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内向或孤僻的男孩

当男孩和朋友们一起经历“枯水期”时,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心理学家威廉·布科夫斯基根据一项针对青春期早期男孩友谊的研究分析认为,社交速度慢是正常现象。事物是如此千变万化,如果一个男孩的友谊没有经历起伏,那才让人惊讶呢。某种程度上说,男孩间的友谊是培养长期人际关系技能的一个训练场。尽管许多父母不切实际地希望他们的儿子能够稳定发挥、保持连胜,但男孩学着适应环境的变化,学着应对挫折,还是值得提倡的。

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些男孩觉得,朋辈群体太过于推崇竞争意识,不如干脆放弃。杰布第一次来见我的时候,还只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但很快,他就展现出和大人相处时自信的一面:诙谐风趣,容易信赖他人,不怕展示自己的脆弱。他能够做他自己,侃侃而谈时对我完全信任,我在倾听时也乐于给予他相应的尊重和关心。上述种种,都是他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中,通过锻炼获得的。

但他和同学的关系却是另一番景象。他认为其他六年级学生都既反感又惹人厌,很难相处,这让他对拥有朋友压根不报什么期望。但杰布深受老师们喜爱,他们欣赏他的真诚、主动和幽默。到了周末,杰布往往孑然一身地和家人度过。他也极少和同学们用手机互动。

从未体验过和朋友们在一起的雀跃时光,杰布变得悲观而沮丧。然而,别说是他,就连他的母亲,都没能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思考。事实上,他们反而倾向于把没有朋友这件事情当作另一件事情来看待。他们对于抑郁倾向的想象还仍然停留在生物学的概念基础之上。在学习方面,杰布也有点与众不同。刚上学那几年,他曾和其他那些有着特殊需要的学生一同待在资料室里。后期他慢慢调整,学习方式也渐渐回归了主流。那些特殊岁月,让他始终游走在朋辈群体的边缘。特别是在体育课或健康课上,其他男孩甚至还会对他说出非常刻薄的话。杰布渐渐明白了自己的不同之处,也明白自己不太可能和其他男孩打成一片。他对自己的这个认识令他痛苦万分。

从他的父母、老师们那里,我了解了他性格的全貌,在初步评估时对他进行了一些测试,然后我意识到:他陷入了一种发展式孤立状态,而这种孤立状态只会越来越强烈。男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驱力,他们就是要和其他男性打成一片,拥有他们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而且必须搭建起他们自己的生活。杰布退回家庭就是退回了安全区,而他的母亲坦率地承认了他的与众不同,这一举动也在不知不觉中助长了他的无力感。她寻思着,杰布没准需要药物治疗?对杰布来说,他陷入困境又无能为力,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摆脱这种恶性循环。

我让杰布谈了谈他的人际关系现状,跟他保证他的确有趣又机灵,还补充说和他交谈真的很有趣,更表示我很确定其他人也是这样看待他的。当他埋怨别的男孩,并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找借口时,我建议他制定一个目标,我将绝对支持他,直到目标实现。请他每个周末都出门社交,至少一周一次。我帮他列出了一张名单,罗列出所有他可能欣赏的男孩,允许他对每个男孩横挑鼻子竖挑眼,但就是不允许他删掉这些男孩的名字。“没有完美的人,杰布,但你要是想在芸芸众生中寻找一个好友,你需要尝试,需要把许许多多男孩放在你心里公平地衡量。”他信任我,而对那些让他感到失望的男孩,我的态度也是轻轻松松,这似乎给了他足够的动力,他答应去试试。当然啦,当他发现他的很多同学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都很快乐,他的态度开始有了转变。没过多久,他就真的实现了跟我约定的目标,而且再也不抱怨自己沮丧抑郁了。

我的确非常同情杰布,他班里那些男孩对他是如此粗鲁而刻薄,但这就是人性。他比我更清楚这一点。但与此同时,我明白的,他却不一定明白的一点是:尽管形势看似对他不利,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次结交一个朋友,假以时日,总能从舞台边缘走向舞台中央。只要有一个男孩热情地对他抛出友谊的橄榄枝,事情就好办了,交际圈子总会一点一点铺开。经历过成功,他会变得更加自信,无力感和沮丧感就会被抛在脑后。一旦成年人眼中那个有趣又热情的男孩学会如何展示自己,他也一定会在同龄人眼中大放异彩。拨开层层迷雾,杰布终将发现,同毒舌小团体相处的一个重要秘密就是:决不能自觉自愿地背黑锅,更不能忍气吞声地成为活靶子。

身处朋辈群体中的男孩人人自危,就算是群体的老大也不例外。任何人都可能突然成为遭奚落的靶子。许多自我意识健康的男孩都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这种动态威胁。不过,尽管群体中的男孩大多数都保持沉默,可一旦有人对他们说起知心话,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究竟是谁,便总有个别男孩敢于发声。每个男孩内心中都闪烁着人性,而且通常比不那么健康的兄弟会规范要更胜一筹。从根本上说,我们帮助男孩意识到:如何在不受群体规范约束的情况下与同龄人交流,是赋予他们力量的一种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