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7军79师235团1营3连5班的木船是“渡江第一船”。该船19时20分入江,船上有1个班、1个机枪组、6名船工及连排干部,共计20多人。晚上8时15分,部队把命令听错了,规定的是“听令开船”,但大家听错了,一听到这个命令,以为是“立即开船”,这样就比原计划8点半强渡提前了15分钟。

其他部队见这艘船已经强渡,也就一起开始强渡。9点左右在繁昌县保定乡夏家湖靠岸登陆,用时45分钟。抢占滩头阵地后,部队立即向上级报告。9点15分,第一梯队团长向师部报告“饭做熟了,饭做熟了!”的暗号,表示渡江成功。

各部队平均渡江时间是15至20分钟。国民党所谓长江防线部署了多少人呢?115个师约70万人,江防舰队100多艘舰艇,空军4个大队,4天被彻底打穿,几乎没有大的激烈战斗,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这充分说明这时候真是人心所向,国民党已经兵无斗志、人心涣散。

21日早晨,中集团建立了江南阵地,首仗告捷。彻夜未眠的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等立即报告中央军委胜利渡江的消息。周恩来拿到电报后兴奋地来到六国饭店,告诉还在等南京电报的国民党谈判人员胜利渡江的消息。这些谈判人员以为还能打一段时间,还在等南京当局的指示,到底签不签字呢。知道这个消息后莫不大惊失色。他们实在是没想到国民党长江守军如此不堪一击。

上午9时,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的总指挥是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也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小平回忆,毛主席对他说:“我把指挥交给你。”(18)一线指挥是三野副司令员粟裕。

21日晚,东集团在三江营至张黄港段、西集团在枞阳至望江段同时发起突击。渡江战役至此全面展开。

国民党当局认为南京必须守、能够守,布置了包括警宪特各种守军达11万人,进行负隅顽抗。但是军无斗志,望风而逃,当时南京几乎是一座空城,城内无人据守,逃跑的机场倒是戒备森严。24日,三野35军312团进入总统府,在总统府门楼上插上了解放军军旗。南京解放。这里也有个细节,不是升旗,而是插上了我们的军旗。

20日渡江战役开始发动,24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灭亡,几天时间呢?5天而已。

毛泽东听到占领南京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吟诵了著名的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5日,秘书送来一份《进步日报》,上面登了“南京解放”的号外。这张报纸是一张天津办的民办报纸,报名还是毛泽东亲自取的。毛泽东接过报纸,坐到椅子上,从头到尾认真阅读起来,负责给毛泽东摄影的徐肖冰正好在场,悄声地连续拍了三四张毛泽东阅读“南京解放”报道的照片,这也就是后来的经典照片《毛泽东阅读南京解放“号外”》。(19)

27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来到总统府,这是邓小平、陈毅他们第二次来,从前线赶回的刘伯承(时任南京市市长)也赶了过来。

邓小平说:“蒋委员长缉拿我们多年,今天我们上门来了,看他还吹什么牛。”陈毅坐在蒋介石的皮椅上,拨通了双清别墅毛泽东办公室的电话。陈毅风趣地说:“主席,我是陈毅啊,我这是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向您汇报呢,我们胜利了!”(20)

5月12日至27日,上海解放,渡江战役结束。上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既是军事仗,也是政治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6天的激战中,解放军共歼敌15.3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2万余人,其中牺牲连以上干部433人。渡江战役是新中国建立前的一个大规模战略性战役,是新中国的奠基礼,为全国大进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21)

这是第一个“总谋划”。第二个“总谋划”是5月23日毛泽东作出的《关于向全国进军的部署》。毛泽东命令:三野占领福建,准备解放台湾;二野先在上海驻守,观察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情况,再在两个月后进军西南,解放四川、贵州和西康;四野全部渡江,南下两广,与国民党最重要的主力白崇禧部决战,将之全歼。一野解放兰州、宁夏、青海,年底一路由彭德怀率领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经营川北,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22)

这一时期,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主要是上海的汤恩伯部,已被三野大体消灭;白崇禧部,盘踞湖南、两广,企图全力死守广西,或者从广州逃跑海南或台湾;胡宗南部、马步芳部,驻防甘肃,企图西逃新疆。

