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兰亭序》真迹

唐太宗不仅有军事、治国才能,还十分喜欢书法,尤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并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赞》,确立了王羲之书法在初唐独尊天下的地位,并决定了初唐书法的发展方向。在专门设立的教育机构国子监里,书法是学习内容之一,还设书学博士执教,实行以书取仕的重要举措。科举中书法独占一科,选官员也不例外。唐太宗是历朝皇帝中书法最好的一个。

一天,唐太宗在玄武门宴请三品以上的官员。褚遂良问唐太宗说:“陛下,人家都说字要写得好,就需要勤练,但您早年戎马奔驰少有时间习字,为什么您却能写一手好字呢?”

“你认为我这屏风上的字写得很好吗?”唐太宗一边端详自己在屏风上写成的草书,一边说,“书法是一门不能急就的学问,一定要有恒心,一笔一画用心地写。只要肯用心,即使花少许时间也能有好成绩。其他各种学问也一样,只要专心一意,成果一定比花许多时间却漫不经心的人来得好。你赞成我的说法吗?”褚遂良点点头。

唐太宗又接着说:“我临古人的帖子,专从字的骨力着手,你们一般都先学架构,对不对?我认为字的好坏在于字体间的神气与骨力,只学得一个空架子,看起来很像,再看就不是那一回事了,怎能写得好呢?所以,我就从书家的骨力所在开始模拟,知道这个字的神气所在,写的时候架构就会自然呈现出来了。”

“怪不得陛下的字这么遒劲有力!”虞世南也赞不绝口。

听到诸臣的称赞,唐太宗不禁得意起来,他随即要赠给大臣们几幅字。在座的群臣欢呼起来,他们都希望能得到御笔亲书的墨宝。唐太宗笑一笑,拿起蘸饱了墨汁的毛笔,便开始在宣纸上以“飞白体”书写起来,一张张酣畅淋漓的墨迹陆续传到群臣手中。起先,大家还按部就班地守秩序,而后一些沉不住气的臣子因担心得不到字便开始**了,你推我、我挤你,大厅上闹成一团,臣子们带着微微的酒意四处追逐抢夺起来。

忽然传出一阵惊呼,大厅顿时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眼睛直视着唐太宗所坐的地方。

“陛下,臣子该死,请陛下饶命。”只见散骑常侍刘洎跪在唐太宗面前,连声哀求着,手中还拿着一张唐太宗刚写好的字。原来,刘洎东抢西夺都抢不到字画,又被其他的人挤到最前面,一眼瞧见唐太宗刚写好一张字,便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一把抢了过来。等听到唐太宗发出惊呼时,他才发现自己居然已经爬到皇帝的御椅上。

“罪不可赦,胆敢爬到皇上的座椅上,太大胆、太无礼了!”一些恪守礼法的臣子在一旁怒骂着,联合起来要求唐太宗严办刘洎。

“不必认真,如果真要追究责任,那错都在我,我不该不顾君臣礼法和大家在一块儿玩乐。要治罪的话,我也逃不了干系。再说大家在一起轻松一下,偶尔失礼是无妨的。”唐太宗丝毫没有在意。但是有些大臣还是不同意不处罚刘洎。

唐太宗明白这些臣子的心意,但他不愿破坏这宴会的欢乐气氛,也不愿为一点儿无心造就的小事件惩罚他的部属,所以笑着说:“汉朝时,班婕妤曾经拒绝和皇帝同坐一车,后世的人都称赞她深明礼仪,却没人说她违背皇上意旨应当论罪。今天咱们有常侍爬到皇帝椅子上的事件,我不治他的罪,也许日后可和班婕妤相提并论呢。”一场纠纷因此平息,宴会得以圆满结束。

在书法方面,唐太宗最脍炙人口的故事,莫过于从辩才和尚那里骗取《兰亭序》的经过。

《兰亭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最得意的作品,据说是他醉酒后信笔挥毫而成的,酒醒后无论怎么临摹,都无法写出那股气势与韵味,所以这件作品就更加珍贵。

王羲之的行草迄今仍被认为是书道上的瑰宝,自古以来喜爱王字的人不知有多少,唐太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但临写王羲之的字体,更收集了他所有的书帖,可惜的是,《兰亭序》并不在内。对唐太宗而言,这不啻是拥有一个豪华精致的珠宝箱,却缺少一枚光辉灿烂的宝石来点缀一般,怎么想都存有一分缺陷。

“我非得到《兰亭序》真迹不可,王右军的字帖我都收罗齐全了,就是缺少这最珍贵的一份,我怎么能甘心呢?”

