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岁月

1971年9月13日凌晨,曾经在党章上被规定为“接班人”的林彪,在迫不及待抢班夺权阴谋败露以后,仓皇出逃,在蒙古国温都尔汗坠机身亡。

林彪叛国出逃后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周恩来亲自主持处理的。在处理惊心动魄的九一三事件中,周恩来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曾经连续工作达50个小时未休息。

林彪叛逃事件,为批判极左思潮,解放老干部,纠正“**”的一些错误……提供了一个契机。周恩来曾经说过,林彪之死,真是天造地合。历史,给周恩来提供了又一个力挽狂澜的舞台。

在覆灭的林彪反革命集团中,从林彪到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等人,占据党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空军司令、海军司令、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委等要职,再加上不久前因制造“天才论”和从事反党活动被揭发批判的原“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一旦他们从中国政治权力的核心层中消失以后,另一伙人──以江青为代表——对权力的欲望更加膨胀了。

斗争更为险恶。在“**”中,周恩来曾多次说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在“**”类似“地狱”“虎穴”的政治旋涡中,周恩来一方面要清理林彪极左思潮的流毒,另一方面还要与江青一伙周旋。

1971年9月下旬,周恩来召集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会议,宣布撤销原来由林彪集团所操纵的“军委办事组”,中央军委的工作由叶剑英元帅主持,同时筹组“军委办公会议”,实行集体领导。

“军委办公会议”成立后,周恩来于10月4日陪同毛泽东接见了参加办公会议的全体成员。毛泽东在讲话时,表明了要解放老帅,解放老干部,整顿军队的想法。同时,也信任地把一系列重大问题交由周恩来去处理。

根据毛泽东关于整顿军队的想法,周恩来开始亲自抓“解放”一大批被林彪集团打倒的军队高级将领的工作。毛泽东关于给所谓“二月逆流”平反的讲话,也成为周恩来“解放”老干部一个重要的依据。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去世。1月10日下午,在陈毅的追悼会即将开始之际,毛泽东突然决定出席。这是一个对解放老干部极为有利的事件。机敏的周恩来立即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在京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凡是提出去参加陈毅追悼会的重要人物“都可以去参加”。

令周恩来欣喜的是,在追悼会上,来不及换掉睡袍、仅在外面罩了一件大衣的毛泽东肯定地评价:“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是立了功劳的。”

更令周恩来大喜的是,毛泽东还提到了“**”一开始就被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派”打倒的邓小平,说邓小平的问题其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一个寻找和利用时机逐步“解放”邓小平和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的设想,在周恩来心中酝酿起来。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低沉的哀乐声中,周恩来当场暗示陈毅的子女:将毛主席给邓小平问题“定性”的话传出去。

周恩来自己也在不断地为邓小平“复出”和“解放”老干部制造舆论。

8月4日,周恩来由于劳累过度,病情有所发展,医生强制他搬到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住了几天,边工作,边休息。

就在周恩来搬到玉泉山的当天,邓小平从江西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通过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转到了毛泽东的手里。信中揭批了林彪、陈伯达等人的罪行,并表示:

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68岁了,还可以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工作,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做七八年的工作。

8月14日,毛泽东将邓小平的信批给周恩来,称:“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是所谓毛派的头子。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

毛泽东有意重新起用邓小平,这一点与周恩来不谋而合。

就在周恩来加快解放干部步伐的同时,毛泽东与周恩来又作出了一项新的决策: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加快开拓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工作。这一工作,也是在晚年周恩来的主持下进行的。

继1969年9月周恩来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贵宾室进行历史性的会晤,和缓了中苏边境紧张局势后,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身份,亲自在北京机场迎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中美两国领导人在 隔绝了二十几年后,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1972年9月25日,周恩来再次以总理身份,在北京机场,迎接第一位以首相身份来访的日本领导人──田中角荣,共同完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工作。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在中国外交史上北边和缓中苏边境冲突、西边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东边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些,成为晚年周恩来的外交杰作!

