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自的艰苦生活

1937 年12 月13 日,南京陷落,日寇对这座古城进行了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还沿长江一线进逼,威胁武汉,危及沙。为了把学校继续办下去,学校举行了第43 次常务会议,定将学校迁往昆明。

学校规定教职员和学生于3 月15 日以前到新校址报到分水陆两路走,水路经粤汉铁路至广州转香港,乘船入安南防,再乘火车经河内入昆明。虽然一路上多次换乘车或船,是既方便又迅速。陆路是师生们共同组成“湘黔滇旅行团”,湘西经贵州,到达昆明,共有学生244 人,闻一多等11 位教师参加了这一队伍。

朱自清和冯友兰等十几位教师没有沿着上述路线进滇,而是包租汽车从长沙南岳出发,经南宁、龙州出镇南关入安南,再乘火车至昆明。

2 月17 日上午11 时,朱自清等人到达了桂林。这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风景秀逸,气候宜人,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从桂林到阳朔,漓江犹如一条青绿色绸带飘**于烟雾之间,两岸青峰奇秀,千姿百态,如诗似画,朱自清等人一路流连山水,饱览风光。

不料,就在一行人刚要到达镇南关时,冯友兰的左臂不幸被碰折了。于是,一到河内,朱自清便立即将他送往了医院,还陪了他两天才走。3 月14 日下午5 时20 分,朱自清等人抵达昆明,住在了迤西会馆。

在这里,朱自清接到了三弟国华的来信,里头还附有父亲的信,说是全家平安,寄去的80 元也收到了。这80 元是上一年10 月中旬在长沙时,朱自清向学校借薪寄回去的。得知合家安康,他心中非常踏实。

昆明位于滇东高原中部的滇池盆地之北,风光明媚,四季如春,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3 月20 日刚好是星期日,天气又好,于是,朱自清和几位教师约好一同去西山闲游。

西出海拔约2000 余米,山上森森茂密,有滇中高原“绿翡翠”之美称。朱自清先到华林寺,山门外有莲池,寺内有彩塑五百罗汉,状态各异,塑工精巧。

在一个院落里,有1 个先生,3 个女士和2 个孩子,一家6 口围坐在一起唱着歌,别提多欢乐了。其中,有一个太太的背非常像陈竹隐,那个4 岁小孩也酷似自己的小儿子思俞。朱清观望良久,思家之情油然而生。

不久后,临时大学决定将文学院和法育学院设在蒙自,因是难民聚集,人满为患,昆明实在无法容纳一所千余人的学校,而蒙自却有许多空房子。

4 月2 日,教育部下令将“长沙临时大学”改为“西南联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定于5 月开学。于是,朱自清跟随分校的师生于4 月4 日前往蒙自。这次前往蒙自的共92 人,随后又有100 多人抵达。

蒙自在昆明南面至越南边境约四分之三处,是个小城,有三四条街,几间店铺,不要多少时间就可以穿城而过。但是朱自清却感到蒙自“小得好”:卖东西的店铺,差不多闭了眼以找到门儿;一些名胜去处,一个下午便可以走遍。

蒙自人口只有一万左右,所以整个地方都很安静。不论城区还是乡下,路上有时不见一个人,整个天地仿佛都是自儿的一样,这让朱自清想起了自己之前生活过的台州和白湖。不过,蒙自也有缺点,那就是苍蝇太多,夸张点说,假如谁街上笑了一下,他一张嘴便有可能飞进一个苍蝇去。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规定5 月4 日开学。“湘黔滇旅行团的师生于4 月28 日到达了昆明,他们这次行程为3500 里,一走了68 天。朱自清得知他们到来之后赶紧出来迎接。这时的一多人虽清瘦,却很有精神。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北学生晚上集会,朱自清被邀作了演讲,他说了些旅路上的轶事大家听了都很开心。会上还通过了《告全国同胞书》。

不久后,地方政府拨给了西南联大一个海关旧址,校方又租了东方汇理银行的旧地当教室。海关的房子是西洋式建筑,地方不大但很幽静,里面有一座大花园,还有一路高大的由加利树,树上有好些白鹭,羽毛洁白,姿态伶俐,飞来飞去,极耐人看。夜晚月光从树缝里倾泻下来,园里显得分外恬静。

学校还在附近租了几间民房当宿舍,朱自清住的是独间,只有十平方米大,房里放着一张床铺,一张方桌,一张小书桌,一个竹书架,一张藤椅和几张凳子,颇为拥挤。室外是一个大院子,庭中枝藤丛绕,其间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很有韵味。

在蒙自的生活虽然简陋艰苦,但是也有乐趣。大街上有一家卖粥的,店面很干净,粥又便宜;掌柜姓雷,是四川人,他白发苍苍,但是脸上却常带着微笑,西南联大教师管这个铺子叫“雷稀饭”。朱自清也经常和一些同事常去店里光顾。

