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只是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1.1抑郁症是什么

负面情绪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感觉是暂时的,并会自行消失,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例如我),这种持续的空虚、不快乐和绝望的感觉会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的情绪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生了明显变化,并且觉得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那你可能是得了抑郁症,而不是孤单了或者不高兴了那么简单。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可以导致轻微到严重的不同的症状,会影响人的感觉、思考方式和管理日常活动的能力。

抑郁症的感觉

不管是大众还是抑郁症患者,其实都缺乏对抑郁症的深入了解,甚至对它存在一些偏见,只有当病情给生活和身体带来了严重问题时,才会去寻求专业帮助。实际上,我们大可不必等到情况已经很严重的时候才采取措施。

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习的。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了身边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迹象来判断自己或他人是否抑郁了,并提前做出一些调整,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我认为抑郁症通常会有如下症状:

眼中的世界呈现灰色,生活失去了兴趣和快乐,无法获得愉悦感,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感到沮丧,似乎一切都不如意。

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思维间断,不连贯,且不受控制,难以进行清晰地思考,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时感觉心力交瘁,力不从心。

时常感觉人生没有出路,一切无望,就像隧道尽头没有光一样,这会导致一种挫败感,找不到自我价值,在更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自杀的想法及行动。

入睡困难,经常在夜间醒来,尤其是经常在凌晨4点钟左右的固定时间醒来,并无法再次入睡,醒来时感到疲倦,无精打采。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对很多看似很简单的事情感到难以处理。

抑郁症对有些人还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例如肌肉紧张、头疼头晕、恶心等症状。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感受,精神病学家里拉?R.马加维博士对其患者进行了统计。在问诊过程中,经常得到的患者反馈描述如下:

“感觉像胸口有一块大石头压着,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我感到沮丧。”

“抑郁症使我在工作中受到表扬时,仍然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当看到其他人笑着享受他们的生活时,我会感到非常孤独。”

“抑郁症让我感觉到作为一个人、家庭成员和朋友,我自己是个失败者。”

“抑郁是我生活中的阴影,每天都萦绕在心头。”

“感到窒息,有时我似乎可以呼吸,但却像是在用吸管呼吸。”

抑郁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的典型特征就是对任何人任何事没有兴趣,似乎一切都没意思,不想动不想去做,看到别人都在积极地生活,自己也想积极起来,却怎么也提不起劲头。但要注意的是,抑郁情绪本身是正常存在的,每个人在某些时候都会感受到,

第二个阶段是抑郁状态。

当长时间处于抑郁情绪中时,称为抑郁状态,在时间维度上需要有持续性,例如医学上诊断抑郁症通常需要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通常,人在经受生活中的重大变故时,比较容易陷入抑郁状态,例如亲人去世、失业、失恋、巨大债务压力等,这个时候人是很脆弱的,需要得到更多关怀。

第三个阶段就是抑郁症。

抑郁状态持续无法好转,并伴有典型抑郁症症状,例如失眠、躯体化疾病、自残自杀等,就是抑郁症。根据症状的轻重,分为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

抑郁自评量表(SDS)

在自己感觉有抑郁倾向时,通过自评表可以对自身状况有一个初步评估,以便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

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一种抑郁情绪的测量工具,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庄于1965~1966年开发,是目前精神科门诊和心理咨询机构常用的评测来访者抑郁状况的量表。SDS使用简单,并且能够直观反映患者的状态,对于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患者治疗情况十分方便,所以,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初步判别抑郁症、患者情绪状态测评、医学调研等各领域。这个测试无须专业医疗人员指导,非常适合想确定自己的抑郁状态但又不方便就医的人自行测评。

SDS测试共有20个题目,每个题目有4个选项,用来描述相应情况出现的频率,其中有10项是正向评分题目,还有10项是反向评分题目。

请根据每一项题目的描述,评估自身最近两周的状态。选择最符合的一项打“√”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2.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3.我老是莫名地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4.我晚上睡眠不好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5.我吃饭像平时一样多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7.我感觉自己的体重在下降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8.我有便秘的烦恼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9.我觉得心跳比平时快了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0.我无缘无故感到疲乏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1.我的头脑跟平时一样清醒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2.我做事情像平时一样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3.我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4.我对未来感到有希望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5.我比平时容易生气或激动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6.我觉得做出决定是容易的事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7.我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别人需要我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义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活得更好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20.对于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旧感兴趣

