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围城之夜
冬天和春天一起来到了清华园。
1948年,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方兴未艾。11月6日,学校开始总罢课,饥饿迫使温文尔雅的教授和莘莘学子不能再沉默了,他们在民主墙上贴出了自己的宣言:几个月来,教育界同人除了普遍的穷困,三餐不给,儿女啼饥号寒之外,有的弄得精神失常,以致疯狂,有的服毒,有的跳楼自杀……林徽因和梁思成采取积极行动,以促使政府接受外,已别无其他办法。
整个清华园前所未有地沸腾起来,就连烧开水的锅炉上也写着“火说:烧死法西斯细菌!”的标语。全校师生员工频频举行演讲会,第一次喊出“只有反抗,才能生存”的口号。
与此同时,北平政府对学生的镇压也随之开始了。他们肆无忌惮地在学校逮捕进步教师和学生。警署还组织了海淀政府的“人民服务大队”,这些都是被保长挨户抓来的壮丁,每人发一根木棒,号称“棍儿兵”。北平特别厅发出逮捕进步学生的通令之后,清华园被反动军警和“棍儿兵”包围了数日,特务们还在西校门外的围墙上书写:“消灭知识潜匪”的大字反动标语。校园被围之日,清华园内粮菜来源遂告断绝,学生和住在园内的教授们只靠一点咸菜和几个辣椒过日子。
生命的奇迹又一次回到了林徽因身上。肾脏切除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手术后身体也在慢慢复原。然而,她被眼前这光明与黑暗的较量激动着,无法安静下来。
这时,林徽因开始整理抗战以来写的一些诗作,老金也鼓励她拿出去发表。而梁思成则不然,他有着另外一份担心。他给费慰梅写信说:
她的精神活动也和体力活动一起恢复了,我作为护士可不欢迎这一点。她忽然间诗兴大发,最近她还从旧稿堆里翻出几首以前的诗来,寄到各家杂志和报纸的文艺副刊去。几天之内寄出了6首,就和从前一样,这些诗却是非常好的。
这些诗是《昆明即景》二首、《年轻的歌》二首、《空虚的薄暮》二首、《给秋天》外二首、《病中杂诗》九首和长诗《哭三弟恒》等,先后发表在1948年杨振声主编的《经世日报·文艺周刊》和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上。
这一批组诗旋风般的问世,无疑宣告了一个伟大的存在和占领。
在清华,白天“民舞社”的学生在胜因院的小广场上演《白毛女》《兄妹开荒》,晚上就有特务、“棍儿兵”穿堂入室抓人。
有天半夜,几个脸上涂着油彩、身穿黑衣服的家伙,带着几个“棍儿兵”闯到胜因院12号林徽因家里,大声砸门,嚷着“抓学匪、抓共产党”。
林徽因气愤地从**跳下来,大声斥骂着,把他们赶了出去。
她和梁思成都感到蒋家王朝气数已尽,中国快要大变了。
远处不时有炮声传来,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北平外围的国民党飞机,经常来清华园骚扰。梁思成为故都的古建筑担忧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这下子完了,全都要完了!”他记起朱桂老说过,从历史上看,历代宫室五百年一变,看样子,北平古城难逃劫难。有一天,梁思成开完临时校务委员会,从工字厅出来,就遇上飞机投弹轰炸,炸弹就落在梁思成身前不远的小桥边,一声轰响,弹片从梁思成耳边呼啸而过,幸而他毫发未损。回到家里,梁思成讲起这番历险,一家人都出了身冷汗。宝宝却幽默地说:“还是爹爹命大,全国那么多寺庙,成千上万的菩萨保佑着你呢!”
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1948年12月,费正清在美国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美国与中国》,很快寄给了在北平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收到书后,林徽因给费正清、费慰梅写了回信:
谢谢你们寄来的书,费正清自己的杰作,多好的书啊!我们当然欣赏、钦佩、惊奇和进行了许多讨论,大家都对这本书有非常非常深的印象。有时我们互相以热情赞美的话说,费正清显然是把握了我们华夏臣民的复杂心态,或知道我们对事物的不同感觉,所以,这不是那种洋鬼子的玩艺儿;张奚若热情地说,他喜欢费正清的书,“没有一处是外人的误解……他懂得真不少”等。老金说这是对我们的一个“合理而科学的”总结,“费正清对有些事情有着基本的理解,他和别的外国人真是不一样”。而我和思成非常惊讶,它真的全然没有外国人那种善意的误解、一厢情愿的期望和失望。……
……说到政治观点,我完全同意费正清。这意味着自从上次我们在重庆争论以来我已经接近了他的观点——或者说,因为两年来追踪每天问题的进展,我已经有所改变,而且觉得费正清是对的。我很高兴能够如此……
……也许我们将很久不能见面——我们这里事情将发生很大变化,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变化,是明年还是下个月。但只要年轻一代有有意义的事可做,过得好、有工作,其他也就无所谓了。
这是林徽因写给费正清夫妇的最后一封信。正像林徽因信中所言,“我们这里事情将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很大变化”果然不久就开始了。
11月底到12月初,国民党当局企图迫使北平各高等学校南迁。11月24日,教育部督学来北平,与清华、北大等国立大学校长正式交换迁校意见,称“在遇万一时,政府为保持民族文化,决定全力设法抢救”。
清华园展开了反迁校斗争。
清华校务会议上讨论迁校问题时,梁思成也参加了。回到家里,梁思成与林徽因说起会上迁校问题的争论,林徽因说:“我们不做中国的‘白俄’。”
一天深夜,张奚若带着两个穿灰军装的人来到梁思成家。张奚若介绍说:“这二位是解放军十三兵团政治部联络处负责人,他们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