毛泽东的这个谋划,指出了战略追击阶段四个步骤,“四步走”的解放全国总战略:第一步夺取国民党统治中心京沪杭地区;第二步在预防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下,解放华南(闽、赣、湘、粤)及西北诸省;第三步以消灭逃亡重庆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目的,解放西南(云、贵、川、康);第四步以解放台湾、海南岛、西藏等地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形成以北中国已解放地区为后盾,先东南、西北,再对中南、西南之敌大迂回包围全歼的总战略。

然后是四大战术,一是大迂回、大包围,猛打、猛追、猛冲,长驱直击、战役合围、力求全歼,对惊魂不定、有如惊弓之鸟的国民党军穷追到底、猛打到底。

二是政治解决与军事解决相结合。先造成万军压境、兵临城下的战略态势,使国民党残敌感到人民解放战争的巨大威力,再准备以和平方式解决。

三是先城市、后农村,由城市领导农村。这与我们党20多年来的以乡村为革命重点的基本战略不同,要求以占领城市为中心,由城市领导乡村,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四是严防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这个毛泽东也作了周密部署。

这些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的战略眼光和高超卓越的指挥艺术,真正是目营四海、料事如神、仁义之师。

根据毛泽东、中共中央军委的部署,8月,三野解放福州,华东全境解放;一野8月解放兰州,9月解放宁夏,月底新疆和平解放,西北解放;8月,四野解放湖南,进军两广。到9月底,也就是新中国建立前夕,大陆地区除西南、两广外全部解放,到1950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胜利结束。

2.召开新政协

召开新政协是建立新中国的重要步骤。这里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人事安排、国家建制、确立国家标志。

人事安排,主要是领导机构的人选问题;国家建制,主要是制定《共同纲领》,确立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标志,主要指确定新中国的形象象征,如首都、国名、国歌、国旗、国徽等。这些都是以新政协这个国家权力机构的会议决策的方式来完成的。

9月21日晚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开幕,共662名代表(含候补代表)参加了会议。(23)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建立,也标志着中央人民政府即将正式成立。

毛泽东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在会上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军乐队齐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时在场外鸣放礼炮54响。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达5分钟之久。为什么鸣炮54响呢?是因为参加人民政协会议的是54个单位、54个方面。

毛泽东致开幕词,在扼要地叙述了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任务之后,豪迈地宣布: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24)

人民政协会议的经过是:9月21日,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开幕,讨论决定国家的主要制度安排。27日,正式通过政协组织法、政府组织法、国都、国歌、国旗与纪年议案;29日,正式通过《共同纲领》;30日下午,举行闭幕式,产生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也就是产生新中国的中央政府,通过“会议宣言”和《给全国人民解放军的致敬电》;下午6时,毛泽东等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新政协的一项工作是确定政协人员构成(人事安排)。中央人民政府,29日正式成立。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是6个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这7个人中,4个共产党人,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刘少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高岗是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3个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李济深是民革中央主席,张澜是民盟中央主席。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决定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名,民主人士3名,占50%;委员56名,民主人士27名,占48%;政务院,副总理4名,民主人士2名,占50%;政务委员15名,民主人士9名,占60%;政务院所辖机构负责人93名,民主人士42名,占45%。这充分表明了新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大团结,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团结协商、人民政府的政治特色。

二是通过《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的大宪章,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件,胡乔木说它是我们党制定的最好的文件之一。它规定了该做的、必须做的;不该做的、不允许做的。“历史证明,《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非常成功的文件之一。”(25)

三是规定了国家标志。“国家标志”,就是国家的形象标志、象征标志。这些现在写入我们国家的专门法律中,非常重要,实际就是我们国家的“门面”。

首先说一下“国名”,当时有争议,认为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毛泽东也在考虑,最后政治学家张奚若的建议起了作用。张治中的女儿在回忆录里说他父亲也给毛泽东有类似建言。政治学家张奚若说:“有‘人民’二字,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去掉‘民主’二字,从下面的解释也是很容易明白的:是共和而非专制,民主而非君主,人民而非布尔乔亚的国家。”(26)

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当时新政协筹委会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进行全国征集。最后,国旗采纳了征稿,国歌直接用了以前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国徽请了专家设计,在新中国成立一年后采用。

