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苏小妹——三难秦观,我是对自己负责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说的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苏洵年轻时好玩,秉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先进理念,到处游山玩水,亲朋好友纷纷相劝,没想到苏洵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于是这些人就觉得丢了面子,隔三岔五就去向苏老爷子告状。苏老爷子那是相当的开明,云淡风轻的一句“非尔等所知”将他们全部怼了回去。看着他们气急败坏离去的身影,苏老爷子淡定地自言自语,“吾儿当忧其不学耶?”这就相当于现在的放养了,大多数人都希望有苏老爷子这样胸怀宽广的父亲,但是,绝大多数人又没有苏洵的才情,所以此法并不适合大众。
苏洵一直玩到了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求学,《三字经》里的“二十七,始发奋”说的就是苏洵。经过十多年的苦读,苏洵学业大进,渐渐名满天下。
苏轼、苏辙继承了苏洵的顽劣,苏洵不想他们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在兄弟俩玩耍的时候,总是装作鬼鬼祟祟地躲在角落里看书,待到二人发现了上前来看个究竟,苏洵却故意将书藏了起来。二人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寻找父亲的藏书,并渐渐地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当然,苏轼、苏辙二人爱读书,并取得极高的成就,与母亲的引导也是分不开的,“程夫人教子”的典故便是来源于此。程夫人是苏轼、苏辙的母亲,她自幼熟读诗书,勉励夫君,同时又是两个儿子的启蒙老师。司马光为她写《墓志铭》说:“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不愧为古代一贤母。”
不过此文的主角不是苏洵父子,而是苏小妹。才高八斗的父亲,教导有方的母亲,再加上才情横溢的两个哥哥常伴左右,苏小妹的旷世才情日显,渐渐已不在父兄之下。
苏小妹既活泼可爱又聪明伶俐,近些年又被不断地渲染,目前已经牢牢坐稳了中国古代第一女段子手的交椅,无人可以撼动。
苏小妹最爱和哥哥苏轼以诗“斗嘴”,某天阳光明媚,春风拂柳,鸟儿翻飞,正所谓景色美,心情佳,如此良辰美景,正是斗嘴的好时机。于是,苏东坡就拿苏小妹的长相开起了玩笑,他沉吟片刻便吟诗一首: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自然不甘示弱,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小妹额头微微凸出一些,眼窝微微凹下一些,被苏轼借题发挥,夸张地调侃一顿,苏小妹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但她觉得还没有抓到痛处,相比之下,自己没有占到便宜,于是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长着一张马脸,两只眼睛像是互相嫌弃对方相隔很远,五官简直就是胡乱搭配,当即喜滋滋地再赋诗一首: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兄妹日常互怼,也算是一种情趣了,实在是增强彼此感情的居家良方。
形容一个人长得丑,那中国古代有文化的人一出马,还真没现代人什么事了,简直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呀!
吾视汝之面容,欲刃之。丑到想给他一刀,这应该是丑到一定境界了,如果真给了他一刀,那主刀之人应该是整容业的祖师爷了,可以享受后人的香火供奉之荣耀。
当然夸人长得美的诗词更多,“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总之,就是要多读书,不管是夸人还是怼人,都能用得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价值,能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扯远了,言归正传。
一天傍晚,苏东坡在庭院里碰到了苏小妹,便对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可好?”