①很少□ ②有时□ ③经常□ ④持续□

计分方式:

1.正向评分题目为1、3、4、7、8、9、10、13、15、19项,很少、有时、经常、持续依次计1、2、3、4分;

2.反向评分题目为2、5、6、11、12、14、16、17、18、20项,很少、有时、经常、持续依次计4、3、2、1分。

最后,将20个题目总得分相加,并乘以系数1.25,取整数后得到测评的标准分值(T)。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抑郁症评定的界线标准值为53分,超过即可能为抑郁症,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中国常模:

53~62分为轻度抑郁,

63~72分为中度抑郁,

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当然,抑郁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很难仅依靠一组确定性的标准来准确地判断。

不同类型的抑郁症

在临**,根据引发抑郁症的特征,对抑郁症进行了分类,一些常见抑郁症类型如下:

内源性抑郁症一般指在体质基础上产生的抑郁状态,无法证实与器质性病因或与心理应激的因果联系。症状通常为情绪低落,可从轻度的心情不佳到忧伤、压抑、苦闷,甚至悲观、绝望。思维迟钝,甚至会表述不清,出现沟通障碍,存在认知扭曲,出现过分贬低自己的情况,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否定自己的能力。活动减少,主观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口干、便秘、性欲减退及心慌胸闷等躯体不适感。

重大的精神刺激和挫折导致的病理性情绪反应。如严重的意外灾难、沉重的意外事件、亲人突然亡故、事业失败、被诬陷或陷于难以排解的纠纷、失恋或夫妻不和等。情绪上消极悲观,严重时表现出自责、自罪以及厌世等。

病人并没有明显感到情绪低落,而是出现了一些身体上的生理反应,例如胸闷气喘、失眠多梦、体重减轻等。患者在抑郁症明确诊断之前,四处求医,久治不愈,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始终得不到明确的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这种类型的抑郁症称为隐匿性抑郁症。

药物会诱**绪反应,例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精神病药、解热镇痛药、避孕药、激素等可能引发药源性抑郁症。

躯体疾病可以作为应激因素,也可以直接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代谢而继发抑郁症。如内分泌系统疾病、脑梗、帕金森、癌症、内脏器官疾病以及流感、艾滋病、肝炎等疾病伴发抑郁症。

由于生育后激素水平剧烈改变,情感会变得相当脆弱,当出现外部的应激源时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最有可能发生于生产之后的6周内,部分产后抑郁症患者会在产后的3~6个月时间里自行康复,但也有比较严重的患者会持续数年,并且再次妊娠极可能引起抑郁症复发。

更年期也是人体激素水平剧烈变化的特殊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会引发更年期抑郁症。病因可能与内分泌腺机能减退、代谢功能失调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女性患者多在绝经前后,四十五至五十五岁时发病,男性多在五十到六十岁发病。

近年来老龄化加快,老年抑郁症变得更加常见。老年人由于生活环境变化、身体疾病增多、儿女疏远、丧偶、直面死亡来临等因素影响,出现焦虑、抑郁。据统计,老年人群体中,患病率达到5%~15%,一般女性高于男性。目前,老年期抑郁症与老年痴呆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最主要的两类精神性疾病。

另外,有两类人群需要我们特别关注,青年学生和年轻白领。在这两类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正在上升,致病原因主要来自压力和人际关系障碍,且没有好的情绪宣泄渠道,属于抑郁症高发人群,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

1.2看到日出后我流下了眼泪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讲,失眠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属于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失眠不光是心理上痛苦,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也很大。

