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
明思宗崇祯十二年(1639 年)八月初一日,徐霞客从云南小猎彝出发,往东南经枯柯新街、右甸、顺宁府到达云州。复回顺宁府,往北渡过澜沧江和黑惠江入蒙化府,转东过龙庆关到迷渡,再往东转北,经过洱海卫、宾川府,于二月二十日回到鸡足山。
这是徐霞客一生中最后一段壮游,走这条线路是为了考察澜沧江。在云县,徐霞客终于搞清了澜沧江独流入海,而不是与礼社江合流,这一说法订正了《大明一统志》中的谬误。
在弥渡和巍山,徐霞客又得以亲眼目睹礼社江的源流。至此,徐霞客在云南完成了对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以及伊洛瓦底江支流六条大河的考察。
九月十五日,徐霞客受丽江土司木增所托,修撰《鸡足山志》。就徐霞客对鸡足山的了解以及他广泛的阅历来说,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修这部志了。
徐霞客对鸡足山的地理,作了更详细的考察。他已是五十多岁的老人,还在陡峭的山岭间攀缘。他仔细地记叙了鸡足山的山名、山脉、山界以及开拓的历史,精确地写下了鸡足山的峰、岩、洞、岭、梯、谷、坪、峡和林泉、瀑布、温泉等地形地貌。
鸡足山南部放光寺的山谷,因大气层密度不同,能形成海市蜃楼的幻景,他对此也作了科学分析,认为这是山川河谷之中的气流和光多重作用的结果。几百年前,封建迷信几乎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徐霞客能有这样的见识是非常难得的。
徐霞客在鸡足山写下了两万余字的日记,重修了《鸡足山志》,还写了一些诗歌来赞美鸡足山的美景。可惜《鸡足山志》现在已佚,保存至今的只有《鸡足山志目》与一部分《鸡足山志略》。
由于徐霞客久涉瘴疠之地,加之长年奔波于旅途中,饮食粗陋,身体已积劳成疾。到鸡足山后,他的脸上、四肢都发起了疹块,皮肤红肿,左耳和左脚不时有瘙痒之感。
起初,他以为是身上长了虱子、跳蚤之类,后来才知道,由于长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行走,已染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刚开始,服一些汤药,再勤泡温泉浴,能有些好转。
可是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居然发展成双脚失去知觉,连平常行走都十分艰难。在鸡足山居住的后期,他只能足不出户,整日在悉檀寺北楼伏案写作。
这一年的九月初,也是在徐霞客上山后,常年跟随他的仆人顾行偷走他的钱物后逃跑了。顾行一直追随徐霞客左右,不离不弃。这一次突然逃跑大概是因为思乡情切,无法遏制了。
寺内僧人提出要帮他去追赶,徐霞客没有应允。不管怎样,追随多年的老仆突然在万里之外的异乡撇下自己而去,还是让年老体衰的徐霞客悲苦万端。
之后的日子里,徐霞客的身体状况一天天恶化,归乡之意也越来越迫切。崇祯十三年(1640 年)正月,丽江土司木增命八个纳西壮汉用滑竿送徐霞客返乡。当徐霞客向悉檀寺众僧告别时,全寺僧人在山门排成长队挥泪相送。
崇祯十三年夏天,徐霞客回到老家后,由于身体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能会客。每天卧床休息,这对于他这样一个游遍天下的大旅行家来说,应该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吧?
徐霞客将旅途中搜罗来的怪石放在榻前,每天看着、摩挲着,回忆一生在旅途中度过的时光。
也许是觉得时日无多,徐霞客对大儿子徐屺说:“我这辈子几乎游遍了胜境,颇有些遭遇,早已经看透生死,我平生也没有什么牵挂了。如今自觉时日无多,只是想在临死前和好朋友黄道周见一面,如此一来,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黄道周,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人,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有“闽中大师”之称,他自幼聪慧好学,后精通天文、地理、经史、诗赋、历法、数学、绘画,书法更称得上是一代名家。
徐霞客对黄道周十分敬仰,与之结为生死之交,称赞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更为难得的是,黄道周也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后来留下了很多地理学方面的著作。
徐霞客与黄道周的友谊开始于崇祯元年(1628 年),当时刚为母亲守完孝的徐霞客从浙江出发,经闽北南平、永安到漳州时,特地转道漳浦拜访黄道周。
此时,黄道周正在漳浦县北山为他的父母亲墓庐守制。这一年,他家中接连遭遇不幸,祖母、伯叔、妻子相继去世。两人一见如故,长谈至深夜,从此互相引为知己。黄道周后来写了一首诗回忆当时的情景:
事亲至孝犹远游,万里看余墓下栖……两年后,黄道周守孝期满,复官进京,路经毗陵,过访好友郑鄤,然后单车就道,继续北上。稍后徐霞客也来拜访郑鄤,知道黄道周刚走,便雇船一直追到丹阳。
两人逆旅相会,沽酒对饮,且饮且题诗。黄道周同样写了一首诗记录此次会面情景,称赞徐霞客的事业是雄伟的事业,表达了对挚友的关心与眷恋:
江阴徐君杖履雄,自表五岳之霞客……崇祯五年(1632 年)正月,黄道周因为给钱龙锡说情而获罪,削籍回乡,于当年二月挂冠回乡,南归途中访徐霞客于江阴。他俩结伴遍访黄山、白岳、九华、皖台、匡庐诸名胜。这次欢聚,也被黄道周引为平生一大快事。直到黄道周率兵抗清失败,英勇就义前,他还写诗《告辞十八翁》,向他游览过的十八座名山告辞。
崇祯七年(1634 年),徐霞客再次跋涉千里入闽看望遭贬的老友,并于道中专门拜访了大峰岩。大峰岩就是福建平和县大溪乡的灵通岩,黄道周年轻时曾在那里开馆授徒。
黄道周听说后十分感动,写下《赋得孤云独往还赠徐霞客》:何处不仙峤,长游已达还。
猿鱼新换径,虎豹久迷关。
天纵几人逸,生扶半世闲。
椤枷言语外,别寄与谁酬?
