民的仁爱之情。臣来东土之后,对大唐的建筑技艺、医疗技术深为钦佩。还有,我吐蕃大部分民众都不事农耕,只以放牧为生。公主如能带上一些粮食种子、营造工匠、治病的药方等过去,那么,我吐蕃百姓将永世感戴!”
“你的建议,我一定会认真考虑的!”文成公主接着说,“我想,我们这次既然万里赴蕃,不妨多向皇上要一些实用的东西,说不定将来会对吐蕃国的兴旺昌盛有用呢!”
从此以后,文成公主便天天学习蕃语,了解吐蕃的风俗。她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听说佛教在蕃地尚未普及流行,便决心要在嫁过去后弘扬佛法。
和藏王结婚,使汉藏两族世世代代和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但是,文成公主毕竟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她要嫁到遥远的地方去,那里没有亲人,风俗习惯又和内地大不相同,内心产生一些不安和忧虑当然也是难免的。
于是,唐太宗给了文成公主许多安慰和鼓励,又命令左右臣下替她准备了丰盛的嫁妆。嫁妆之中,包括各色各样的日用器具、珠宝、绫罗、衣服、装饰物和临时需要的东西,还有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和记载各种生产技术的书籍,以及各种谷物的种子等。
同时,唐太宗还派了二十五名年轻美丽的侍女、一个乐队和许多工匠随同文成公主一同到西藏去。文成公主还带去了一座佛像。
贞观十五年(641 年)春天,唐太宗颁布圣旨,决定派遣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专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完婚。唐太宗这一任命,既让文成公主高兴,又顺了李道宗最后为女儿尽一份爱心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