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文化新思想在香山地区的传播

(一)新式教育的兴起

1914年,社会活动家英敛之在香山静宜园遗址建立了静宜女学,提倡男女平权,妇女解放,传播了新思想。

1920年,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在香山静宜园旧址创办了香山慈幼院,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教育体制。熊希龄邀请蒋梦麟、胡适、李大钊、张伯苓等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担任慈幼院评议会的评议员。慈幼院的师资质量和教育设备在当时堪称一流,设有婴儿、幼儿、小学、中学教育,又设有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均以较为先进的方式开展。

1912年,李石曾等人发起、建立了留法俭学会,这是后来中法大学的雏形,得到了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支持。1918年,李石曾等人又在西山碧云寺设立生物研究所和天然疗养院。1920年,最初设在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中法大学由此创建。这是一所私立大学,李煜瀛任董事长,聘蔡元培为校长。1921年,中法大学成立碧云寺小学。1924年中法大学理学院成立,也设在西山。中法大学迁往城内后,在西山校址设置西山中学。生物研究所后改称为陆谟克学院,并扩充为甲、乙两部,乙部设于西山,并附设农场一所。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香山慈幼院校风纯正,教师和学生比较进步。中共领导人李大钊十分关心慈幼院的革命形势发展。他以评议会评议员的身份,经常到慈幼院向保教人员和学生宣传革命真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1925年,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中共党员郭隆真回国,受李大钊委派,时常到香山慈幼院开展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法大学也是中共早期党组织的活动据点,该校党组织在海淀地区大力开展革命活动,发动周边工人农民,积极在群众中做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