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是个好地方

心声(1)

香山是个好地方。

香山真是个好地方。

我常在香山脚下行走,从南向北,又从北向南,其间看着山上翠绿的树木和掩映在葱茏中的飞檐斗拱,心里便喜欢极了。

喜欢香山,不仅仅是因为香山优美的环境和美丽的风景,还因为喜欢这里的人文遗迹,这里有几个公园,如碧云寺、植物园,还有曹雪芹的故居……这一切形成了香山独有的香山文化。

香山文化,是我斗胆为香山这片神奇土地下的定义。在香山文化里,有伟人的足迹,有名人的传说,还有许多文人的墨迹,更有震撼世界的历史回音……

有人说“香山拥有山川文化、园林文化、皇家文化、寺庙文化、红色文化、植物资源特色的红叶文化等”,我认为极其正确,这一切都为香山文化奠定了基础,经过近900年的时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厚重的文化遗存。

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距今已近900年了。在最初的那个年代,金世宗、章宗的两朝帝王开始在香山建寺,并为该寺赐名为“大永安寺”。“大永安寺”建于地势险峻、苍苍松翠柏的香山脚下,那是一片宽敞之处,使得“大永安寺”具有了与山与林的融合气质,成为一座极具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从那时起,元、明、清等数朝,均在香山营造了许多的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朝廷的统治者们就要到这儿纳凉狩猎了。

元代时,仁宗斥巨资重新修缮大永安寺,修成后将其更名为“甘露寺”,这个寺名让我常常想起那出著名的京剧《甘露寺》,不知道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文宗在位期间,已经与汉高度融合的契丹人耶律楚材后裔,又在香山的界壁修建碧云庵,从此便形成了“香山八景、碧云十景”等美景,成为后世流传的佳话。

到了明朝英宗时,有记载称司礼太监范宏出资,“捐赀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楼阁、廊庑、像设焕然一新规制宏丽蔚为巨刹。事闻乃赐额永安禅寺”。

清代时,香山进行了整体的修整。乾隆帝在旧行宫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独特的寺院格局,御赐“大永安禅寺”。自此,香山和静宜园占了京西三山五园中一山一园的格局。

非常可惜的是,香山寺于1860年和1900年先后两次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毁,现在仅存知乐濠、听法松、娑罗树御制碑、石屏等遗物。

1956年,香山辟为公园,成为人民群众的又一处休憩之地。

香山则依西山而建,坐落在山坳之中,成为北京的一处美景,也因它的许多古老建筑而闻名天下。人们在说到香山时,自然会想到燕京的八景之一——西山晴雪,那是一幅极其壮美的景色。试想,苍茫的大地被万里无瑕的白雪覆盖,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银色世界,西山晴雪必然引人入胜。

有人说北京最有名的山是香山,我则认为游人最多的山是香山。不论春夏秋冬,前往香山游玩的人是最多的,一来香山所在之地距离北京城最近,出入方便。另外这里的山势险峻,有峰有峦,峰峦叠翠,景色优美。这个翠是说山上的树木茂密,林草葱翠。因为景美,乾隆在此游览之后文兴大发,写下了一篇《绚秋林》。他在《绚秋林》中写道:“山中之树,嘉者有松、有柏、有槐、有榆,最大者有银杏、有枫。深秋霜老,丹黄朱翠,幻色炫采。朝旭初射,夕阳返照,绮缬不足拟其丽,巧匠设色不能穷其工。”

可见香山的景色之美被天下所知,而绚秋林的“绚”字,则是色彩华丽之意,又可见香山的景色有多么斑斓、多么美丽,竟入了皇帝的法眼。

游览香山四季皆可,春天里有百花争艳,夏季里有浓荫蔽日,秋季里则是满山的红叶蔚为壮观,冬季自然是西山晴雪了。现在,去香山看红叶已经成为人们秋天的必然,其实早在金代就是为诗人墨客所称道盛事:“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