在我失眠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里,整个人的精神接近崩溃。每当我躺在**时,心里就会产生恐惧感,因为我知道我又会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怎么强迫自己入睡都没用,数“羊”,数“水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即使我强迫自己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身体上,想象身体的每一寸肌肤紧贴着床,感受意念从头顶到耳朵,到脖子,到胸口,到腹部,到大腿,到脚踝,到脚趾,依然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难得昏昏沉沉地睡了一会儿,到了4点钟就又如期醒来,然后再也无法入睡。那段时间,我时常想撞墙,甚至幻想过各种死法,又会想虽然我不害怕死亡,但害怕我的死亡会给家人朋友带来痛苦。

长期的失眠,让我白天根本无法进入工作状态,每天只能强撑着身体,装作我还是正常的样子。而实际上,我的头脑已经停止转动,除了本能的反应,无法思考任何事情。

正如标题所言,那时的我,看到日出都会流下眼泪。悔恨自己又一夜没能入睡,害怕自己将要面临新一天的痛苦折磨。

对于失眠,医学上总结的主要表现如下:

入睡困难、入睡后容易惊醒、时常规律地早醒。

晚上躺在**超半个小时依然难以入睡,越想睡头脑越清醒,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睡着后,也很容易醒过来,并且持续保持快速心跳,精神紧张,睡眠状态呈现片段化。另一明显特征为早醒,医学上对早醒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较平时正常睡醒时间提前2个小时,如正常6点钟起床,抑郁症患者可能睡到4点钟时就无缘无故地醒过来,并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是大多数心理医生诊断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除失眠外,抑郁症患者也有可能出现嗜睡的症状,一般上午较为明显,出现乏力、没有精神、昏昏欲睡。

针对失眠抑郁症,专家们认为有以下一些典型因素:

1.生物化学因素

有证据表明,机体脑部生化物质的紊乱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病机理主要是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导致抑郁症产生。例如,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类药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2.环境因素

抑郁症通常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如果长期处于一个比较压抑的环境之中,那么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例如缺少朋友、工作压力大、经济压力、失恋,或者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可能引发抑郁症。

3.性格因素

根据统计,抑郁症跟性格有很大关系,有些性格容易导致患上抑郁症,例如:看待事物悲观、自信心差、无法掌控事情走向、过分担忧。这类性格特点会让人敏感,易于焦虑,从而产生负面情绪。性格的形成主要发生在童年时期,所以性格的缺陷很可能是童年创伤所致。

4.心理因素

从临床案例来看,心理因素导致的抑郁症患者数远大于其他因素致病率。在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容易导致失眠的心理因素。

因为害怕失眠本身造成的焦虑情绪导致进一步失眠。我们都有感受过因为想自己快点睡着,反而越睡越清醒。这是因为人类大脑有生物钟,生物钟控制我们的神经活动什么时候兴奋、什么时候抑制,然而害怕失眠的心理造成脑细胞持续处于兴奋状态,无法进入抑制状态,就有了越想入睡就越睡不着的现象。

因自己的过失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常会感到内疚自责,在脑海里一遍遍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做了错误的选择或者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法。由于白天事情多,在忙碌中顾不上懊悔,到夜晚准备入睡时,则会“徘徊”在自责、懊悔与兴奋中,久久难以入眠。

过分担心自己因为睡过头而耽误了即将要做的重要事情,存在时间上的压力感,因此常出现早醒的现象。比如担心上班迟到或者赶不上考试,就会在睡眠时容易惊醒。在一些对于个人非常重要的结果即将公布时,比如成绩公布之前、晋升结果公示之前,人也往往处于期待、兴奋的状态,难以入眠,且睡着后容易惊醒。

部分人由于童年时期受到失去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恐惧,出现了惧怕黑夜不敢入睡的现象。成年后,失眠情况好转,但在某些时候,由于受到一些类似童年时期的创伤性事件刺激,再现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在面对重大事务需要做出抉择时,不知如何选择才能确保正确,思维混乱,犹豫不决,致使该睡觉时停止不了思考,脑细胞依然处于兴奋状态。

1.3像快要淹死的鱼,喊不出“救命”

