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道拜访湖北武当山
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 年)三月初七,徐霞客刚刚定好船只,天下起大雨,一整天没停,船不能航行。第二天,船夫因为贩卖盐,很久才起航。大雨之后,溪流水势盛大,如万马奔腾。
初九日,船航行四十里,经过龙关。此时浮云散尽,丽日当空,雾气笼罩的山峰层峦叠嶂,争相秀美。奔腾的水流推动航船,两岸盛开的桃花、李花浓淡相间,沐浴在阳光中,像在翩翩起舞。徐霞客走出船舱到船头坐下,不觉飘飘欲仙。
初十日,船出了蜀西楼,山谷稍稍开阔,不久便驶入南阳府的淅川县境,这里是陕西、河南两省的分界处,距离目的地太和山越来越近了。
太和山即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丹江口境内。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
武当山周边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
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悬崖峭壁的断层崖地貌。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如房县盆地、郧县盆地等。
徐霞客于三月十一日进入湖北境内,当日即开始攀登仙猿岭。因为郧县、淅川两县边界互相交错,依照山势、溪流曲折划分,所以道路在两县之间穿行。
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股溪水滔滔不绝地从西南往东北奔流,大概是郧县中部流过来的。渡过溪水,往南登九里冈,越过冈脊往下走,为蟠桃岭。
徐霞客一行不断地翻山越岭,沿途桃花、李花缤纷,山花盛开在道路两旁,景色异常幽雅、艳丽。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溪流两岸的一块块稻田,高低分布得如同鱼鳞一样整齐,和山西、陕西一带的稻田不一样。只是途中所走的小路很狭窄,行人稀少,而且听说有老虎害人。太阳正要落山,于是就在坞中的曹家店住宿。
第二天,徐霞客登上火龙岭。下岭后顺着水流走出峡谷,抵达红粉渡,汉水水势浩瀚地从西边流来,岸边苍壁悬空,清流环绕。沿汉水往东走,到达均州。静乐宫位于州城正中,占据了一半城,规模宏大,建筑庄严。
徐霞客把行李放在南城外,决定第二天早晨登山。十三日,骑马往南急行,石头路平坦宽敞。走三十里,越过一座石桥,桥下的水从西向东流,就是从太和山流入汉水的溪流。
过桥后是迎恩宫,宫门向西。前面有一块书写着“第一山”
三个大字的石碑,是襄阳人大书法家米芾的手笔,书法飞扬灵活。又走十里,经过草店,从襄阳伸来的路,也在这里会合。
道路渐渐朝西走,经过遇真宫,越过两处险要的地方往下走,进入山坞。从这里往西行数里,是去玉虚宫的路,往南向上登岭,则是去紫霄宫的小路。
登岭遥望山顶,呈一片青紫色,插入云天。满山都是高大的树木,夹在道路两旁,密布山上、山下,上山如同在绿幕中穿行。从这里沿山行走,下了又上,一共二十里,经过太子坡。又下到坞中,有座石桥横跨溪水,这是九渡涧的下游。
往上为平台十八盘,就是去紫霄宫、攀登太和山的大路。
从左边顺溪水往里走,就是溯九渡涧,到琼台观和八仙罗公院等处的路。攀登了十里陡峻的山路,就到紫霄宫所在地。
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明代宫观建筑,坐落在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徐霞客进殿观览,祭拜。从殿右往上攀,直接上到展旗峰的西面。峰附近有太子洞、七星岩,都没有时间光顾。一共走五里,经过南岩的南天门。
徐霞客放弃了南天门往西走,越过岭,到榔仙祠谒拜。榔仙祠和南岩正对而峙,祠前有棵特别高大的榔梅树,一点树皮也没有,光滑地耸立着,没发一丝芽。
旁边有很多榔梅树,梅树和榔树本来是山中的两种树,相传真武帝折梅花寄生在榔树上,形成了榔梅这奇异的树种。榔梅树高高耸立,榔梅花的颜色和桃花、杏花一样深浅,垂丝的花蒂则是海棠花形状。榔梅果非李非杏、非桃非梅,却又似李似杏、似桃似梅,味甘如蜜,是武当山特有的一种水果。
徐霞客经过虎头岩,来到斜桥。陡峰悬崖,屡屡皆是,道路大多沿着峰崖之间的缝隙而上。来到三天门,过朝天宫,都是石阶路曲折地往上伸,两旁有铁柱悬索。
从三天门到二天门,再到一天门,路大多取道山峰间的坳地,陡梯直上。路虽然陡峻,但石阶很整齐,有拦索牵引,不像登华山那样悬空飞越。三座天门,朱墙翠瓦,飞檐彩壁,基座精雕,掩映在翠流彩云之中,屹立于天险之上,奇伟壮丽,蔚为壮观。
