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檀渊之盟
公元1004年,即景德元年,辽国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趁秋高马肥的时候,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侵宋。当辽军南下,告急文书不断传到开封时,北宋君臣议论不一。大臣们有的主张迁都至金陵,有的主张避敌到成都,宰相寇准则坚决主张抵抗,并且要求
宋真宗赵恒亲自出征督战。
南侵的辽军,遭到了各地宋军坚决抵抗,同年冬天,辽军深入到离开封以北不远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市),怯懦动摇的赵恒,在寇准和广大军民积极要求抗战的压力下,勉强亲自出征,车骑刚到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在主和派的怂恿下,又想往南逃了。
寇准对赵恒说:“现在敌人已经迫近国都,全国人心惶惶。陛下只可前进,不可后退。如果陛下的车子后退几步,就会使前线受到影响。那时,敌人乘势进攻,就是想保持江南半壁江山,也办不到了。”
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在旁,也说:“寇准说得对。愿陛下赶快到澶州,臣等愿以死报国,敌人并不难破。”
赵恒只好下令前进。
这时,孤军深入的辽军,到处受到宋军和民兵的英勇反击,他们的后方和军事供应受到严重威胁。集结在澶州附近的宋军逐渐增加到几十万,士气非常旺盛。辽军先锋萧达兰窥察澶州地势,被宋军用伏弩射死,辽军的疯狂气焰,受到了很大打击。辽贵族估计到胜利已无希望,转而向北宋议和。
赵恒本来没有抗敌决心,见到辽有意议和,自然求之不得,抗战派代表寇准主张拒绝和议,乘胜进军,赵恒却拒绝采纳抗战派的意见。主和派极力打击寇准等,诬蔑他们主张抵抗是别有企图。在主和派的策划下,宋皇室终于在公元1005年,即景德元年,十二月的时候和辽国达成和议,订立“澶渊之盟”。
和议规定,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从此以后,宋朝政府年年向辽输纳银、绢,使得人民又平添了一笔巨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