德国心理学家乌尔苏拉?努贝尔发现一个现象,抑郁症患者通常表面看起来都是正常的,其内心的痛苦不易被人发觉。这种普遍现象源于抑郁症患者的刻意隐藏,不管是出于自我保护,还是不想给周围人带来麻烦,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独自承受痛苦。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在走向自杀时,才被人们意识到他生病了,在生前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患有重度抑郁症。

大家所熟知的演员张国荣,因为严重的抑郁症走到了人生尽头,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他选择死亡是因为患上了抑郁症。

胡某自杀事件,经心理专家分析,也很可能是其生前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事情是在胡某自杀后,人们通过心理专家的访谈和分析才知道的。他生前没来得及向心理医生求助。

正如前文所说,在我国,抑郁症已经成为近些年来青少年群体常见的心理疾病,不但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并且有接近一半的人没有寻求任何帮助,近30%的人从未想过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抑郁症患者宁愿独自承受痛苦,也不愿意将其说出来,寻求身边人的帮助呢?

在我国,受文化传统影响,个体内心的感受容易被忽视,强调规范和集体意识,对抑郁症这种个体因素一直存在观念上的排斥。短期的抑郁情绪通常被认为就是心情不好,过一阵子就好了。长期的抑郁情绪则被看作此人性格不好、脾气差、遇事想不开,继而从道德层面上进行批判,导致很多人忽略或者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仅用一些身体的症状作为解释,强行压抑或忽视内心的痛苦,让被压抑的感受为今后的爆发埋下更大的隐患。

当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尝试理解其原因:

完美主义者对人对事的要求高,尤其是对自己,即使在他人眼中已经很完美,做得已经很出色,但在他们眼中,自己依然不够好,通常的想法是还可以做得更好的,不能有遗憾、有瑕疵。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具有完美主义倾向通常和早期生长环境有关,例如,童年或者少年时期,父母对其要求非常严格,不善于表扬,总是从负面评价孩子,当孩子做出一些成绩时,父母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反而要求其更上一层楼。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患者养成了事事追求完美的习惯,哪怕已经做到了90分,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还纠结于那10分为什么没有做到。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类人群习惯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外人面前,因为对完美形象的追求,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不好的一面。

造成情感表达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关联性最强的也是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小时候,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代替孩子做了所有决定,孩子几乎没有发言权。当孩子遇到困难发起求助时,得到父母的回应是:“你怎么这都不会?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因此,一个出生在无法表达情感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会从父母和兄弟姐妹身上学到压抑情感的表达方式,将他们的感受和情绪隐藏起来。

抑郁症患者通常呈现低自尊状态,否定自我,感觉自己不受人们欢迎,不被大众喜爱。这样的自我认定会使得内心承受很大的痛苦。低自尊意味着很敏感,对他人的评价和话语十分在意,稍有不慎,就会感觉受伤。甚至,低自尊人群在受到他人表扬时,会觉得害羞,也会极大地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在他做决策时,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被忽略,容易受到他人鼓动,呈现讨好型人格。

正是这些心理因素,导致抑郁症患者不敢表露心声,独自承受抑郁症带来的折磨,强撑着表现成一个正常人,当有人发现异常,问及情况时,始终告诉他人:“我很好,没问题。”

我也是在患病多年以后,才懂得求助。

根据心理专家的建议和个人经历,这里给抑郁症患者几点建议,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帮助:

曾经有专家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亲人的主动关怀对于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获得亲人主动关怀的情况下,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恢复比未获得关怀的患者明显更快速,并且能够更容易接受专业治疗。所以,抑郁症患者如果能够勇敢地走出一步,自发地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将对减轻痛苦和病情恢复大有裨益。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其实他们都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开心起来。也许你会担心说出自己的感受无法被他们理解,但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身边人,或许他们的认知和接受度超出你的想象。曾经我也以为我的父母很传统,肯定无法接受一些他们认知范围外的事情。然而有一次在看足球比赛时,我的母亲居然说出了“越位”。这让我很是惊讶,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不看体育赛事,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我哥要代表单位参加足球比赛,为了支持我哥,母亲到现场观看了比赛,并且还学习了一些足球知识。从这件事,我意识到,也许我们对父母的看法存在过于主观和刻板的印象,其实他们的世界超出我们的想象。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父母和朋友可以给予我们很多帮助。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罪责,对于这点患者自身必须有清醒的认知。生病了就要看医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其治疗并不比肿瘤之类的疾病复杂,效果也是显著的,重要的是勇于承认自己生病了,需要医生治疗。对于寻求专业帮助,我感触最深的是它让我能够客观地看待抑郁症。人因为无知而恐惧。当对其了解,并知道如何面对时,恐惧感也就消失了。请相信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的经验是从大量临床病例中总结出来的,能够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