蒙自还有几家越南侨民开的咖啡馆,主要卖咖啡、可可、炸猪排、煎荷包蛋等,也做西餐,去吃的多是学生。

蒙自出果子酒,朱自清常和友人慢饮长谈,话题上下古今,不着边际,有时也谈论为人之道。这样共饮,每月至少一次,后来朱自清由于胃不好就不再喝了。

朱自清和学生相处极好,闲暇时常去学生们的宿舍走走,有时还请他们到自己房间闲聊。朱自清也会向他们探询家书中传来的消息,尤其是扬州方面的情况。由于他非常关心战局,因此他常和同学交换看法,有时甚至还拿出地图,和他们一起寻找一城一镇的位置。

蒙自小城还有个特色,就是对联儿多,差不多家家都有许多对联儿都切合人家情况,但最多的是抗战的内容,这就成一种气氛,让行人不会忘记时代和国家。朱自清对此极感趣,认为这是“利用旧形式宣传抗战救国,是值得鼓励的”。

蒙自有一个南湖,冬春两季水很少,西南联大4 月来时,是一个干河床,因此农民便由此抄近路进城赶集,学生们也了马或驴子在这里骑着玩。到了5 月,雨季来临,湖水美丽非常湖堤上桉树成行,杨柳依依,风景非常美丽。

朱自清也常和冯友兰结伴在湖边散步,富于联想的他,站到堤上,目睹此情此景,便想到北京的什刹海,心中不禁涌一股莫名的思乡之情。就这样,美丽的南湖,点缀了西南联师生们的艰苦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一丝诗情画意。

离开北京之后,朱自清一直记挂着家中的妻子和儿女5 月底,朱自清得到消息,陈竹隐将带着孩子们从北平来云南于是,他心中高兴极了。陈竹隐一行人是在5 月下旬随北大、华的部分家属南下的,他们一路上历尽了千辛万苦。陈竹隐来回忆说:那时日本人的吉普车在城里横冲直撞。在告别北时,我差一点叫日本人的车撞上,结果我坐的三轮车翻了车夫受了伤,我的脚也崴了。我就是一瘸一拐地启程下的。

在南下的船上,我们还遇到日本人的搜查。日本兵全船的人都轰到甲板上,排成一队,挨个检查。他们认可疑的人,便用装水果的大蒲包把头一裹就拉走,完全由分说。看看这蛮横的情景,真使人体会到亡国的痛苦。

船快到越南的海防时,又遇到了台风。大风大浪打得船上下颠簸。大家都翻肠倒肚地吐呀,吐呀!放在格子里的暖瓶全摔碎了,人也根本无法躺在床铺上。我的大女儿在隔壁舱房里边吐边哭喊着:“娘呀,我冷啊,冷啊!”

而我身边还有两个小孩子,我在舱里死死用手抓住栏杆,用脚抵住舱壁,挡着两个小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来。听着隔壁女儿的哭喊声,我心里真是难受极了。大风浪整整折磨我们一夜,第二天风浪小了,可厨房里的盘碗餐具都打碎了,大家都只好饿肚子。

6 月2 日,船到海防时,朱自清早已闻讯从蒙自赶来,他在码头上等待多时了。海防到处都是绿树红花,美得很,可是这美丽的土地却是法国的殖民地。在码头上、旅馆里,做苦力的越南人常被法国人鞭打,朱自清看到这种情景,十分痛心,气愤地对孩子们说:“我们要是亡了国,也会像他们那样受苦!”

6 月4 日,朱自清带着妻子和儿女回到蒙自。将近学期结束时,西南联大师生迎来了云南特有的火把节。这是彝、白、纳西、哈尼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间。

晚饭过后,夜幕下沉,家家门口烧起树枝,处处燃着熊熊火光。一声锣响,金角齐鸣,男女老少抬着米酒、炒豆等食品,点燃火把,并用松香扑撒在火上,顿时光焰冲天,扬起阵阵香气。孩子们手里都捏着烂布浸油的火球晃来晃去,他们跳着,叫着,欢呼声此起彼伏。

朱自清十分喜欢这种充满生气的热闹场面,因为它富有代的精神,他激动地对人说:“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它暗示着生命力的伟大。”

火把节过后不久,学期就结束了。这届毕业生因为西南大刚成立,一切尚未成绪,所以拿到的文凭上写的还是以前校名。后来,清华这届毕业生编纂了一本“清华第十级年刊”纪念册,朱自清还为纪念册写了一段话:向来批评清华毕业生的人都说他们在做人方面太气、太娇气。但是今年的毕业同学,一年来播**在这严的国难中间,相信一定是不同了。

这一年是抗战救国开始的一年,是民族复兴开始的年。千千万万的战士英勇地牺牲了,千千万万的同胞惨的牺牲了。而诸君还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可见国家社会诸君是很厚的。

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送给毕业生的话情殷殷,意切切,充满了朱自清对年轻学生无限期望,学生们看了都很感动。后来,毕业生们背着行囊,别师友,踏上新的征途。

送走毕业生那天,朱自清精神抖擞地站在蒙自车站的月上,频频地向坐满学生的小火车挥手。车声辘辘,逐渐远去,生们回首眺望,还隐约能看见他那高举礼帽不断挥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