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大家
庆元六年(1120 年)三月初九,七十一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十一月二十日,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尽管当时反道学的当权者严加约束,但是参加会葬的人仍然有近千人之多。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发展了“二程”
的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称为“程朱理学”。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他本人则被世人与圣人孔子并提,称为“朱子”。
朱熹不仅是一代思想家,还以毕生精力从事教育实践、学术研究,对我国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东南各地从事讲学活动五十年,对南宋时期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了缜密思考、孜孜探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理论,而且影响了后世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经学方面,朱熹对北宋以来的经学加以继承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宋学的流弊加以修正,克服宋代学者以己意说经,空谈义理而不求义理的来源、根据的弊端,把讲求义理、谈心论性与训诂考证相结合,由此影响到后世的考据学。
在语言学上,朱熹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叶韵说”对古音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注释的书如《诗集传》等,本身就是高水平的训诂学著作。
朱熹十分重视自然研究,而且还身体力行。他从事科学研究、探索,广泛而深入地观察自然现象,获得了丰富的自然知识,因而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创新思想。
在书法方面,朱熹也自成一格,被历代书家及研究者所推崇。
后来,昏聩的当权统治者们从党争残杀中清醒过来,猛然发现了朱熹的著作与学说中正有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于是,几乎就在朱熹死后不久,随着韩侂胄等人的身败名裂,党禁解弛,当权者们发起了一个庄严辉煌的造神运动,绵延了数个世纪: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 年),朱熹被追授华文阁待制;嘉定二年(1209 年),被赐谥曰“文”。
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 年),朱熹被追封信国公;绍定三年(1230 年),被改封徽国公;淳祐元年(1241 年),从祀孔庙。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朱熹升配“孔庙十哲”,朱熹的牌位从孔庙东廊进入了大成殿……尽管他们抬出来的是被罩定在“万世圣人”光圈中神化了的朱子,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朱熹身后的几个世纪中,朱熹的文化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