唐太宗看着空手而归的臣子失望地说。

“我们到各地去寻访,都找不到《兰亭序》的真迹。不过,听人说越州(今绍兴)有个老和尚是右军后裔智永法师的徒弟,他手上有些字画,《兰亭序》很可能在他手中。”

“哦,这个和尚叫什么名字?”唐太宗高兴地问。

“这倒不清楚,因为谣言众多,莫衷一是,属下就没去寻访求证。”臣子惶恐地回答。

唐太宗想了一想,然后说:“智永和尚拥有《兰亭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人既然被说是智永的弟子,《兰亭序》是有可能在他手中的。你们立刻去打听,如果真是智永的弟子,就邀请他到宫中小住,让我亲自来问他。”

那个和尚法号辩才,他确实是智永法师的徒弟。唐太宗把他邀请到宫中做客,待他非常亲切有礼,特地在内宫设一道场供他住宿,并不时到道场中和他聊天。

这一天谈完了江南文物、越州风光后,唐太宗以一种极不经心的神态问辩才和尚:“听说你师父曾拥有《兰亭序》真迹,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辩才和尚一听到“《兰亭序》真迹”几个字,心头禁不住一震,瞄了唐太宗一眼才定下神说:“看过,王右军的《兰亭序》确实是古今难得一见的佳作。气势雄浑,意兴酣醇,笔锋淋漓潇洒。”

唐太宗精神一振,抓紧辩才和尚的手大声地问:“那它现在在你手中?”

辩才和尚皱着眉想了半天,不禁摇摇头难过地说:“师父圆寂以后,就碰上战乱。连年兵荒马乱,逃来逃去,不知在什么时候把这珍宝弄丢了,更不知是丢在什么地方。”说完就陷入沉思。

“老师父你真的想不出最后一次见到《兰亭序》真迹是在什么地方吗?”唐太宗不死心地问。

“唉,我年纪一大把,记性是越来越不行了,而且那几年东奔西跑,跑过太多地方,实在是想不起来了。”辩才和尚十分自责地说。

“那就算了,”唐太宗看辩才和尚的神色不像说谎,很是无奈,“这道场是专为你准备的,你想住多久便可住多久,不过我的心愿又落空了啊!”

第二天辩才和尚就回越州去了。唐太宗闲暇时提笔写字,想起那部被他日思夜想的书帖,就会忍不住长嘘短叹。

“陛下,您不要难过。据我的推断,《兰亭序》真迹一定还是在辩才和尚手上。”虞世南说。

“可是他一口咬定那真迹已经失落了啊!”

“如果已经失落了,他何必急着跑回越州呢?我不相信皇帝的内苑会比不上他的寺庙。”

“你的意思是说《兰亭序》真迹在他的庙中?”唐太宗讶异又怀疑地问。

“我想应该是,他既是智永和尚的嫡传弟子,又亲眼看过《兰亭序》真迹,当然知道那是如何珍贵的物品,岂会轻易任它流失?”

“他不肯说实话,我又不能无缘无故派人到寺庙中搜寻,这该怎么办呢?”唐太宗听见《兰亭序》可能在辩才和尚庙中,不禁心急地问。

房玄龄在一旁说:“只宜智取,不宜妄动。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个很机灵的人,他是南朝梁元帝的曾孙,自幼习读经书,又多才多艺,让他去和辩才和尚斗智,应该是理想的人选。”

唐太宗高兴地点点头,说道:“好,就派萧翼到越州去见见那个和尚,非把《兰亭序》给套出来不可。”

江南五月,榴红似火,萧翼穿着便服出游,乘坐商船来到越州。下船以后,他换了一身山东人的装束,拿着折扇便开始四处闲逛。

傍晚时分,萧翼去到郊外,发现一座古意盎然的庙宇,壁上有许多古老的浮雕刻画,就走进去观赏。这古庙正是辩才和尚住持的寺庙,萧翼来到这里当然是有意的。

他沿着走廊一处又一处地仔细观看,一副读书人四处游历的模样。

“这位施主是打那里来啊?”当萧翼走到辩才和尚住处附近时,正巧碰到他。

“晚生是从山东来的,因为运些蚕种来卖,所以才到贵宝地。听说这所古寺年代久远,特地抽空来膜拜。”萧翼客气地回答。

“山东是个好地方,我也是从那儿来的,这样说起来,咱们还有同乡之谊啊,进来坐,进来坐。”辩才和尚一听萧翼来自山东,谈吐又十分文雅,不禁雀跃万分,忙叫小徒弟准备茶水果品,要好好和萧翼把盏长谈。

这一晚,两人谈得十分投契,不但畅谈文史、字画,还下了局不分胜负的棋。

“施主真是个人才啊,像你这等人做生意岂不是被埋没了,你该去应试才对,一定可以金榜题名。”辩才和尚拍着萧翼的肩膀亲切地说。

“不瞒您说,我乃是梁元帝的子孙,严格说起来算是个没落的王孙,要我和一般平民一样去求取功名,是不可能的。”萧翼故作骄傲状。

“那你会不会作诗?”辩才和尚一听赶忙扭转话题。

“会啊,莫非大师您也精通作诗?”萧翼立即笑着答复。

“精通谈不上,喜欢倒是真的,那我们就来赋首诗,作为今日有缘相识的纪念。”辩才和尚说完就拈了个来字韵,笑着说,“我献丑了,请你多多指正。”他摇头晃脑长吟道: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