完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等重要工作以后,周恩来的身体不仅受到癌细胞的侵害,而且心脏病也进一步发展。1972年11月11日,负责医疗工作的卞志强和张佐良两位大夫不得不给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等人写了一份周恩来的病情报告,汇报了自5月份以来周恩来病情发展情况,并列出他的血压、脉搏、心电图和便血等检查数据。报告说,经过组织专家会诊,一致认为“恩来同志的心脏病发展是比较重的”,“要及时严重注意”。报告建议周恩来“宜特别注意休息,增加睡眠,采取减轻工作和其他一些可行的办法”。

周恩来的病情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阅看病情报告后批示:“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

然而,对于周恩来来说,病情的加重却促使他加快了工作的进度,尤其是加快“解放”邓小平等一大批被批倒的老干部的步伐。

经过一番艰难的周折,在军队系统,最终有175位将军都得到了“解放”。这些将军,都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立过赫赫战功、威震敌胆的人物,也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为“解放”这些部队的英才并妥善地安排他们的工作,周恩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将才的“解放”颇费周折,而帅才的“解放”则更加不易,更需周密行事。

在“解放”将军们的同时,邓小平复出的大门也在缓缓地打开。

经过一番艰辛,1973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通知邓小平一家回北京。周恩交代汪东兴:要安排好邓一家回京后的住所。

在周恩来的主持下,3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向全党发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

1973年12月中旬,毛泽东在他的住处连续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他向政治局委员和各大军区负责人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毛泽东说:

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

毛泽东还当着各大军区的负责人对邓小平说:

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毛泽东的决定,出乎江青一伙的意料,邓小平进政治局对他们无疑是重大的打击。

而毛泽东的决定,却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等人的意料之中,邓小平进政治局,他们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要少了许多。

会后,周恩来按毛泽东的意见亲自草拟了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任职决定的通知:

遵照毛主席的提议,中央决定:邓小平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待十届二中全会开会时请予追认;邓小平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这一通知于1973年12月22日正式发出。此时的邓小平,已经成为集党、政、军三大要职为一身的重要领导人。

此后,在重大的内政和外交活动中,周恩来特意让邓小平一起参加,使得邓小平在国内和国际政治舞台上频频亮相。尽管江青一伙仍在寻找各种机会百般压制和刁难邓小平,但有毛泽东支持、周恩来撑腰,邓小平已经开始在中国政坛上刮起一股不可阻拦的旋风。

进入1974年,周恩来的身体状况急速恶化。照周恩来体内癌细胞发展的速度,医生无法想象,周恩来是如何硬撑下来的。然而,陪同周恩来接见外宾的人发现,周恩来的精神状态,已经不像原先那么抖擞、焕发,眼神也不如原先那么炯炯有神了。周恩来是在强打精神,勉强支撑着。

1974年6月1日中午,周恩来最后环视了一眼自己的办公室后,离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曾经工作过25个春秋的中南海西花厅,搬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留在西花厅的一些工作人员希望总理能够早日康复,早些回来,然而谁也没想到,周恩来再也没能回来住……

在医院里,周恩来虽然抱病,但他与邓小平、叶剑英等一线工作的人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305医院的病房,成了周恩来生命历程最后一年零六个月的办公室。

在这一年零六个月中,他不仅要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而且完成了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抱病飞赴长沙,与毛泽东就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等问题进行商谈,最终作出“长沙决策”,挫败了“四人帮”一伙的“组阁”阴谋,决定了未来中国政治的走向。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经过艰难筹备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四届人大以后,周恩来全力支持邓小平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整顿。在全面整顿中,“**”以来停滞、下降的国民经济各项指标迅速回升,到下半年,国民经济情况继续好转,工农业生产稳步上升。9月20日,病情恶化的周恩来在即将进入手术室准备做第四次大的手术治疗前,信任地称赞邓小平:“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在与癌症病魔作了最后的搏斗后,带着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造福的众多美好设想,离开了人世。

“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了周恩来留给中国人民的政治遗言!

遵照周恩来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向祖国的江河湖海。

伟人长逝,他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