当前,北京的香山红叶更著名了,此美景于1986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为京城最浓最美的秋色。据说香山红叶的树种——黄栌的总株数达到14万棵,种植面积约1400亩,形成了壮观的大美景点。

在香山的红叶林中有一大石,大石上面刻着红色的大字——“香山”,看去遒劲有力,但我忘了是谁的墨宝。我想,香山之所以闻名于国内外,不仅仅是秋天的“红叶节”、春天的“桃花节”,更多的还因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皇家园林。

现在,游人来香山的必游之地,是毛泽东从西柏坡进京以后,先下榻在香山公园里的双清别墅。从那时开始,双清别墅即成为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指挥部,在1948年年底,人民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其实,在毛泽东进驻香山双清别墅之前的几个月,他已经为解放全中国而日夜思考,为建立新中国之后的工业而思考。比如1948年12月17日,在解放军解放了石景山钢铁厂的当日,正准备进京“赶考”的毛主席,即给平津前线部队林彪、罗荣桓等发去电报:“林、罗、刘并告程、黄:丰台、门头沟、石景山、长辛店系重工业区,我五纵、十一纵正在此区作战,望令他们注意保护工业,其办法是一切不动,用原来的工人、职员、厂长、经理办事,我军只派员监督、派兵保护。”

从电文中可以看出伟人对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殷切期望。

随后的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了中国革命最后的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进驻了香山的双清别墅,继续指挥人民解放军的南下渡江战役。

1949年4月,国共双方分别派出周恩来、张治中率领的代表团,在北平进行和谈,4月15日通过了《国内和平协定》,要求蒋介石政府必须在当月20日予以批准。

但是,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于是,人民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沿线开始渡江战役,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并于4月23日晚,第三野战军占领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倍感欢欣鼓舞,在香山双清别墅的小院子里,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光辉诗篇。

站在双清别墅的院子里,我浮想联翩,毛泽东从西柏坡发出的电报,到在双清别墅里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再到《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词,前后相连竟是一篇宏伟壮丽的雄文,并由此进入了中国新的历史,使得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座因伟人居住过的双清别墅,携带着伟人文章的光辉,已经成了著名的景点,受到后来人的瞻仰和崇拜。相距其不远的香山寺、洪光寺等古迹中,却有着古旧斑驳的大门和片片的苔痕,嶙峋的假山怪石……也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是春天去香山游玩,你可以看见满山的翠绿、遍布山坡的桃花杏花,在绿色的大背景下,泛出了点点的粉色和白色,让人心里生出许多的惬意。如果在秋天去香山游览,那就是漫山遍野的红叶,把山峦染成了红色;远远看去红叶似火,也让人心中燎起一阵阵激动的“火焰”。

香山的美来自不同的季节,除了春天的桃花、秋天的红叶,当然还有冬天的西山晴雪,那是千百年留下的燕京八景之一。我是每到冬季的雪天就会赶到香山,观赏西山晴雪的美景:在漫山遍野晶莹剔透的白雪掩映下,“西山晴雪”就会映满眼帘。

除了自然的美景,更让人回味的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遗存,他们在香山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也留下了许多墨宝,比如曹雪芹题于西墙壁上的遗诗。

……

我站在山脚下仰望香炉峰,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心想李白的香炉峰和香山的香炉峰有没有联系呢?但愿有,其实应该是没有的,不过我还是愿意将两个香炉峰联系在一起;又不过,香山有香炉峰却没有瀑布,令人多少有些遗憾。

其实李白还有写香炉峰的其他诗句,比如这首诗里的香炉峰,就和香山的香炉峰一样了,名字一模一样,都是香炉峰: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登香炉峰是游览香山的壮举,有人到了香山怎么能不登香炉峰呢?必须登上香炉峰,才能有独特的登高感觉。香炉峰则是香山的最高峰,位高且山势陡峭,攀登也就非常困难,因而登上香炉峰,才能得到望远的情趣。