崇祯十一年(1638 年),黄道周指斥大臣杨嗣昌等妄自议和,七月初五,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崇祯帝袒护杨嗣昌,黄道周极力争辩,这场有名的辩论之后,黄道周被连贬六级。
崇祯十三年(1640 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解学龙说:“我明道学宗主,可任辅导(相)。”
崇祯一听大怒,下令逮捕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
此时,徐霞客刚结束大西南旅行回到江阴故里,得知情况后,他立即叫儿子徐屺带上衣物前往京都慰问。黄道周用受刑带血的手给徐写信。
几天后,徐霞客读到儿子带回的《狱中答霞客书》,为好友的艰难处境难受得以手拍床,长吁短叹,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崇祯十四年(1641 年)正月末,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溘然长逝,享年五十六岁。由于徐霞客从云南归来不久便与世长辞,他没有时间亲自整理日记。
临终前,徐霞客把好友、家庭教师季梦良叫到床前。他打开行箧,取出游记稿,对季梦良说:“我一生览胜探奇,但也丝毫不敢懈怠,游完必将经历写在日记内。现在这些手稿杂乱无章,恳请你代为整理编辑。”
季梦良怕自己做不好,推辞了一番。徐霞客说:“我们俩经常在一起谈论旅途见闻,你又是我的好朋友,这件事情交给你,我再放心不过了。”见徐霞客这么说,季梦良才郑重地应了下来。
然而,徐霞客已经等不到这本书面世了。徐霞客又手书“寒山无忘灶下”,命徐屺北渡至靖江,探望时任该县县令的挚友陈函辉。此外,还拜托徐仲昭请陈函辉为自己撰写传志。
徐霞客在病中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怀想着自己一生的逍遥游,对儿子说:“此生无悔。”
这年三月初九日,徐霞客被葬于前马桥之原。黄道周作《挽徐霞客》诗及《遗奠霞客寓长君书》,沉痛悼念霞客。诗书中有“十州五岳齐挥泪,屐齿无因共数峰”之句和“缙绅倾盖白头者多矣,要于嚼然物表,死生不易,割肝相示者,独有尊公”之语,对霞客之死深表哀痛,对霞客之伟大业绩和风范气节给予高度评价。
徐家当时在江阴也还算名门望族,与很多社会名流有来往,有着雄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实力。但是让人遗憾的是,他去世后不久,整个家庭及其家族就很快衰落,从而导致《徐霞客游记》手稿的散佚。
徐霞客去世后三年,清兵入关南下。江南人民因反抗最为激烈,遭受了所谓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都是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徐霞客的家乡江阴也遭到**。
在江阴城被围困期间,一场针对缙绅地主的奴变风潮在乡村蔓延开来。由于江阴县城被围,地方政权已经不复存在了,远在江阴南乡的徐氏家族便成为奴仆们斗争的对象。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这一天的晚上,徐氏家族多处受到了围攻,徐霞客的长子徐屺和许多亲人不幸遇难,《游记》手稿也因之散佚。好在,之前已经有民间人士辗转传抄他的日记手稿,部分内容才得以保存下来。
《游记》的焚毁和家族的灾难彻底打垮了徐家。然而,四十几年后,一个人挽救了这个家族的命运。此人名叫李寄,据说是徐霞客的儿子。
李寄走完了父亲走过的大部分地方以后,便在花山的山居庵里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整理的过程中,各种版本《游记》的残缺与失真让李寄既感痛心,又感困难重重。
有一次,李寄在整理《游记》抄本时,看到了季会明加的一份按语,按语中提及在宜兴曹骏甫手里还有一份抄本。李寄立即托朋友到宜兴去打听,然而这个曹骏甫早已经去世了。
第二年,李寄又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条新的线索。他倍感兴奋,随即徒步走到宜兴。经过多方打听,李寄终于找到了一个叫史夏隆的人。
从史夏隆那里买下那部抄本后,李寄如获至宝地背回江阴,悉心整理编撰,然而整理的过程同样艰辛和曲折。当整理脱稿时,李寄已是七十岁高龄。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李寄在贫困与病痛中逝世。
李寄一生坎坷,终身未娶,倾其全部为后人留下了这部《徐霞客游记》的“李寄抄本”。三百多年来,《徐霞客游记》出现了数十种抄本,而“徐学”界历来都把“李寄本”誉为“诸本之祖”。
徐霞客前期旅行历时近三十年,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陕西、山西、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省市,前期留下游记十七篇。
除了前、后两篇《闽游日记》外,其他十五篇均为游名山日记,如天台山、雁**山、黄山、庐山等名山。后期有《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篇目,除散佚者外,前后共有六十余万字游记资料。
从篇幅上说,以晚期西南之行所占分量最重。前期十七篇游记仅占一卷,后面《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黔游日记》各占一卷,《粤西游日记》占两卷,而《滇游日记》独占六卷。不难看出,徐霞客成就最辉煌的,是在广西、贵州、云南境内的考察。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愈高,收获也就愈大,每一朵成功的奇葩背后,都凝聚着无数辛勤的汗水。徐霞客艰苦卓绝的游历,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便是《徐霞客游记》。正是这部皇皇巨著奠定了徐霞客的历史地位。他的墓碑上刻着九个大字:明高士霞客徐氏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