两位军人给梁思成和林徽因敬了军礼说:“梁先生、林先生,我们早闻二位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古建筑学家,现在我们部队正为攻占北平做准备,万一与傅作义将军和平谈判不成,只好被迫攻城,兵团首长说要尽可能保护古建筑,请二位先在这张地图上给我们标出重要古建筑,画出禁止炮击的地区,以便攻城时炮火避开。”
梁思成和林徽因愕然片刻,紧紧握住两位军人的手,使劲摇晃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望着眼前摊开的那张军用地图,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眼睛模糊了,手中的红铅笔似有千斤重量。他们十分郑重地在那张地图上圈点着。
分手的时候,两位军人对梁思成和林徽因说:“北平很快就要回到人民手中了,这些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请二位先生放心,我们就是流血牺牲,也要保证不伤它一砖一瓦。”
张奚若与两位军人走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却彻夜未眠。
第二天,又有两名学生动员他们留下来,梁思成和林徽因当即爽朗地表示:“放心吧,我们不会走的,我们与你们一起迎接解放。”
12月13日中午时分,炮声越来越近,隆隆之声震撼着清华园。学校宣布停课,师生们奔走相告:要解放了!
15日,解放军进驻海淀,清华园解放了。几天后,在学校门口贴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的庄严布告:
为布告事,查清华大学为中国北方高等学府之一,凡我军政民机关一切人员,均应本我党我军既定爱护与重视文化教育之方针,严加保护,不准滋扰,尚望学校当局及全体学生,照常进行教育,安心求学,维持学校秩序。特此布告,俾众周知!
此布
政治部主任刘道生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林徽因让宝宝扶着她到西大门看了布告,眼里闪着泪花,喃喃地说:“真的解放了!”
解放军进驻清华园后,紧张地做着攻城前的准备,他们绑扎云梯,练习巷战,吸引了不少教师和学生围观。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等待在窗外的新年,终于被一阵阵热闹的鞭炮声迎接进了新生的北平。
1月10日,钱俊瑞代表中共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接管清华大学,由校务会议主席、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宣布,清华大学从今天起成为人民的大学。
不久,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沈从文被解聘,又因“反动作家”之名,不能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被郭沫若在文代会上斥指为“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帮凶和帮闲”,他的弟弟沈荃率部起义后,被当地政府错判,处以死刑。一连串的打击使他的精神濒临崩溃,他割腕自杀,被家人救了过来。这时林徽因、梁思成伸出援手,把他接到清华园家中居住,有时也住到金岳霖那里,病情虽没有根本好转,但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林徽因很同情沈从文的处境,从中做了许多工作,终于把他从痛苦的思想深渊中拯救了出来。
继而,统帅部发出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百万大军挥师南下,解放全中国。党中央深知梁思成、林徽因是对古建筑素有研究的专家,对全国古建筑情况最为熟悉,为了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保护文化遗产,便再次派人到清华大学来找梁思成、林徽因。
梁思成立即召集了建筑系的部分教师和学生,根据他多年考察取得的资料,同时发动大家共同收集古建筑的有关文献记载。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从翻书,查资料,到刻钢板,折纸页,装订,都像出营造学社七卷汇刊那样,硬是用手工劳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厚厚一本《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
在这本简目中,将作为一级保护的古建筑有北平城、故宫、敦煌、云冈、龙门诸石窟,山东曲阜孔庙等。条目头上加注了四个小圈,大家都戏称为“四星将”。次之的三个小圈,以此类推。总计条目四百五十多条,重要加圈的就近二百条。条目下附有详细所在地点,文物性质,建造和重修年代以及特殊意义和价值等。
林徽因对全书的条目,一一作了审核。并建议在说明中特别指出:“本简目主要目的,在供人民解放军作战及接管时保护文物之用。”
这本小册子,1949年6月由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图书文物处印行,发给各路解放大军,成为解放战争中部队转战南北,保护文物在战火中免遭破坏的指令和依据。
这年春天,北平各大学的文科学生纷纷参加“南下工作团”,宝宝和张奚若的女儿张文英也报名参加。
宝宝离开家的时候,建筑系的教师们一起来梁家为她送行。宝宝穿着缝制粗糙的厚厚的棉军服,腰里扎着皮带,头上戴了一顶灰军帽。小弟跑前跑后,拿着一架照相机,为人们拍照。
在这样的时候,大家都很惊奇,林徽因怎么舍得让她唯一的女儿离开身边?而这一去将意味着永别。林徽因和梁思成开始不同意女儿离开,最后还是支持了女儿的选择。
林徽因在送行的人群中,娓娓地嘱咐着宝宝,好像宝宝是去做一次短暂的旅行。
宝宝和父母拥抱告别,笑着和大家一一握手,在女伴们的簇拥下登上了汽车。
送行的鞭炮声爆开了校园蓬勃的“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