攀登香炉峰是游览途中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既可以锻炼体魄,更可以锻炼意志,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可是因为山高路陡,许多游人望而却步,因而没有了登高望远的意境。

一位山友游览香山时,有了自己的感受,我将他的文字挪在此处,以弥补我的文字不足:“玉华岫位于香山中麓,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建于乾隆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烧毁,1999年复建。前半部建在平地,有山门、天王殿,后半部依山而建,有溢芳轩、游廊、过街楼等,与周边山石树木交相辉映,是一组很有特色的园林建筑。

“尤其长长的游廊,斜卧在山坡上,一边是开放的廊檐,另一边是一扇扇形状各异的花窗。

“香雾窟也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并且是地势最高的一处。香雾窟这个名字让人有些费解,看了介绍才知道,意思是芳香密布的静室。香雾窟地处半山腰,是地势相对平坦的一片开阔地。平台四面有牌坊,主体建筑已垣坊,城关封闭为苑,内建游廊、殿宇、楼亭,十分别致。

“香雾窟主殿为游目天表店,外檐‘游目天表’匾为嘉庆皇帝御笔。此殿是乾隆、嘉庆、道光皇帝游山小憩之所,兼作为办公、接见臣工之用。

“香雾窟后部为一城关建筑,城上城楼为镜烟楼。

“不远处的山道边上立有西山晴雪碑,碑阳刻‘西山晴雪’四个大字,碑阴刻七律一首,均为乾隆御笔。‘西山晴雪’自古为京城名胜,今天虽非雪后初霁,但香山背阴处积雪仍厚,茫茫雪岭,银装素裹,也算是领略到一点‘西山晴雪’的神韵。”

我曾经几次攀登香炉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一般是从香山的正面,顺着林间的崎岖小路向上攀登,欣赏着一路上的山转林变、景致各有不同。

我还有一次攀登香炉峰的经历,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学校都停了课,我们一帮子小孩儿无学可上,只好四处游**,到处玩耍。那时候还小,也就十三四岁,因为街坊一个大哥哥喜好“瞎游”,跟我们几个小一点儿的孩子说去爬香山,还问我们好不好。那当然好,小孩子谁不愿意玩儿啊。于是在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我们就顺着香山背后的小路向上爬。一路上经过了几个古村落,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我记得那时候的乡间非常幽静,风景也好,正值春天,有桃花杏花争相开放,时时可以闻到花的芬芳。当我们走在山路上的时候,朝阳出来了,清晨明媚的阳光从树叶间的缝隙处透过来,形成了一束束的光柱,让我感到非常神奇有趣,深刻感到大自然的美好。

一路上,我们几个孩子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爬上了香炉峰。

那时候香炉峰还没有缆车,香炉峰顶也就没有人为建造的缆车房。

站在香炉峰顶,我们的目光所及已经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在起伏的山峦之中,我先看见了香山公园里的建筑,又看见了碧云寺。抬眼望去,远处颐和园的佛香阁,玉泉山的那座尖尖的不知道名字的塔。再向南边观望,八大处的佛牙舍利塔历历在目。

说到八大处的佛牙舍利塔,我们这几个小孩子没有什么知识,有一个孩子大声念道“塔利舍牙佛”,还说回去要告诉其他的小孩子,八大处有一座“塔利舍牙佛”,直到我们长大了,才知道出了笑话。

我极目远眺,能看见天安门城楼。

如今回想起那个童真的年代,真的非常快乐。

现在交通便利了,去香山很容易,坐上公交车,坐上专线,也可以自驾游,甚至可以徒步、骑车,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到香山了。

站在香山脚下,可以看见香山高耸的山峰……

(1) 心声:原名王新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走了半条川》发表于《杉乡文学》2011年09期;儿童小说《琉璃爷爷和琉璃小子们》获2020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