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年退休
庆元四年(1198 年), 朱熹对自己尚未了却的心愿进行清点:外祖父祝确,有贤行,朱熹想用文字把他的言行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同为朱熹岳父、先师的刘勉之,对自己恩深似海,如今已经去世将近五十年了,应该好好为他立块墓表;自己年迈无力,疾病缠身,也应该好好为自己选块墓地,而唐石大林谷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去世前一定要去看一看,然后把它定下来……
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不论自己的身体多么虚弱,朱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总是严格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特别是在目前严密禁锢学术的情况之下,依然有一些前来求学的士人。看到这种情况,朱熹精神大振。
每当与学生讲论的时候,朱熹都努力保持最好的状态,就好像自己的身体十分健康一样。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他与海内知己继续不停地研究学术,互相鼓励。他坚信即使自己去世了,仍旧可以用自己的学术、思想正确地引导世人。
就在此时,吕祖俭、蔡元定在被贬之地去世的噩耗相继传来,朱熹为此痛彻心扉。十月二十九日,朱熹拖着虚弱的身子前往后山,趴在吕祖俭的坟前痛哭了一场。十二月六日,是蔡元定的下葬之日,但是朱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甚至不能外出行走。于是,他便嘱托自己的次子朱埜,为自己的好友奉香烛茶酒祭奠。
十二月,新州教授余嚞上书朝廷,希望能斩首朱熹,以绝伪学。就在这个时候,朱熹的病情更加严重。他瘦骨嶙峋,身体十分虚弱,每个动作都十分吃力,常常虚汗直流,还总是感觉两肋腹中气痛胀满,也特别畏风怕寒。都说病急乱投医,朱熹也不例外。他吃了多种草药,但是病情不见好转。
在这样的状态下,朱熹心中还有一件未了的事。他虽然已经遭到罢黜,但依然保留着朝奉大夫的散官头衔。按照当时的规定,年满七十岁就可以退休,同时还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在一年之前,朱熹的心中就惦记着退休之事,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形势,同时自己还是个有罪之人,所以,只好以一纸申请呈报给尚书省,而不敢直接向皇帝提出请求。
当朱熹的亲友得知他提出申请后,都为他悬着一颗心,因为这样极易给他招来巨大的祸患。
当时规定,想要顺利退休,就必须有两名以上的保人。但是,在当时极度紧张的政治形势下,人人自危,在朱熹所居住的整个建阳城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面给他作保。
为此,朱熹感到十分悲痛,只好写信舍近求远,请求其他的人帮忙。但是,发出去的书信也都石沉大海。很长时间以后,经过一波三折,需要的手续才勉强准备齐全。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朝廷允许朱熹退休,并且享受散官朝奉大夫的待遇。
自步入仕途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个年头了。朱熹的一生,忠君爱国,兢兢业业,最终在党派的角逐下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但是,他依旧坚信,自己留传下来的学术总有一天会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