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修建小昭寺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前曾经塑造过三尊等身塑像,并亲自为其开光,分别是其八岁、十二岁、二十五岁等身塑像。佛祖曾说过,见这三尊塑像如见佛祖本人。其中,二十五岁等身像是最高大的,但是它不幸遗失,早已不知去向。

然而,让西藏人们感到无比自豪的是,佛祖的另外两尊等身像都被人带到了西藏:其八岁等身像由墀尊公主带入吐蕃,松赞干布为其建有大昭寺;其十二岁等身像由文成公主带入吐蕃,松赞干布为其建有小昭寺。

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与大昭寺并称拉萨二昭,它位于今拉萨城的东北部。

相传,文成公主曾带着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像进入吐蕃。一天,她乘坐的木车陷入了沙地之中。

她通过推算,得知此处是龙宫所在地。所以,她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在此地,并修建一座寺院来供奉它,如此既能震慑龙魔,又能使国运昌盛。

文成公主在那里主持修建的寺院,就是后来的小昭寺,它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同时告竣,同时开光。为了建设小昭寺,文成公主还特地用了从内地带来的能工巧匠,以汉地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特点,建成了极为壮观的重楼叠阁。小昭寺的整体建筑,经过一年时间建设而顺利竣工。

随后,松赞干布举行大庆筵,为之开光,声势浩大、壮观。小昭寺门面向东方,寄托着文成公主对家乡的思念。

吐蕃百姓为了表示敬意,就在佛像前献上了很多贡品。按传统佛教的习俗,供奉佛祖和菩萨的贡品有六色,即花、涂香、圣水、瓦香、果品、佛灯。可是,在草枯花逝的时节,人们无法采撷鲜花,所以工匠们就独出心裁地用酥油塑造了一束花献于佛前。从此以后,酥油花就成为了一种藏传佛教特有的贡品和艺术。

酥油花是一种油塑工艺品,以酥油为主要制作原料。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等牧民的奶油类食物,是从经过反复搅拌后的牛奶中提出的黄白色油脂。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腻,色泽纯洁,清香扑鼻,可塑性极强。用其塑造出来的工艺品,具有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精巧玲珑等特点。

原先文成公主带来的佛祖十二岁等身像供奉在小昭寺,而墀尊公主带来的佛祖八岁等身像供奉在大昭寺。后来,武则天当政期间,吐蕃人听说武则天想向吐蕃王朝要回文成公主带走的佛像,于是赶紧将佛像移至大昭寺的一间屋子里藏了起来。

后来,唐朝的金城公主进藏和亲时,人们又把佛祖的八岁等身像移至小昭寺供奉,并找出佛祖十二岁等身像放在了大昭寺中供奉。从此,两尊佛像便易寺而居。

再后来,小昭寺几经火焚,如今人们看见的小昭寺建筑大多是后来重修的,只有位于底层的神殿仍是早期的建筑,殿内的十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并雕有花草、卷云、珠宝、六字真言。

后来重建的小昭寺主楼分为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廊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其顶层是汉式金瓦,金光闪闪,人们从拉萨的各个方位均能看到,蔚为壮观。

小昭寺反映出了文成公主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也见证了文成公主对西藏文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