萧翼听了一边翘起大拇指,一边佩服地说:“好!好!真是好诗,我就依刚才拈的招字韵和你一首,是东施效颦,你可别见笑啊!”他吟诗道: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

谁怜失群翼,长苦业风飘。

刚长吟完毕,辩才和尚就端着一杯酒在一旁等候了:“好诗,值得喝一大杯,来来来,喝酒,喝酒。”一夕夜话使两人成为忘年的挚友,萧翼从此就不时到寺中和辩才和尚谈天、喝酒、下棋,两人越来越投契,开始推心置腹无话不谈。

过了10 多天,萧翼又来到寺中,手里拿着一卷书帖。

“萧施主,你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啊?”辩才和尚在寒暄坐定后问。

“您瞧,这是先祖亲笔写的职贡图。”萧翼边说边将书轴展开。

“果然是出自帝王手笔,气势宏伟!”辩才和尚端详良久,笑着说。

“晚生很喜欢字画,尤其是王右军的行草,真是绝品啊!虽然这是先祖的手迹,我仍然要说,王右军的墨迹比这要更高明。”萧翼以庄重又仰慕的语气说。

“那萧施主手上一定有王右军的墨迹吧,可否拿来给我开开眼界?”辩才和尚笑着说。

萧翼立即豪迈地说:“没问题,明天就带来请您过目,不是我吹牛,那真是一等一的杰作!”

第二天,萧翼就带着从唐太宗处借来的几幅右军真迹拿给辩才和尚看。

“怎么样,是真好吧?”萧翼得意地问。

辩才和尚沉吟了半天,笑了笑神秘地说:“是真迹,不过只能算是二流的,我手上有更好的。”

“有比这更好的?我不信。”萧翼做出不相信的神态。

这样一来辩才和尚就急了,说:“真的,出家人绝不说谎,你先说右军的字哪一幅最好?”

“那当然是《兰亭序》。”

“可不是吗!我手上就有《兰亭序》真迹。”辩才和尚神气地说。萧翼一听,心扑通扑通狂跳不已。

“《兰亭序》真迹?传闻不是说早就失传了吗?”

“那是掩人耳目的说法,”辩才和尚一边说,一边拿椅子垫高,从梁柱中拿下一卷纸,“否则人家知道这好东西在我手上肯定要来抢,连皇帝都在打它的主意。”

“你看,是不是真迹?是不是比你手上那些字好?”

辩才和尚把字摊放在桌面,得意地问。

萧翼激动地说:“果然是珍品,不知大师是如何得到这稀世珍宝的?”

“这是我师父传下来的,虽然经历多场兵乱,可我一直都揣在怀里带着逃难,这东西比我这臭皮囊要有价值多了。”辩才和尚一提到《兰亭序》,话就滔滔不绝,“皇帝不知怎么听到消息,还把我传到宫里头去,我当然不肯承认《兰亭序》在我手上。”

自从把《兰亭序》拿下来见客后,辩才和尚就舍不得再把它搁在梁柱上,每回萧翼去探望他时,总见他在窗前临摹王羲之那飞扬逸致的行草。于是萧翼也拿起笔,和他一块儿临摹起来。

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辩才和尚被一户人家请去主祭,萧翼便趁这时机,跑到辩才和尚房中把《兰亭序》真迹取走。因为萧翼是辩才和尚的好友,又不时拿字画在寺中进进出出,所以没有人怀疑阻挡。萧翼就轻而易举地将《兰亭序》真迹送到唐太宗手中了。

辩才和尚回来发现真迹不见了,急得差点儿晕过去。

师徒几人正在吵闹不休时,忽听到寺外传来一声呼喊:“御史大夫到。”

“御史大夫?啊!是你。”辩才和尚站在寺前目瞪口呆地指着骑在马上的御史大夫萧翼。

萧翼连忙下马说:“真对不起,没告诉你就拿走《兰亭序》真迹,请您别生气。皇上想要看一看这真迹,你偏偏不肯,所以只好出此下策!”

辩才和尚吓得脸都白了,忙跪下来说:“皇上是不是要治我欺君之罪?”

“不会的,皇上体念您年纪大了,又是真心喜爱这珍品,他从您手中要了去还觉得不忍心,特别交代我送您绢匹3000 段,谷子3000 石,感谢您以生命保全这旷世的墨迹。”萧翼扶起辩才和尚,亲切地说。

“那我就放心了,请您代我向皇上致谢吧。”辩才和尚心有余悸地说。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真迹,欣喜异常,连忙命令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4 个拓书名手,把《兰亭序》字迹拓印下来,送给太子近臣们观赏,自己更是随身带着真迹,随时随地尽情地欣赏临摹,甚至在遗嘱上,特别指定要《兰亭序》真迹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