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风冒雪参观齐云山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 年),徐霞客游览了家门口附近的扬州、南京等地,还参观了瘦西湖。万历四十四年,徐霞客已经三十岁。此后三年,他两度踏上徽州这方土地,二攀黄山、两上齐云,这在他一生的旅行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

徐霞客一生重复去过的山只有齐云、黄山、天台、雁**四座。由此可以看出齐云山在他心中的地位。齐云山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休宁县,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作过一首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黄白游”,黄指黄山,白指白岳。白岳为什么后来改称齐云山呢?明代嘉靖时期,明世宗因年过三旬还未生龙子,便命龙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在白岳为他建醮求子。建醮就是做道场,结果应验,嘉靖喜得龙子。

因为嘉靖皇帝看到白岳的最高峰如“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就开了金口,把白岳改成了齐云山。齐云山大部分山峰的高度在五百八十米上下,山几乎是平地而起,巍峨壮观。

明代唐寅有诗云:

齐云山与碧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

隔断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齐云山由中生代晚期白垩纪的陆相红色岩系组成。它们堆积在断陷盆地中,岩性强弱相间,岩层倾角不大,富有垂直节理。由于地处北半球亚热带气候环境,高温多雨,直接出露于地面的红岩,在风化和流水割切与散流冲蚀作用下,形成了“丹霞地貌”。

齐云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为著名道教名山之一,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称。俯瞰齐云山山脚下,有一条像青罗玉带的江叫横江,这是新安江上游的一段。江水流过山根处正好转了个“S”弯,划出了阴阳两极,那两处山村恰似阴阳两极的眼,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天然太极图”。

但自古以来,齐云山的光芒一直被同处徽州的黄山所遮掩。与“大家闺秀”的黄山相比,齐云山似乎有点“小家碧玉”,但小家碧玉自有小家碧玉的味道。

其实齐云山与黄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它更有内蕴,也更加奇谲。齐云山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石,石石皆景。山奇、石怪、水秀、洞幽,林木道观点缀其间,碑铭石刻星罗棋布。

这样的鬼斧神工,也就形成了齐云山的独特之处。更何况,因为道教圣地的缘故,齐云山还有着独特的魅力。这样的“魅”,在于它某种程度上暗合着道教的精神。

唐肃宗乾元年间(758― 760 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唐宪宗元和四年(809 年),歙州刺史韦缓建石门寺于石桥岩。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朝廷建密多院于白岳山南;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 1227 年),崇慕道教的方士、居士相继来山,择地筑构,初创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朝廷置道会司于县城崇寿观,主领全县道教事,山上道士有被任命为道会司的;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 年),龙虎山正一嗣教真人张天师驻山,因世宗祈嗣灵应,敕建玄天太素宫,置真人府,配各级道官:太素宫置提点,真人府设赞教、知事,山、庙有住持,县设道会司,州设道正司,府设道纪司,中枢最高设道箓司等机构。

齐云山历代修建有太素宫、三元宫、玉虚宫、静乐宫、天乙真庆宫、治世仁威宫、宜男宫、无量寿佛宫、应元宫、郎灵院、净乐道院、道德院、中和道院、黄庭道院、拱日院、东阳道院、东明太微院、榔梅院、华阳道院、西阳道院、添书院、石桥院、密多院以及三清殿,参阳殿,兴圣殿,斗姆阁,文昌阁、福地祠,土地祠,善圣祠、功德堂、碧霄庵、东岳庙等建筑。

横江到了兰渡一带,显得格外的大气从容,淡定自得。远远地看过去,江面好似一根玉带,水色澄碧,江天一色,如一幅清丽的山水长卷。

建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的登封桥则如彩虹卧波,横跨江面,桥上石罅间,有青藤薜萝,给古桥平添几分生气。

登封桥在徽州一直有比较大的名气,曾任明兵部左侍郎的歙县人汪道昆曾专门撰写一篇长长的《登封桥记》,记述了桥的建造经过。

徐霞客就是沿登封桥攀上齐云山的。徐霞客到齐云山的时候,正是寒冬季节。他从徽州马不停蹄地赶到休宁,出西门,循溪而上,于风雪黄昏之中,抵达齐云山麓。

徐霞客在山脚下吃了顿饭后,又顶着风雪,打着灯笼,连夜拾级而上,直奔山中榔梅院下榻。当夜,徐霞客独卧山房,耳听窗外冰雹之声,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第二天,徐霞客醒来之时,齐云山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山间布满珊瑚般的玉树,崖上挂着几丈长的冰柱。徐霞客开始脚踏木屐,步履坚冰上山了。

先是去了太素宫,然后登上文昌阁,观赏着雪中山景。齐云山似乎有意要把山中最好的景色隐藏起来,不给这位大旅行家看周全,忽而云开日出,忽而大雪纷飞。千变万幻中,徐霞客看得目瞪口呆。

徐霞客在齐云山一共住了六天。前五天,齐云山一直下着大雪,云雾弥漫。迷离的山景让徐霞客看不真切。一直到第六天,齐云山“东方一缕云开,已而大朗”,雪后初霁,景致终于清晰地浮现出来。

站在山巅之上,徐霞客一览众山小,不由得心花怒放。这一次雪中之行给徐霞客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游白岳山日记》中写道:

二十七日,起视满山冰花玉树,迷漫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