国旗用的是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做秘书工作的曾联松设计的“复字32号”图案。按曾联松自己的说法,他的设计总构想是: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4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每颗小星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表达亿万人民心向共产党,也借此表达政权特征,5颗星所形成的椭圆形,像秋海棠叶子似的,象征我国疆土领域,以体现地理特征。其中4颗小星也含有祖国4000年历史(有文字以来)及其灿烂文化的特征。星呈黄色,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属黄色人种,表达了民族特征。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似红霞一片。配以黄色五星,光明灿烂,文采斑斑。整个图案庄严而显华丽,简洁而不单调,雍容而具气势,明朗而不萧疏。(27)

曾联松很低调,他的国旗图案被征用了,开始他对谁都没有说。1950年9月,他收到了建国1周年的观礼请柬,编号是“台右97号”,大家才知道他设计的国旗方案被国家采用了。11月,他接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来函,政府赠送他一个纪念册,奖励500万元钱,当时的500万元是旧币,约合新币500元。

当时制作了3面“第一面五星红旗”。一面是担任筹委会审查委员会秘书的彭光涵在大栅栏一家制旗社制作的“红地五星旗”,供审委会讨论通过,被确定为国旗。第二面是女工赵文瑞缝制的一面长5米、宽3.33米的国旗,送到政协会场怀仁堂展示。第三面是北平市国营永茂公司业务科的宋树信,在新华缝纫社店铺缝制的国旗,作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使用。当时宋树信制作了两面大国旗,一面升起来了,一面作为备用,放在旗杆底下,怕升旗装置失灵。聂荣臻在前一天检查升旗仪式时指示,要两个身体强健的战士,做好准备,一旦升旗装置失灵,采取人工升旗,要能很快爬上旗杆,升起国旗。(28)

关于“国歌”。征集的都不满意。马叙伦开会时提议说,新政府就要成立,国歌目前一下还制定不出来,是否可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说,这支歌曲很雄壮,很豪迈,有革命气概,而且节奏鲜明,适合演奏。这得到毛泽东的同意,就采用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29)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其正式定为国歌,2004年3月写入了宪法。

国徽产生比较晚。1950年清华大学的梁思成等、中央美术学院的多位教授设计出国徽图案,9月20日,毛泽东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了国徽图案及说明。

国庆一周年前夕,东城汪家胡同慧照寺18号大庭木工厂制作的第一面木质国徽悬挂到了天安门城楼上。

3.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晚上9点结束,中间有6个小时,主要由阅兵式、群众游行和群众联欢三个部分组成。

2时50分,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分坐汽车,出天安门城楼北面,在西侧台阶处下车,拾级而上。毛泽东穿的是将校呢礼服,是请北京服装专家王子清专门定做的,里面的衬衣是旧的,补了很多次。胸前缀着红色绸带,上书“主席”烫金大字。毛泽东身边主要是李银桥和李家骥两名卫士负责,李银桥负责搀扶,李家骥负责后勤。(30)

2时55分,毛泽东等出现在主席台上。播音员齐越立即对着话筒播音:“各位听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就要开始了。现在,毛泽东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登上天安门城楼。”

3时整,大典司仪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各主要领导人就位。毛泽东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庄严地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大典音乐总指挥罗浪指挥军乐团奏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声中,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身边的工作人员赶快提醒说是“升国旗”,林伯渠就再次大声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

毛泽东不知道升旗的按钮在哪里,就问道:“升旗的机关在哪里?”“机关”是南方叫法,指的就是升旗的“开关”。当时没有演练,所以第一次毛泽东没有找到升旗的开关。随后,毛泽东按动“升”的电钮,国旗徐徐升起,升至最高点22.5米时,用时2分7秒,天安门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当国旗升到旗杆顶端,毛泽东心情也非常激动,大声说道:“升得好!”并通过麦克风扩放出去,传遍了天安门广场,传遍了全世界。(31)升旗结束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然后,就是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毛泽东接见群众游行队伍时,一直站着,和群众互动。20万群众游行到城楼前,对着城楼上的毛泽东等人,竞相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也报以“人民万岁!”等呼应。开国大典一直到晚上9时30分结束。

据毛泽东卫士李家骥回忆,快到晚上10点钟,毛泽东才回到菊香书屋工作、休息。毛泽东非常兴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20分才睡着。这中间毛泽东曾动情地对李家骥说:“我们革命不容易啊,有多少革命同志献出了生命,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这种场面一定比我们还高兴。”说此话时毛泽东“两眼含有泪水”,很动感情。(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