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间争位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令唐太宗痛心疾首的事。当年李世民兄弟争位残杀的事件,而今又出现在唐太宗的儿子身上。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其他的兄弟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唐太宗也很不满意他那窝囊畏缩的态度,经常当众教训他。李承乾因此一直担心唐太宗会废掉他,就听信一些大臣的教唆起兵谋反了。事情败露后,唐太宗又是心痛又是气愤。
“你为什么造反?你是皇太子,日后这帝位一定是你的,你为什么不安分,非跑出来制造事端,到底是什么原因?”唐太宗越想越气,声色俱厉地责问李承乾。
“我哪里想造反,还不是老四欺人太甚,逼得我无路可走,我才和大臣们商量如何解决掉他。如果我不杀他,他就要杀我了。”李承乾急忙为自己辩白,他所说的老四是唐太宗的四儿子李泰。由于李泰才思敏捷,行事果断,很得唐太宗的欢心,日久不免恃宠而骄,不但时常借故去嘲弄他大哥,更暗中收买臣子想再来次玄武门政变,夺得太子的地位。
“这都是我教子不严的后果!”唐太宗心痛如刀割,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这是人间最悲惨的一件事,他不禁想起当年玄武门之事,“当年我父亲该有多难过啊!
你们不明了当日的情形,动不动就拿玄武门之变来作例子,不肖子啊,不肖子!”唐太宗喃喃低语,泪水不禁簌簌而下。
“从小大家都说你没用,要我废了你。我为顾全体制没有应允,总希望你能有所建树,没想到你这么不争气,自己搬砖头来砸自己的脚,现在我就是想成全你也没有办法了!”唐太宗边说边叹息,他心中深刻体会到皇家为争权夺利而骨肉相残的苦楚,以及生为帝王家族的可悲。
“为李承乾策动事变的是谁?”唐太宗问群臣。长孙无忌连忙回答说:“是侯君集。”不一会儿侯君集就神态狼狈地出现在大殿上。这名勇将在跟随唐太宗东征西讨期间,曾建立不少功劳,近几年更在平定西域、塞北的战事上有辉煌的成果,他便沾沾自喜,自认为是唐朝第一大功臣,对屈居在李靖、房玄龄等人的下位感到十分的不甘心,就自动加入了李承乾的谋反阵容中。
唐太宗望着这位患难老友,感到一阵心酸和心痛,他声音沙哑地问:“君集,这么多年了,你一直是我得力又忠诚的部将,你的功勋更是人人敬仰。你究竟有什么苦衷,要帮太子谋反,把多年建立的名誉毁于一旦呢?不值得,太不值得啊!君集,我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
悲痛责问的话语,一字一句敲击在侯君集心中,这位被狭隘的功利主义蒙蔽心灵的虎将,终于被唐太宗的赤诚感动了。他说不出任何理由,跪在地上哭着说:“陛下,您杀了我吧,我是鬼迷心窍啊!您杀了我吧,我错了,我太对不起您!”
唐太宗涕泗纵横地说:“太子谋反我不难过,你背叛我,才真是叫我伤心欲绝。你知道吗?你所犯的罪是要株连九族的。”侯君集恳求唐太宗放过他的家人,唐太宗答应了。一代大将就这样走向他人生的最后一步,这应是他当初谋反时未曾料到的,所以,人生许多际遇与变化往往就在一念之差。
天下不能一日没有王储。唐太宗处决了侯君集,将太子贬到冷宫后,心中虽是疲惫伤神到极点,但仍强打起精神,为日后的接班人选召开会议。长孙无忌向唐太宗推荐了晋王李治,他说晋王虽然比较文静、温和没大魄力,却是最孝顺、最明理的,立一名懂得孝道的皇太子,比立一名有才无德的君主要好得多。
唐太宗却很中意聪明有才干的四子李泰。宰相房玄龄劝道,太子造反的事情和四皇子脱不了干系,不处罚四皇子已不太合理,如今还要立他做王储,岂不是鼓励宗室造反。唐太宗觉得很有道理,最后认同了长孙无忌的建议。
一场乱事就此平息,李承乾和李泰都被打入冷宫。
凌烟阁中的画像也已经完成,望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像,唐太宗心中只有哀痛与无尽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