接近黄昏时,徐霞客竭尽全力登天柱峰。天柱峰又名金顶,因顶上有金殿而得名。其巅峰拔空峭立,犹如一根宝柱雄屹于众峰之中,有“一柱擎天”之名。
顶上众多的山峰,都如同钟倒置、鼎峙立一般,成行成列地汇聚在一起。天柱峰悬立在正中,独自突出于众峰之上,四周特别险峻。峰顶上有块平地,长宽都只有八尺到一丈。
金殿峙立在平地上,殿中供奉真武帝及其四将,香炉、几案都很齐备,全部用金铸造。朝廷设一个千户、一个提点在此监督,索取香金,这无异于巧取豪夺。
徐霞客匆匆忙忙想进殿叩拜,但殿门已关,于是下到太和宫住宿。十四日,换衣服登金顶。游览叩拜完毕时,天空澄碧晴朗,俯瞰众峰,近处的好似天鹅引颈屹立,远处的层层排列,实在美妙。
徐霞客沿三天门右边的小路下到峡谷中。这条小路没有石阶,也没有拦索,山峰散乱无序地各自耸立,小路在山峰间穿行,令人倍感幽雅。
走了三里多,来到蜡烛峰右侧,涓涓泉水从小路旁溢出,下去是蜡烛涧。沿涧右岸行三里多,峰随山转,再下就看见平整的山丘中有一块开阔地,是上琼台观。
观旁边有几株榔梅,都有一人围抱那么粗大,满树榔梅花竞相开放,花色映照山冈,使山岩边绚丽灿烂。这地方幽雅到了极点,景物又特别不同寻常。
徐霞客索求榔梅的果实,观中的道士闭口不敢答应。过了一会儿才说:“这是禁物。从前有人带出去三四枚,有数名道士因此受株连而家破败。”
徐霞客不相信,索求得更起劲,道士取出几枚送徐霞客,都已变黑腐坏,而且叮嘱不要让人知道。等走到中琼台观时,徐霞客又索要榔梅果实,观主仍然辞谢说没有。
徐霞客非常失望,正想原路返回去南岩,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叫他,原来是中琼台观的小道士奉师傅命,让他回去。
回到中琼台观后,观主握着徐霞客的手说:“您要的珍贵树种,幸好还有两枚,可以一偿您的心愿,但是您一定要保守秘密呀,泄露出去,我们俩都要遭殃了。”
徐霞客仔细观察,发现这榔梅果实和金橘有些相似,表皮渗出蜂蜜一样的汁液,如金玉打造一般,光看表象便知道这不是一般的东西,于是真诚地表示感谢。
又往上走三里多,直达蜡烛峰山坳中。山峰高低不齐,棱角锋利,人在峰间穿越,影影绰绰,仿佛山峰在晃动。穿越蜡烛峰后,沿着山崖转来转去,接连越过数重山崖。
峰顶上的土、石,处处随地势变换颜色。不一会儿听见道士诵读经文的声音,于是抬头一看,峰顶悬立在遥远的上空,已经出到朝天宫右侧了。仍旧往上走,到达南岩的南天门,赶忙去正殿祭拜。
往右转到正殿背后,高峻的崖石镶嵌在空中,如同长廊悬空、阁道凌空,弯弯曲曲地延伸在山腰,下临无底的深壑,这就是南岩,也叫紫霄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天柱峰正好屹立在对面。
从南岩返回到正殿左侧,顺着石阶在坞中走,有棵几人围抱粗的松杉,枝叶遮天蔽日,挺拔秀丽。一座平台孤悬而立,向四周眺望高峰,这是飞升台。傍晚回到朝天宫,徐霞客用财物收买小道士,又得到了六枚榔梅。第二天再去索要,却没能要到。
十五日,徐霞客从南天门往左直奔雷公洞。洞在悬崖中间。
徐霞客想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抬轿的人说迂回绕路不方便,不如从南岩下竹笆桥,可以观赏滴水岩、仙侣岩等胜景。
于是,徐霞客从北天门往下走,一条阴森的小路,滴水岩、仙侣岩两景,都在小路左侧,悬崖向上飞突,泉水滴沥崖中,悬崖中能容下静室,供奉的都是真武帝。
下到竹笆桥,开始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但路不顺山涧行。
徐霞客只好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经过白云岩、仙龟岩等处,一共走了二十多里,顺石阶一直下到涧底,就是青羊桥。涧水就是竹笆桥水的下游,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在上面,不知道涧水流到什么地方。抬头仰望天空,形状如同瓮口一般。
过了桥,径直登上攒天岭。走五里,抵达五龙宫,宫殿的规模和格式与紫霄宫、南岩相仿。从宫殿背后登山,走一里多,转进山坞,到自然庵。不久,返回五龙宫殿右面,转下坞中,走两里,到达凌虚岩。
凌虚岩背靠重重山峦,面临极深的沟壑,正对桃源洞众山峰,满山嘉树特别茂密,紫色、翠色互相辉映,犹如图画,是著名隐士陈抟修炼的地方。岩前面的传经台可以和飞升台相媲美。
由于徐霞客刚游览完嵩山、华山,不禁将武当山和它们作了一番比较。华山四周都是石壁,所以山脚没有高大奇特的树木,一直上到峰顶,才有了高大的松柏,大多数居然有三人围抱那么粗。