重度抑郁症患者很有可能会无法承受身心痛苦,而选择走向自残或者自杀。根据过往的病例统计,想自杀的人如果在实施计划前能够打出一通电话,与人分享一下最后时刻的感受,大概率能获得有效帮助,从而避免走极端。所以,医生告诉我,我必须给自己定下一条铁律,只要想实施自杀,强迫自己必须拿起手机拨出电话,告诉一个人我此时的感受和即将做什么,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按此执行。

如何帮助抑郁的朋友

如果你想帮助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有些信息对于我们是一种预警信号:

你的朋友不想做之前非常喜欢做的事情了;

你的朋友开始自暴自弃,抽烟酗酒;

你的朋友时常不去上班、上课或不参加课后活动;

你的朋友开始频繁谈论人生的意义、存在的价值等问题;

你的朋友开始关心一些关于死亡的话题。

当你遇到朋友身上有这些预警信号时,请多给予他/她一点关怀和耐心,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无须直接谈论关于抑郁症的话题,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谈话,适度地表达你对朋友的关心,尝试让其说出可以帮助他的地方。交谈时以倾听为主,并且要认同他的感受,表达共情。

好为人师的我们需要尽量避免去教导他。我们以为的答案也许根本不适合他,因为任何答案都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对象下产生的,我们无法完全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情境下思考问题,得出的答案自然不一定适合对方。在解决情绪和心理问题时,答案并不重要,共情才能缓和情绪。

对于你的朋友来说,可能羞于向他人提及自己内心的苦痛,担心他人无法理解。此时,他需要得到我们的鼓励。我们要让他意识到身边其实很多人是可以求助的,比如父母、老师、朋友等。如果不愿意向熟悉的人寻求帮助,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医生等。要相信,只要说出来,就可以得到帮助。

抑郁症患者需要朋友的关心和陪伴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朋友,也是一个有情感的人,都会有情绪,害怕受伤。作为抑郁症患者的朋友是不容易的,病人的情绪波动总是比较大,这会导致抑郁症患者更可能说出一些伤害亲近朋友的话。所以,如果你的朋友说了一些让你感觉不舒服的话,请你谅解他,因为这其实不是他的本意,你的朋友只是生病了。当我还年轻时,经常因为朋友的一些话语和做法,让我对这段朋友关系产生怀疑。随着年岁渐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开始了解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尤其是身边的朋友。我会拿放大镜看他们。稍有瑕疵,就会开始否定他们。然而,如果我有一点耐心,过不了多久,又会看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又会变回那个让我舍不得离开的人。

1.4心里太疼了,不得不转移到身上

作为抑郁症患者,我遭受的身心折磨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我会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活下去看不到希望,死又想到自己可能带给家人朋友的痛苦,于心不忍。我每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还得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内心极度痛苦,无处宣泄。痛苦至极之时,我会用头撞墙,扇自己耳光,用力拽头发,甚至拿小刀划伤自己。这些常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抑郁症患者却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里做了很多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难道抑郁症患者感觉不到痛吗?

自残源于身心痛苦的爆发。抑郁症患者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呢?

