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对方所需要的过程

例 母亲过世了,我的心情一直很低落,朋友却劝我:“打起精神来吧,就算你再伤心,妈妈也不会回来了。”这让我更加难过。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自己所爱的人过世时,曾被他人自以为善意的言语刺伤;而自己心情低落时,旁人的每一句鼓励听来也很残酷。

当别人遭遇伤心之事时,我们经常会思考着:“应该向对方说些什么才好。”

但是,只要开始思考“应该向对方说些什么”,就会把眼光从“原本的对方”身上移开,转为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对”。而“应该向对方说些什么”的想法,基本上就是在“论断”对方“应该从悲伤中走出来比较好”。

当人有所失去时,都需要经历悲伤的过程,通过沉浸在悲伤之中,重新整理自己的心情。

这些悲伤及沮丧能使我们与正在进行的社会生活拉开一些距离,让我们专心地疗愈自己。

因此,即使对方“总有一天会从悲伤中走出来”,但是直接“论断”对方“应该从悲伤中走出来比较好”,是不对的。

大多数的鼓励及正面话语,都是基于“应该从悲伤中走出来比较好”这个“论断”所做的思考。

这样的说法对于还需要时间沉浸在悲伤中的人而言,听起来就像自己被否定了。

那么,面对正处于悲伤中的人,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那就是放下偏见及论断,无论对方说什么,只要静静地倾听。即使内心浮现“好可怜”“好想安慰他”的心情,那都是基于“对方应该从悲伤中走出来比较好”的“论断”,所以就放手吧!

当然,也有人“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样子”,或是“不想被同情”,对于这样的人,只需要接受“原本的他们”就可以。不要多余地去揭穿对方“明明很伤心”,这只会对他们造成伤害,也无法建立“真正的联结”。基本上,“对方的内心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只能“看到”对方外在的言行而已。

对于正深陷痛苦的人,我们只需要“默默守护”。

对方如果倾诉了什么,就放下“论断”,仔细倾听。

如果对方希望开心地度过,就跟他一起开心地度过。

就像这样,只要能用对方想要的方式跟他一起度过,就是比什么都好的安慰。

这就是尊重对方所需要的过程。

重点 “默默守护”就是最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