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饥似渴地苦读
孙中山脱险后,一直到1897 年6 月都在英国。
在孙中山被释放之后,清使馆仍然雇用司赖特侦探社的侦探继续监视他的行动。但是,孙中山在伦敦暂住的时间里,似乎并未让侦探们有什么收获。1897 年4 月18 日,侦探们给清使馆的报告写道:
截至我们现在写信时为止,他的行动有规律,几乎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室、覃文省街46 号、霍尔庞邮局去。
在大英博物院图书室,他不变的总是进阅览室,并停留几小时。偶尔为了要吃些点心,就到布莱街金谷面包公司去;之后,有时仍回大英博物院图书室。
6 月24 日,侦探又写报告说:
此人经常到大英博物院图书室,在那里停留至下午19时或20 时。
在这段时间里,孙中山如饥似渴地研读了大英博物院所藏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农业、畜牧、矿业、机械工程等各类书刊,苦苦探寻救国的真理和道路。
晚上,孙中山读得疲倦了,就伏在桌上睡一会儿,醒来又继续攻读。孙中山的苦读,是革命需要,也是他的一种嗜好。他自己曾说过: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孙中山的日常生活非常朴素,茶、烟、酒一点不沾,饮食以素食为主,连蛋类也少吃;只有书,不能须臾缺离。有一阵子,他吃饭的钱快用完了,一些中国留学生凑集了三四十英镑给他。不到三天,他把这些钱几乎全部用来买了《民约论》(Du Contrat Social)、《富兰克林自传》等新书。
康德黎博士十分称赞孙中山的求知精神。他说:“孙逸仙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去玩乐;他总是不停地工作,阅读一切学科的书籍,并且仔细地、坚持不懈地加以研究。很少有人在追求知识上达到他那样的程度。”
在伦敦,孙中山还同一些流亡英国的外国革命者进行了大量接触,互相交流看法。孙中山告诉俄国的同事说,改良主义不中用,必须用武力推翻清朝统治。
孙中山研究和考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发现,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贫富矛盾日益尖锐。英国发生了政府调动军队镇压工人罢工的事情,孙中山设想通过民生主义来解决这个问题。尽管想通过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避免其弊端是一种幻想,但孙中山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祸患”,想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则是难能可贵的。
孙中山读书、考察都有的放矢,他的“的”就是中国革命问题。1897 年3 月1 日,他在《双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革新党呼吁英国保持善意的中立》的文章,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是满、汉联合的统治集团。
一个任人唯亲、卖官鬻爵的政府,既不能使国家现代化,又不能保卫它的领土免遭侵犯。如果期待李鸿章通过搞洋务来改造中国,那就等于期待“用银餐具把食人变成素食主义者”。
孙中山断言,“只有彻底推翻目前这个极端腐败的政权,由汉人建立一个好的政府和廉洁的行政机构”,中国才有出路。
由于伦敦的华侨、中国留学生很少,孙中山决定前往日本,因为那里与中国近,消息灵通,便于筹划未来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