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山的历史与文化形成

(一)唐至金:香山文化的发轫期

香山地区的开发,始于唐朝:在普通村落基础上,开始出现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宗教空间。

唐朝贞观(627—649年)初年,朝廷在香山东北侧的寿安山麓营造兜率寺,殿内供奉檀香木卧佛一尊,俗称卧佛寺。这是当前所见关于香山地区人文活动的最早文字记载。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辽太宗将幽州(今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定为“南京幽都府”,成为辽国五京之一。明人徐善《冷然志》载:“香山寺址,辽中丞阿勒弥所舍,殿前二碑载舍宅始末。辽朝末年,末帝耶律淳病死,葬香山永安陵。”(2)

金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二十六日,金国正式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定名为中都大兴府,北京正式成为北方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在全国范围内地位的提升,带来了北京地区、香山的大发展。

金世宗、金章宗祖孙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对园林、宗教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先是,“大定中,诏(巨构)与近臣同经营香山行宫及佛舍。”至“大定二十六年三月,香山寺成,幸其寺,赐名‘大永安寺’,给田二千亩、栗七千株、钱二万贯。”(3)金章宗时代,在海淀西山一带大兴土木,在玉泉山建造芙蓉殿行宫(4),在香山建会景楼、祭星台等(5),不时巡幸。香山遂成为皇家园林所在区域。

(二)元明时代:香山文化的发展期

元代,定都北京,名中都,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京师近郊的香山地区自然备受关注。因此,元代是香山地区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作为一代雄主,元世祖忽必烈不仅支持郭守敬引西山水,东入京师,济大运河,还巡幸香山永安寺,并在香山南面的万安山建造了大宣文宏教寺(也作弘教寺),即后来的万安山法海寺、法华寺。

皇庆元年(1312年)四月,元仁宗“给钞万锭,修香山永安寺”。(6)仁宗子英宗则极力扩建卧佛寺,即寿安山寺。《日下旧闻考》引《元史·英宗纪》云:“英宗即位,是年九月,建寿安山寺,给钞千万贯。十月,命拜珠督造寿安山寺。”

(至治元年)三月,益寿安山造寺役军;十二月,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二年八月,增寿安山寺役卒七千人;九月,给寿安山造寺役军匠死者钞人百五十贯,幸寿安山寺,赐监役官钞人五千贯。

元文宗在位六年,大兴香山佛事。先是,于玉泉山东,创建闻名后世的功德寺前身大承天护圣寺:“天历二年五月,以储庆司所贮金三十锭、银百锭建大承天护圣寺。”“九月,市故宋太后全氏田,为大承天护圣寺永业。”“冬十月己丑,立大承天护圣寺营缮提点所。”至顺二年九月,“命留守司发军士筑驻跸台于大承天护圣寺东。”是月,“幸大承天护圣寺。”(7)

不仅是大修大承天护圣寺,同时,元文宗还继续了卧佛寺的扩建工程:“至顺二年正月,以寿安山英宗所建,寺未成,诏中书省给钞十万锭供其费,仍命燕铁木儿、撒迪等总督其工役。”“以晋邸部民刘元良等二万四千余户隶寿安山大昭孝寺,为永业户。”(8)

元代,香山还兴造了一座不起眼的建筑,但对后世影响极大,即耶律阿利吉建造的碧云庵。

明代,太监大兴,多有太监居高位、挟巨资者,而太监年老出宫居住的规定使得他们大力扶持寺庙,以备老年居住。在皇帝、王室和太监的推动下,香山地区的寺庙得到极大的发展。

香山寺、碧云庵、功德寺、卧佛寺都有较大规模的复建和扩建,尤其是香山寺与碧云庵,更新建了宏光寺、玉华寺、宝藏寺、隆教寺、金山寺、圆通寺等诸多规模不等的寺庙。

香山寺殿五重,崇广略等,斜廊平檐,翼以轩阁。世宗幸寺,曰“西山一带香山,独有翠色”。神宗题轩曰“来青”。来青轩右上,转而北,为无量殿,转而西,曰流憩亭……正统中,太监范宏拓之,费七十余万,今寺有宏墓,墓中衣冠耳,盖宏从幸土木不归。(9)

香山寺是大太监范宏扩建的,其北的碧云寺则经过大太监于经、魏忠贤两次扩建:

正德中,御马监太监于经所造。经以便给得幸导上,于通州张家湾榷商贾舟车之税,岁入银八万之外,即以自饱,斥其余羡为寺于香山,而立蒙域于寺后,上尝亲幸焉。(10)

碧云寺后有魏忠贤墓,本于经旧墓道,忠贤拓之,翁仲石麟羊虎森列,扶阑皆以白玉石为之,雕刻精巧。(11)

明代,香山地区还创建了两座规模不大、但极有特点的“宗教空间”,一是香山寺上侧的洪光寺,一是万安山法海寺侧的晏公祠。香山附近诸寺庙名称与洪光寺情形,《帝京景物略》载:

洪光寺径上指玉华寺,再上指玉皇阁,下指碧云寺,再下指弘法寺,十有八盘,而径尽至寺门,香山乃在其下。

寺建自郑常侍同,生高丽,其国王李祹贡入中国,得侍宣宗,后复使高丽,至金刚山,见千佛绕毘卢之式,归结圆殿,供毘卢,表里千佛,面背相向,自为碑文,自书之。

晏公祠的情形又不一样,它是全石头雕刻、堆造的,以儒家历史、圣贤、经典为基本元素的祭祀性空间。《帝京景物略》载:

晏公祠,正德中晏常侍忠所立也。过涧石桥,过桥,石门曰道统门,石殿三楹,像皆石,上像三皇五帝三王,左像周召孔孟诸圣贤,右像周程张朱诸大儒,壁五石龛,一龛标一经名,维以藏其经。殿外一石亭,亭壁列钟簴干戚钱鏄弁裳之属,一如五经,以便治是经者,左龙马马毛旋五十五,数具一如河图;右雒龟龟甲四十五,数具一如雒书。东堂三楹,壁列忠臣龙逄以下、孝子曾闵以下,右图而左书其行事,以告观者。石像浑朴,不类汉以后及西域像。法堂后累石为洞,洞壁标先儒格言及咏道诗。

晏忠之所以为此,与明朝中晚期太监专权、学习文化有关,也与明朝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此建筑不独中国少有,更是后人了解明朝儒学形而下化的标本载体。

另外,明代还是香山地区墓葬文化的大发展期,明朝景泰皇帝(其兄英宗亲征蒙古瓦剌部,被俘,景泰继位,后英宗放回,趁景泰病重复辟)及诸多皇妃、公主、皇子、太监葬身此处。《长安客话》即载:

景皇帝陵,在金山口,距西山不十里,陵前坎窞树多白杨及樗凡。诸王、公主夭殇者并葬金山口,其与景皇陵相属;又,诸妃亦多葬此。

在红山口到金山口、到香山,长达十数里的山边,尽是明人显贵墓葬,将香山地区的墓葬文化一下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香山一带的杰王府、四王府、娘娘府、小府、景泰陵、董四墓等地名和村民,都是以明代墓葬的坟户为基础,聚集转化而来的;而这又开启了近代香山地区墓葬文化的先河。

(三)清代:香山文化的繁盛期

清代是香山地区文化的繁盛期。

清代皇帝不惯京师夏季潮湿闷热——明末李伟治清华园、米万钟作勺园于海淀已开其绪,以海淀建造园林,避喧理政,先后建造起十数座皇家园林,并数十座达官显贵园林。

康熙十六年(1677年),皇帝于香山永安寺东麓建香山行宫,此为清代香山地区皇家园林的最早工程。十八年,以海淀清华园为基础修建园林,二十六年完工,名畅春园。十九年,于玉泉山建澄心园,三十一年,更名为静明园。二十七年前后,于畅春园西建西花园,供诸皇子居住、读书,于西花园南建圣化寺行宫。

康熙四十六年,在畅春园北部为三、四、五、七、八、九、十等(皇六子允祚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殇)等七位皇子赐地建园。皇四子胤禛园名圆明园。六十一年,康熙驾崩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继位,即扩建圆明园,为其驻跸之地。乾隆继位后,继续扩建圆明园,使圆明园成为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嘉道年间仍有修改扩建。

乾隆还对原有的香山行宫(乾隆十一年完工,更名“静宜园”)、建碧云寺行宫(十三年)、玉泉山静明园(十八年完工)进行扩建。十五年,于瓮山、瓮山泊修建园林,名清漪园,二十九年基本完工。三十一年,复于圣化寺东建泉宗庙行宫。四十八年建十方普觉寺行宫。

伴随皇家园林兴扩建一同发展的是,香山地区的稻作文化。

清朝初年,于青龙桥西建稻田厂,为内务府所辖,种植、征收稻米,供应皇家。随着园林的建设,水系有所调整,园林内也点缀稻田;加之,康乾二帝极其重视农业,海淀京西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自六郎庄、青龙桥、北坞一带皆有种植,甚至石景山、黑龙潭有泉水处也有种植。于是,京西稻成为三山五园、香山地区重要的底色,构建了清代西山地区的稻作农业体系。

(四)民国、共和国:香山文化的转型期

清朝灭亡,帝制在中国结束,民国、共和国时期,是香山文化的转型期,与以前传统文化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色彩。

先是,诸多皇家园林被私人化,有的保持了原有风貌,如基督教青年会租用十方普觉寺行宫,有的则被改造成近现代建筑,如诸多军政要员对香山各景点的占用和改造。周肇祥则在樱桃沟建造了退翁别墅。

这一时期,香山地区的主要大事有二:香山慈幼院的建立、中共中央迁移到香山办公。

1917年9月,直隶省发生特大水灾,民国政府任命赋闲在家的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督办水灾善后事宜。熊希龄走马上任后,于府右街北口路西成立慈幼局(局长为英敛之),收养灾民子女。

随着情况的转好,儿童多被父母领回,但仍有200多个儿童没有父母前来认领,在熊希龄、英敛之的努力下,由大总统徐世昌出面,拨静宜园为办学场所。1919年2月17日,香山慈幼院正式动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于1920年10月3日正式开院。

香山慈幼院的整体教育理念是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糅成一个整体,采用欧美国家单元教学模式,总院下分六个分院,将慈善与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了一大批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并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至北平,进驻香山——香山慈幼院于本月迁往城内,毛泽东住双清别墅,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住在双清别墅北面不远的来青轩。6月15日,因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暂住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前夕,毛泽东由香山双清别墅移居菊香书屋。

中共中央在香山时间只有半年,但却与全国战局和新中国建立关系极其紧密。在双清别墅,毛泽东指挥了渡江战役,筹划新政协、建国大业,并写下许多重要文献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不朽诗篇,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52年10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局开始接管卧佛寺、碧云寺、八大处等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如今的北京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香山公园、八大处公园等,奠定了香山如今大略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