在抑郁症患者的眼里,自己无能,还看不到希望,是被世界抛弃的人,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每天都在自责,讨厌自己的无能,还没开始行动就认定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会失败。这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让人绝望。正如俄罗斯作家特罗耶波尔斯基所说:“生活在前进,它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有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命毁掉。”

抑郁症患者不只承受着精神的折磨,身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头疼、食欲下降、失眠、做噩梦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抑郁症症状,这些身体上的症状让原本就饱受精神折磨的患者变得更加难以忍受。

最初患有抑郁症时,我得到最多的回应是:“想开点,该吃吃,该喝喝。”朋友也都认为休息休息就没事了。基本上大家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想得太多,给自己压力太大。甚至不是十分熟悉的人会认为这就是无病呻吟和装可怜。

面对各种各样的猜测,我也无力去解释了。我是多么希望有人能不带偏见地听听我的诉说,耐心倾听我讲讲内心的感觉呀!我不需要大家为我做很多,只需要给予一点陪伴,共情共鸣,陪我去看医生。

不被理解,无处诉说,情绪无法宣泄,那时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

自残是一种释放精神折磨的方式

抑郁症患者在承受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时,还要面对外界的不理解,甚至嘲讽,也无法反驳,只能独自承受。但人终究不是石头,没有那么坚强,有血有肉有感情,随着病情的持续,痛苦一步一步加深,终有爆发的时候。而抑郁症患者恰恰又不善于向外界求助,最终发泄的方式便向内转化成了自残,通过肉体的折磨来宣泄情绪,转移精神层面的痛苦。

在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残这个现象上,精神科专家们也做了大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自残行为可能有如下原因:

抑郁症患者的自残现象是源于情绪低落,伴有强烈的负罪感,想要通过肉体痛苦来替代精神层面的痛苦。因为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内疚、过度自卑、自我否定等,无法承受痛苦,又无处宣泄,从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本能的求生欲望又不允许自己这么做,因此会转而选择自残作为一种情绪宣泄方式,通过肉体上真实的疼痛感来减轻或者覆盖精神的焦虑和不安,从而实现转移压抑的情绪,缓解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抑郁症患者由于习惯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而失去了自我,活得像一个行尸走肉,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真实感觉。此时就会选择通过自残来唤醒自己的身体,抵抗身心的麻木,感受自己的存在。

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很合理。当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达到一定程度,身心已经无法承受,就有可能走极端自杀,而自残相对于自杀是患者对自己的生命做的最后挽留。因此,自残或许是抑郁症患者想要逃离死亡的自救方式,但如果抑郁症患者最终发现自残也无法解决身心的痛苦,则依然会选择走向最悲剧的道路 —— 自杀。

自残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在长期遭受精神折磨和身体痛苦后的极端爆发,也是一种无奈的呐喊。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残行为,请不要把他们当作异类,可以试着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共情,帮助他们找到宣泄情绪的方法。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陆续有一些抑郁症患者主动站出来,向大众展示什么是抑郁症,得了抑郁症后的痛苦有哪些,并呼吁大众关注患有抑郁症的群体,让更多人了解了抑郁症的基本概念,纠正了过去普通大众对抑郁症的相关认知误区。我国某著名主持人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曾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促进了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怀。

抑郁症对于大众不再神秘,抑郁症患者可以倾诉的对象也越来越多,不光有专业人士帮助答疑解惑,疏导情绪,更有很多身边的朋友也能理解患者的痛楚,并为其提供一些慰藉。

于我而言,今天的我需要感恩那些一路帮助支持我的人。显然,我是幸运的,在患病过程中,家人及朋友不仅没有不理解和恶语相向,还能主动去学习了解抑郁症相关知识,以便能更好地帮助我走出困境。在我做感恩练习时,

