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回乡招工

孙中山从小就表现出许多优秀的品质,但是假如他一直待在家乡,也许永远就是一个农民:他的眼界、他的见识、他的交往、他所接受的影响,肯定会与那时一般的中国农民没有什么两样……孙中山能够接触外部世界,有两个条件:一是他的家乡地处海边的地理位置,当地村民有出洋谋生的传统;另一个是他的哥哥孙眉出洋谋生获得成功。

香山县地处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的南部。翠亨村距离香山县城约六十里。向南七十多里就是当时处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的澳门。东南方又隔海与英国控制的香港相望。距翠亨村不远就是珠江的入海口之一的金星门港,这里经常有外国轮船停泊。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当地人更有机会接触到外部世界。翠亨村里十家就有七八家有人出洋谋生。这样,孙中山小时候就能听到一些有关外部世界的信息。不过,孙中山对西方世界的真正了解,缘于他的大哥孙眉。

1878 年—— 孙中山十二岁那年—— 6 月,闯**檀香山七年的哥哥孙眉回到家乡。这次孙眉回乡,一是应父母之命回乡与同乡姑娘谭氏结婚,二是准备招一批乡亲前往檀香山。

在檀香山那边,经过几年的打拼,孙眉经营的农牧业因成效显著而受到夏威夷政府的重视。夏威夷糖业生产发展迅速,急需大批劳力,因而,孙眉在回国前获得了夏威夷政府的特许状:多招华人来檀香山务工。

此时的孙眉不但身带巨资,而且阅历经验都很丰富,与当初在老家务农的时候已判若两人,大有衣锦还乡之感,这在翠亨村及其附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孙眉的经验学识、对西方世界的认知,比家乡人要丰富得多。他对外面世界的介绍,对孙中山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

孙眉经常详细而生动地向孙中山和乡里人介绍檀香山的景色物产,介绍他自己成功的经历,鼓励人们到檀香山去谋生。

孙眉对孙中山说:“到那边去,只要吃苦耐劳、勤奋肯干,就一定有成功的希望。”

孙中山强烈要求随大哥出洋,离开翠亨村这个落后而黑暗的地方,到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檀香山去。其实,村塾的学习,与孙中山的志趣格格不入;他的兴趣早就逐渐转移到外出谋生方面了。

但是,不管孙中山怎样恳求,父亲就是不答应。在父亲看来,自己已经有两个弟弟死在外面,自己的长子虽然暂时风风光光地回来,但也是为生活所迫,拿着生命冒险,所以,不能让小儿子再离开家。

不久,孙眉带着从家乡招募到的一百多人乘船出洋了,而孙中山则被留了下来。这让孙中山十分失望。

哥哥走后,孙中山一直闷闷不乐,憋着一肚子的气。孙中山渴望出洋的愿望,一直没有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