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近道赶赴北岳恒山
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 年)八月,徐霞客离开五台山赶赴恒山,开始了他的圆梦之旅。渡过滹沱河的上游沙河后,就来到了恒山主峰天峰岭的所在地——山西浑源县境内。
在登恒山之前,徐霞客先登箭竿岭。登箭竿岭时,他意外地发现,岭的南北景色迥异。时已近秋,岭南已是光秃荒芜,而岭北还是一片翠色。
从箭竿岭下来,沿着山涧继续北行,在抵达龙峪口时发现,眼前已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塞外的浑源龙峪口,山谷幽长,峰壁连绵,树石掩映,红绿相间,风光醉人。霞客穿行其中,毫无倦意,不知不觉来到恒山的前麓。
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
恒山山脉起源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沿东北走向蜿蜒而来,奔腾起伏,横亘塞上,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浑水从南向北,像把巨大的斧子,把恒山劈为两半。东叫天峰岭,西叫翠屏山,中间为深峡,浑水从此滚滚北去。
徐霞客疾步走近气势宏伟的恒山,只见前方两座山崖对峙,一条涧水从中流出。于是他顺着山涧旁的小路继续前行,通路狭窄蜿蜒,难觅去向,其山势也是曲折上下。
深峡两侧崖壁垂直耸立,沉积岩层层清晰可见,杂以红、黄两色,看着仿佛要压下来一般。他到过洛阳龙门的伊阙,游过武夷山的九曲,但觉得根本无法和这个奇险幽深的深峡相比。
这两座山崖便是恒山的两座最高峰——天峰岭与翠屏峰。
恒山主峰天峰岭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
天峰岭与翠屏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形成天然门阙,称为金龙峡口。峡口两侧奇峰插天,两山之间一水若带,美如画卷。
越往前走,峡谷越窄,崖壁越高。徐霞客抬头向上看,北魏开始建造的悬空寺嵌在西边高崖中间的绝壁上,层层向上排列,红窗碧瓦,十分壮观。
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中国传统道教教理,“空”
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之所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悬空寺利用力学原理,在陡崖上凿洞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
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楼阁间以栈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
悬空寺不仅外貌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
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徐霞客为这奇妙的建筑所震撼,他在悬空寺内坐了一会儿,寺内窗明榻暖,置身其中,完全忘记自己被悬于悬崖之上这件事儿。游完悬空寺,徐霞客下山在当地人家中住宿,为第二天登顶做准备。
八月十一日这天,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徐霞客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
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
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
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徐霞客这时想着从高崖攀缘登上绝顶。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
行了两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不停地钩刺衣服,抓住攀踏却立即折断。徐霞客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入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
徐霞客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荫遮蔽。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
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赶紧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
走了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多不止百倍啊。
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回头看看之前上山经过的山隘,不过隔了一片山崖而已。又往下走五里,从悬空寺危崖那里出去。再走了十五里,到了浑源县城的西关外。
徐霞客边走边细心观察山脉的排列、山势的变化,不知不觉就在恒山待了几天。恒山地处高寒,地理位置又十分特殊。
故而,徐霞客非常关注这里的植被。另外,他还细心地发现了恒山多煤炭的特色。
短短几天,他靠脚走、靠目测,就把几百里之内的重山叠岭的排列、走向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而且在日记中记录得仔仔细细。
就算今天有人想像他那样,几天时间要把这么远这么多的山岭目测清楚,那也是不可能的。难怪大家读过他的日记后,都会惊叹他卓越的目测能力。
北游五台山、恒山,是徐霞客走访中原的最后一站。以后整整三年,他一直留在家中,未曾外出。其实,这三年的家居生涯,只是他前一阶段搜奇览胜后的休整,更大的游历计划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