太和山则是四面群山环抱,百里以内森林茂密,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因为朝廷禁止砍伐,靠近太和山以内数十里,三人围抱的杉树和老柏树绵延满山坡,植被保护得非常好。
嵩山、少室山那里就不行了,缺乏保护,树木被砍伐得所剩无几,除了那三棵将军树,从山脚到绝顶,几乎看不见什么大树。可见,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徐霞客就已经具备了现代的环保意识。
徐霞客还发现,由于地势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各地的植被以及植物生长状况也不一样。他从嵩山、少室山出来时,才看到田里麦苗青青。到了陕州,杏树刚刚开花,嫩绿的柳枝刚抽条。
进入潼关,大路平坦,高大的杨树随处可见。转到泓峪,却是层层冰封,积雪布满山谷,简直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可是到了武当山这里,却已经桃红柳绿,一派春色盎然。
一路上,景色差异若此,他在感叹中国地大之余,也不免喟叹:造物的翻云覆雨手岂是人力可抗的?
从龙驹寨出去,桃红柳绿,所到之处一片春色。徐霞客忽然想起已到清明时节,不由触景生情,惦念家中老母。一路快马加鞭赶往家中,正赶上母亲的八十寿辰。
徐霞客将从武当山带回的榔梅果实送给母亲作贺礼,原来他在山上苦苦索求榔梅果实是为了让老母开开眼界啊!由此可见,徐霞客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
徐霞客与母亲感情甚笃,是当地出名的孝子。虽然母亲全力支持他出游,可是他心中一直牢记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母亲春秋日高,他心中的歉疚也就越深。
每当徐霞客在出游和奉母之间感到为难时,徐母总是安慰他说:“我身体很好,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不要老想着我。”
徐霞客每次归来,都以琪花瑶草、碧藕雪桃之类稀奇的东西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并给母亲讲天地之广大、山川之雄峻、流水之险恶,以及各地风土民情之怪异、物产之丰富,听众无不倍感惊奇。
此时的徐母备好茶水点心,坐在儿子身边听得非常愉快,常常感叹,自己一介妇人,虽然不能亲自外出游历,能听闻和见识这么多东西,也算此生无憾了。
徐母的非凡见识成就了儿子徐霞客的奇志伟业,即便是今天,我们也要感叹,徐母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 年),由于自己的母亲已经八十高龄,徐霞客打算停止出游,侍奉母亲。为了打消儿子的顾虑,徐母让儿子陪她游荆溪、句曲,一路上,她一直走在前面,以证明自己身体很好,无须挂念。
后来,徐霞客在母亲全力支持和鼓励之下再次远行,游至华山下青柯坪,忽然感觉有异,急忙赶回家,果然,母亲病了。从此,徐霞客衣不解带,侍奉母亲汤药。在母亲病危时,徐霞客向上天祈祷,愿意以身代母。
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 年),徐霞客经受了人生最为沉痛的打击,他的母亲王孺人去世了。悲痛的徐霞客暂停出游。
为了纪念母亲,徐霞客请人将家藏元、明两代名家手迹,以及好友为王孺人写的挽联、祭文等镌刻于石上,将石刻嵌砌在晴山堂壁间,石刻内容有对徐霞客祖上功绩的颂扬、对徐母教子有方的赞扬及徐霞客生平事迹的记录等。
后来,徐霞客将这些石刻的内容印了个帖子,流传天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维桢、倪瓒、宋濂、祝允明、文徵明、顾鼎臣、董其昌、高攀龙、米万钟、黄道周等一大批明代文坛巨擘的手笔,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晴山堂帖”。这个帖子可以说是一代书法艺术的缩影,备受行家珍视。
从帖中也可以看出,徐家和当时的名士来往密切,这些人中不乏达官贵人甚至位极人臣者。例如,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李东阳曾为徐霞客之祖徐颐六十大寿撰序,后来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这篇墓志后来丢失了,徐霞客和堂兄徐仲昭百般搜求,才以三亩田的代价购得。由此可见,徐家的家世绝非一般“豪富”
可以形容,而是名震一方的诗书簪缨之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