1.5窒息的家庭关系让我抑郁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抑郁症与不良的家庭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关系有很多种,这里着重探讨一下原生家庭 —— 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原生家庭的深远影响这个课题上,近些年,心理学家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问题确实与原生家庭关联性很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原生家庭,从一出生,就携带着父母的遗传基因,拥有来自父亲和母亲的23对染色体,父母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方法都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儿童教育学家认为父母是所有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从生下来就是天生的模仿高手,受父母启蒙影响。我们通过模仿父母的所有行为和语言去认识探索世界。而且儿童,甚至是婴儿,都是非常会察言观色、感受氛围的,例如做了什么事惹妈妈生气了,妈妈强忍着怒火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然而情绪终将会通过微表情传达出来。这些微小的表情差异,也能被孩子准确捕捉到,知道妈妈生气了。我在哄我三岁的儿子睡觉时,就经常被问:“爸爸,你是不是快没有耐心了?”因为妈妈曾经跟儿子说过类似的话:“我快没有耐心了啊,你赶紧给我过来。”而此时,儿子应该是通过我的面部表情和语气感受到了我的情绪。虽然我不想表现出不耐烦,也不想影响儿子的心情,所以在尽量让自己保持心平气和,但显然是失败的,这些信息已经被儿子捕捉到了。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离开原生家庭一般要十几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可以捕捉到多少来自家庭的信息,这些都会在成长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都在教会我们一些观点和方式方法,这些逐渐形成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如果父母是完美主义者,那么孩子长大后可能会继承父母的想法:我做得还不够好,我需要付出更多做到更完美才有资格获得肯定和认可。这种信念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因为完美是永无止境的。

关于家庭关系的研究表明,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或者过度保护都有可能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在孩子成年后,走入社会,来自原生家庭的一些负面影响,就可能导致他遭遇诸多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和阻碍,跟朋友相处时掌握不好分寸,无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谈恋爱时出现过强的控制欲或者不安全感,害怕失去,导致最终分手,工作中处理不好突发事件,导致情绪崩溃,工作受挫。

我们吃过很多种食物,也容易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对什么口味无法忍受,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原生家庭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没得选,即便不喜欢,甚至反胃,父母也会强行把食物塞进孩子的嘴里。时间长了,孩子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内心真正的喜好就会被忽视,但身体是诚实的,会通过某些方式呈现这些不舒服、不愉快、恶心难受,那就是抑郁。

根据临床观察,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最大诱因。

以下这8种家庭,容易养出患抑郁症的孩子。

1经常贬低、否定孩子的家庭

在未成年人得抑郁症的病因里,父母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家长自己不知道。

2忽视孩子情感的家庭

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那么丰富的感受,也不尊重孩子的真实情感,对于孩子提出的抗议,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就是闹孩子脾气,过一会儿自己会好,或者买根棒棒糖哄一下就可以了。孩子长期被忽视,既会阻碍形成独立人格,也会让孩子缺爱,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3只关注孩子成绩的家庭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旦学不好,孩子会陷入自责焦虑,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长久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有抑郁倾向。

4父母总是吵架的家庭

父母总是吵架,孩子长期生活在紧张的家庭氛围之下,尤其是激烈的争吵,摔东西,发脾气,这在孩子脑海中会形成一幅恐怖的画面。孩子甚至会做噩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去家庭这个安全庇护场所,始终生活在担忧恐惧之中,情绪紧绷、脆弱。

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认为孩子越听话、懂事,长大后存在心理问题的概率越大。

6存在暴力的家庭

家庭暴力绝对是给孩子造成伤害最大的因素,无论是其他家庭成员承受的暴力还是自己承受的暴力,都将严重影响孩子成人后的三观,对世界的认知容易走极端。

7控制欲强的家庭

家长会控制孩子的交友、学业,甚至工作和感情,导致其丧失自主权,情感麻木。

8留守儿童的家庭

父母不在身边,孤独无助、悲观寂寞,使得孩子更容易存在忧郁、自卑和焦虑等心理。

温暖的童年会治愈我们一生,这是每个人都期望得到的。然而我想说的是,童年的环境我无法选择,不管是欢乐的还是痛苦的,都有很多因素造成,包括历史原因、特定时期国情、生活压力等,甚至一些偶然因素和我自身性格的原因。这些因素类似于常说的不可抗力原因,并非是我被这个世界刻意针对了。所以,学着原谅这个世界吧,它不是故意的。作为抑郁症体验者的我们,会更懂得有些话和事情的伤害性有多大,我们要做的是不让自己经历的痛苦再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即使我们依然是患者,也尝试去善待周围人,做一个发光的抑郁症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