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的青年秦王

忍一时之辱大破薛军

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 年)五月,李渊登帝位,史称唐高祖,国号唐。他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另一子元霸年幼早夭,所以只授谥号。一个新的王朝开始了。

在此期间,全国形成群王割据的局面,被分裂了。刘武周在马邑(今山西朔州)称杨可汗;薛举在金城(今甘肃兰州)称帝,国号秦;李轨在武威(今甘肃武威)称帝,国号凉;宇文化及在聊城(今山东聊城)称帝,国号许;王世充在洛阳(今河南洛阳)称帝,国号郑;萧铣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称帝,国号梁;李子通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称帝,国号吴。

另外,还有两大不可小觑的势力,一为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一为江淮的吴王杜伏威。这些人都想称霸天下,所以唐朝在建国初期就面临着统一天下的艰巨任务。

唐武德元年(618 年),在金城自称秦帝的薛举,率兵30 万前来攻打长安。

七月,薛军打到高墌(今陕西长武北)。唐高祖派李世民率八路军前去抗击敌军。

由于部将刘文静、殷开山没有听从李世民指挥,仗着士兵众多大意轻敌。没多久刘、殷二人战败,高墌失陷了。

秦王李世民染上重病卧床不起。唐朝大军不得不退回长安。

“唉!薛举的大军就要杀到京师来了。”唐高祖既愤怒又担心,“难道大唐的基业建立不到一年,就要落入他人之手吗?”满朝文武没一人敢答话,个个低垂着头,暗自叹息。

可能是唐朝实不该亡,在薛举大军杀向长安时,首领薛举因患急病突然暴毙。薛举一死,薛家军不再继续往长安进发,危急的局面暂时缓和下来。办完薛举的丧事后,他的儿子薛仁杲才又举兵,再度攻向长安。

唐高祖担心薛举与占据武威的李轨联合起来,连忙派人去与李轨交涉,获得了李轨的支持;接着派病愈的李世民再度率兵出战。

李世民率军到达高墌,他想到薛仁杲此时一定粮草不足,便决定采取当年宋老生对付他们的战略。李世民立刻命令挖深沟、筑高垒、盖粮仓,准备与薛仁杲大军在此展开长期拉锯战。

“秦王,我们再也受不了啦。”

“去迎击吧!”

“太可恨了啊!秦王。”

李世民每天都能听到部下带着愤怒的请求,他的心像被一团烈火焚烧。

某天李世民正在办公,忽然听到外面一片哭号声,便走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薛仁杲围城多天,不管怎么喊骂,李世民仍然按兵不动。

薛仁杲便想了一个狠毒的办法,将在前几次战役中俘虏的唐朝士兵捉到城下,在唐兵的面前,将俘虏的舌头、鼻子一点一点地割下来,或是把他们当稻草人一般在身上一刀一刀地刺着;有的半身被埋在土中,薛兵拿着鞭子狠狠地抽打,到处鲜血淋漓、惨不忍睹,俘虏们凄惨的哀号声让唐兵仇恨的烈焰燃烧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秦王,求求您,去救他们吧!”

唐军所有的将士都跪在地上恳切地向李世民请命。

他们的脸孔因愤怒扭曲着。

“不行,要忍耐!”李世民忍着泪水,一个字一个字清晰地说,“我们的部队不久前才吃了败仗,士气比较消沉;敌人刚刚获胜,斗志高昂,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去应战。

现在,我们能做的是固守城门,慢慢消磨对方的锐气,等他们旺盛的士气衰竭了再出击,才有必胜的把握。”

“秦王,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自己的兄弟被凌迟、折磨吗?”队伍中有人怒吼,“对,我们要打! 要打!”“太欺负人了!”部将们纷纷大喊。

“住口!难道你们希望也被抓去拷打、分尸吗?不要再说了,按照我的计划去做。再喊要打的人,先把他拖出去斩了,军中不能有不服从军令的人。”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进去了。

两个多月过去了,唐朝士兵天天看到自己的兄弟在对方手中受酷刑,心中又怒又恨,个个抱着誓死拼杀的决心。唐军士气大振,每个人都随时准备出城一战。

这时,薛仁杲军队旺盛的士气渐渐消竭了,粮食马上就要吃完了,有许多薛兵因为无法忍受时时高度防备偷袭的压力,偷偷地跑到唐营投降了。

“明天我们就要出兵反攻了!”李世民有条不紊地宣布作战计划,“庞玉,你带大军将薛仁杲的大部队诱往浅水原;我率轻骑兵从后面夹击,让敌军头尾不能相顾,一定会有许多士兵掉入涧谷中的。”

一切都像李世民预料的一样,当薛仁杲的部队发现不妙时,大军已陷在峡谷中,进退不得。没用多长时间,薛仁杲的士兵死的死、伤的伤,有的转而投入唐军,几万大军就这样溃散了。

许多败兵纷纷逃往薛仁杲驻守的折墌城(今甘肃泾川东北)。李世民担心他们到那儿和薛仁杲会合,增加对方兵力,等不及和庞玉的大军打声招呼,就大喝一声带着20 多名轻骑兵追去。这一仗打到深夜,败兵们四处逃命。

夜还未过,薛仁杲站在城墙上只听到一片厮杀声,搞不清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既不敢开城门,又不敢出城增援,焦急万分。

天色刚亮,薛仁杲不禁跌坐地上大声喊说:“天哪!

唐军竟然只有20 多名,快开城门派兵去把他们一网打尽,杀得一个也不留。”

可惜已经没有机会了,庞玉率领的大军已经赶来了,并且迅速将折墌城包围起来了。薛仁杲一看大势已去,只好开城投降。

战争结束后,部将问李世民在浅水原击溃薛军大部队时,为什么只带20 多名骑兵去追击逃兵,要知道薛仁杲在折墌城还有几万人马呢,难道他就不怕吗?

李世民很自信地告诉部将:“这就是用兵的诀窍啊。”

如果当时没有紧追,而让他们回驻地得到休息,情势就完全不同了,整个战役都会非常艰难。何况对李世民来说,那20 多名骑兵都是精兵,对付那群落荒而逃的败兵绰绰有余了。

“这次战役能一举取得成功也是因为薛军上次打赢了我们,就不把我们放在心上,认为这次一定会赢,根本没做失败后的准备,所以吃了败仗就慌了手脚,一味地只知逃命,毫无战斗力,我们的人再少都能打败他们。”李世民向大家解释了敢于带着极少的人追击薛军逃兵的原因。

“真是高见!”所有的人都赞叹不已。

“对了,秦王,当初这一群恶人杀害我们的兄弟,今天该轮到我们报仇雪恨了吧?”一名部下按捺不住地问,全体将兵听了都鼓掌叫好。

“千万使不得,”李世民立刻摇头正色地说,“既然对方已经投降了,就不要再追究过去的事。祸首薛仁杲已经被杀,其余的人肯投效到我手下,就是我的部属。我对大家是一视同仁的,不要再提什么报仇不报仇的事。”

“明天我们去打猎,可别让他们跟去,免得半路上发生意外。”有人说。

“为什么?怕他们不是真心投降吗?如果做什么事都疑神疑鬼,是绝不会成大事的。再说,既然是庆功狩猎,所有人可以参加,为什么不许他们去?你害怕的话,让他们都跟着我吧。”说完,李世民豪爽地大笑。

唐高祖派李密前来慰劳士兵,当他看到李世民正和一群前几天才投降的叛军拿着弓箭在草原上追逐野兔时,忍不住赞道:“真是个勇敢英明的人!这么年轻就有如此胆量和气魄,难怪他能平定这些祸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