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铁路,振兴实业

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孙中山一度以为自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民生主义,只有这样才可以巩固民国。所以,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孙中山醉心于实业,到处考察,到处宣传民生主义。

在解职后的第三天,孙中山就带领胡汉民等人,从南京到上海,又到武昌,会见了黎元洪,到武汉刘家庙凭吊了辛亥首义烈士,然后回到上海。

不久,孙中山又乘兵舰从上海抵达福州,再经香港到广州,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写了“浩气长存”的巨匾,接着回到了阔别十七年的故乡翠亨村。

所到之处,孙中山都反复宣传民生主义,以及社会革命的内容和政策,号召大家万众一心,共同建设人民幸福的新民国。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在振兴实业中的作用,说铁路建设是“发展中国财源的第一要策”“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他决定首先从修筑铁路入手来实现社会革命的愿望。

1912 年6 月中旬,孙中山专程去上海,同黄兴商议他亲自草拟的修筑铁路的计划,提出修建三条沟通全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一条从广州到天山之南,称南线;一条从长江口到伊犁,称中线;一条从秦皇岛到内蒙古乌梁海,称北线。

从表面上看,袁世凯最初也希望能与孙中山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4 月,袁世凯两次向孙中山发出北上共商国是的邀请。

为了表示诚意,袁世凯又派他的长子袁克定到上海迎接。正好孙中山也想到北京去一趟,争取他的铁路建设计划得到参议院的赞同和政府的批准。他还想跟袁世凯恳切地谈一谈。8 月24日,孙中山到了北京。

孙中山在北京逗留一星期有余,他和袁世凯会面多达十余次,且多为密谈,有时只有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在座。每次谈话时间自16 时至晚22 时,有几次甚至谈到次日凌晨2 时。他们谈话的内容包括铁路、实业、外交、军事等问题。孙中山甚至天真地对袁世凯表示,自己在十年内不参与政治活动,支持袁世凯在十年之内练兵百万,计划修筑铁路十万千米。袁世凯对孙中山几乎是言听计从,当即请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此后,孙中山觉得袁世凯并没有不忠于民国的野心,于是便漫游天下,实地勘察他的铁路去了。

10 月14 日,孙中山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设立了督办办事处,统筹安排全国铁路的修建工作,同时完成了全国铁路干线分布的设计,并着手筹措经费。

在向外国贷款时,孙中山特别强调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为了贯彻这个原则,孙中山专门规定了贷款之原则,即不失主权、不用抵押、利息甚轻。孙中山把国家主权看得很神圣,时刻没有忘记这一点。

有一次,孙中山去江西宣传兴办铁路的重大意义,路过九江,看见城墙悬挂了好多外国广告,便问警察厅长周兆群:“外国在城墙上挂广告牌,是不是向我国租用了?”

周兆群摇头回答:“没有。”

孙中山立即严肃地说:“外国法律规定,不论在哪里竖立广告牌,既要征得主人同意,还应该缴纳税金才行。我们必须维护这种权利。”

周兆群按孙中山的意见,向各国驻九江领事发出通知,限令所有的广告在三天内补办缴纳租金的手续。

开始,各国领事和洋行、商行根本不理睬警察厅的通知,而且虚张声势,提出交涉。

周兆群向江西省都督李烈钧报告了事情经过,得到了李烈钧的坚决支持。

当警察厅准备按通知内容采取强硬行动的时候,那些悬挂广告牌的外国人才乖乖地补办了缴纳租金的手续。

又有一次,孙中山乘船到达安庆。一天傍晚,安庆市警察厅长祁耿表下令扣留了英国商船载的大量鸦片。英国领事向安徽省都督兼省长柏文蔚提出“严重抗议”,停泊在长江上的英国炮舰,威胁要向安庆市开炮。

安庆一片恐慌,都督府和行政公署的人员都不敢去上班。

柏文蔚向孙中山请示对付办法,孙中山说:不要怕英国人的威胁,要焚毁查获的鸦片。孙中山还要亲临现场发表讲话。消息传开后,长江两岸很快就聚集了一万多欢腾的男女老少。

第二天下午,孙中山来到安庆南门城外的现场登台演讲。

他慷慨激昂地历诉帝国主义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富的罪行;中国人受害已经七十多年了,再也不能容忍。老百姓听了无不痛心和愤怒。

这时,江上的英国炮舰做出要发炮的架势,老百姓惊惶起来。但是,见孙中山神色自若,仍在滔滔不绝地演说,声音越来越洪亮,大家的情绪也稳定下来,继续镇静地听孙中山的讲话。

演讲一结束,柏文蔚一声令下,祁耿表即率领警察点火焚烧鸦片。顿时火光冲天,烟雾蔽空,两岸民众欢声震耳,英国人的炮舰无可奈何,只得在震天的怒吼声中,匆匆地朝长江下游开去。

然而,孙中山一心在为国家着想,袁世凯却加紧了实行个人独裁、镇压进步力量的步伐。孙中山放弃政治,专心致志地从事铁路建设的善良愿望,注定是一厢情愿的悲剧。一种报国无门的失落感向他袭来。

1913 年2 月,孙中山去日本考察实业、铁路建设,联系贷款。

在对留学生的谈话中,孙中山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的革命虽然已经成功了,但一年多过去了,建设事业尚无头绪。

在对华侨的演说中,他又说:现在我国外交非常危险,内政非常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