苏小妹心想,什么对联这么难,需要绝世聪明的我花上一夜的工夫才能对得上。
苏轼看上去信心十足,只听他说道:“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一听,暗自沉吟:上联中“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下联也必须以词牌名为对,还要描绘出一个场景,要对好确实很难,难怪哥哥要我花一夜工夫,看来他是早有预谋!苏轼看到苏小妹眉头紧锁一时对不上来,也是颇为得意。
苏小妹冥思苦想,一时难以对出,不知不觉已月上柳梢头。正当她还在搜肠刮肚之时,忽见女仆穿着红绣鞋在月光下端着酒菜送来了,苏小妹见此景,茅塞顿开,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下联中“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都是词牌名,可谓对得工整。
又是一个气氛撩人的晚上,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庭坚三人在一起讨论诗句,很奇怪,为什么苏辙老是缺席。
苏小妹环顾四周,月儿高悬,杨柳依依,于是说道:“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道:“还算好,不过这个‘摇’还不够美。”
黄庭坚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赞道:“这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
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
苏小妹微微一笑:“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的‘舞’‘隐’,要略胜一筹。‘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庭坚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苏小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消息甫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个高官之子名叫方若虚,他对苏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自己的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简直就是小学生作文水平,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看后当真是欣喜若狂,于是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诉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于是托故阻止:“我妹妹文才是有一些,但其貌甚丑,上天给了她无与伦比的才华,也给了她丑陋的面容。不知这算是公平还是不公平?”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以为苏小妹真的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不久之后,秦观拜在苏轼门下。秦观,字少游,代表作品有《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决意将一生的痴情尽付于小妹,以求佳偶天成。他经过不懈努力,并在苏轼不断助攻下,总算把苏小妹追到了手。
风和雨顺秋方实,郎情妹意渠自成。在一个帘卷西风、菊绽东篱的深秋季节,秦少游与苏小妹这一对有情人终于走进了古往今来演绎了无数绝唱的婚姻殿堂——洞房。
苏小妹决定在入洞房时和秦少游继续斗智斗勇,一来可以与心上人切磋切磋,二来也想看看情郎的窘态。于是小妹一进洞房便命丫环将门关上,吟出一下联请少游对出上联:“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这等难度自然难不倒秦少游,他不禁脱口而出:“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苏小妹闻听少游吟出上联,知道没有难住情郎,便亲自开门,招呼少游坐在桌前,丫环上好酒菜便关上房门悄然离去。
秦少游端起酒杯欲与苏小妹交杯,小妹轻启朱唇:“秦郎若要交杯,仍须对我一联,不知愿否?”
少游深知小妹脾性,她既有此意,就会不对不休,遂站起一揖:“请小妹出联。”
“酒过三巡,交杯换杯干杯,杯杯尽在不言中。”
这下可把少游难住了。此联意在说酒,实为喻情,妙在意会。若对此联,不仅要工,还要符合此景此意。少游沉思良久,不得而对。
苏小妹见他不语,也不去打搅他,只是五指在桌上点了一下。少游回过神来,看看满桌的佳肴,恍然大悟,立时对道:“菜过五味,形美色美鲜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少游以菜喻人,赞不露形,已羞得小妹伸过手臂,以袖遮面,喝下了这杯沁透心脾的交杯酒。
此时已月上中天,少游执手小妹,四目相对,喜不自胜。
苏小妹含羞说道:“红帏帐前,与郎执手,若要同寝,再对一联。”
少游知道事不过三,何况已对出二联,一股豪气顿生:“有劳小妹赐联。”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小妹一口气吐出八个“小”字,机警赞己,傲性微露,少游不由蹙起了眉头。他来回踱步,苦吟不出,不禁暗自焦急。小妹见三更鼓罢,月移西楼,也心生悔意,只是不住地用温情的目光看着少游。少游见小妹不住偷瞧自己,顾盼含情,粉面娇羞,不由心动,随口对道:
“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小妹细品此联,觉得少游在点明决心娶自己为妻之际,又自喻世间少有,不坠男儿之志,芳心大悦,便熄烛松帐,成就了一桩千古良缘。
从苏洵的诗文中可知,苏轼的姐姐八娘自幼饱读诗书,能诗善文。16岁时嫁给表兄程之才,两人感情非常一般,特别是婆婆一直不喜欢她,经常虐待她。婚后第二年,八娘产下一子并因此身患重病,而程家却不给她治病,苏洵只好把她接回娘家诊治。八娘病情刚刚好转,公婆却气势汹汹上门,前来兴师问罪,责备八娘不尽媳妇孝道,并抢去她的婴儿,以致八娘伤心不已,旧病复发,三天之后含恨而死,年仅18岁。苏洵悲痛欲绝,宣布与程家断绝关系,从此两家成为仇家。
八娘“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也往往可喜”,但是可惜的是,她没有诗作遗存。善诗能文的八娘,其婚姻不幸、含恨早亡的悲惨遭遇,引来了文人学士的同情,经南宋无名氏的《东坡问答录》、元代吴昌龄的《东坡梦》、明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清李玉的《眉山秀》等作品的塑造,使得八娘渐渐变成了苏小妹,并嫁给了词人秦观,她和苏轼、秦观等人的诗文唱和,文采斐然,成为中国聪慧女子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