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观”的高明里享受无租期的三亩花地

一次次呼啸而过的奔忙里,留下了不曾有一刻可以停歇的脚印。这一串串为了生活走过的脚印里,是重重踩踏下去的心灵负累。我们忘记了到底多久没有在“静观”的悠然里,细数流年,看流光如水。

很多读者问我,人生是什么?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不切实际,却又现实可观。

我说:人生就是一场不停的行走,红尘里,每个人都在追逐,为名为利,为欲为望。从春到秋,从日出到日落,从少年到白头……

谁不是万水千山走遍,谁又不是拼尽全力,赴此一生?

生活是一场每个人都要赶赴的盛宴,为了盛装出席,我们努力用物质包装光鲜的外表,我们也努力用才能丰盈深刻的内在。粉墨登场之际,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也许只有自己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年为了活得风生水起,我们曾经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一次次呼啸而过的奔忙里,留下了不曾有一刻可以停歇的脚印。这一串串为了生活留下的脚印里,是重重踩踏下去的心灵负累。这里,没有“静”,没有“观”,熙熙攘攘里响起的,是快马加鞭莫等闲的催促。

我们忘记了到底有多久没有在“静观”的悠然里,细数流年,看流光如水。

在读者群里,对于这个话题的热度,持续不减。

有人说:我真的很想知道,在这个全民浮躁的时代,如何在纷乱忙碌中,兼顾诗与远方?如何在朝九晚五里,静观生活的美好?如何在物欲熏心的环境下,忠于内心,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有人说: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最终还是要从外物回归到内心,而这种回归,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迫切,我们都需要找到这个入口。

有人说:这个世界,越是在意,越是失意;越是急切,越是烦躁。我明显感觉到身边的人比从前更急躁了,包括我自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哪里静得下来?物欲需要财富来满足,心灵需要知识来武装,这内外兼修的装备,哪里是轻而易举能够换取来的?

我的一个朋友是报社记者,经常做采访的她,对社会热点现象那是相当在行的。

她说,其实她也一直在风风火火的时代大军里,穿越火线,做着记者的工作。每天的生活都是背着相机一路小跑,各种采访报道,再到媒体短视频制作,她在自己的忙碌里,感受着别人的忙碌,于是,心里就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急躁。

着急什么呢?无非是名缰利锁,无非是荣华富贵,无非是前程似锦……

尽管明明知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也知道还有很多人过得不如自己,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才是过得最不好的那拨人。

于是她曾对我说,这个时代,最难做到的就是“静观”了。

深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着别人年入百万,一年赚得一辆豪车,羡慕嫉妒之余,不平衡的内心开始惶惑不安。别人的房子越换越大,再看自己十几年没有改变的现状,总觉得自己输的不只是颜面,还有纵横江湖的气场。

于是,我们除了上班时马不停蹄的忙碌,还有下班后的苦思,不断反问自己是不是没有未来了?人生的征程是不是就此戛然而止了?想着想着瞬间感觉没有了存在感……

内心的喧闹,不是一种病,却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静观这个词,来源于北宋哲学家程颢的《秋日偶成》一诗:“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诗中传达的精髓是:无论世事如何纷扰,心情若闲静安适,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休养生息的乐趣。

古哲贤士在仕途中深感疲惫和厌倦后,往往会选择避世隐居,或择一茅舍,守一树一田,静观日升日落,做一个充耳不闻山外事的“闲士”。

可生活是现实的,柴米油盐,车子房子票子,是生活的必需品,谁都不能脱俗,谁都无法免俗。

因此,我们需要修炼的,是现实中“闹中取静”的技巧。

记得以前在杂志社写稿时,我采访过一个抑郁症患者。采访时她已经康复得差不多了,因此她很愿意我把她的故事写出来。

那时的她正在经历着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失业离婚,外加父亲离世,重压之下的她,几度精神崩溃。彼时的她,愤世嫉俗,厌世厌物,于是决定抱着逃避的心,入寺为尼。

一番千回百转后,她发现,无论身在何处,如果心不静,一切都是喧嚣。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世事纷扰,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于是,她回到家乡,将自己家的老房子翻新,家中一切布置都是自己喜欢的物件,院里种了几株垂柳。就如自己内心所憧憬的一样:忙完一切琐事,放下一切心事后,在闲情逸致的日子,于杨柳依依的树下摆几张桌椅,泡一壶清茶,邀三五知己,看月上柳梢头,看繁花在暮色里摇曳……

渐渐地,静中的她开始顿悟:生命来去是常态,执念不如随缘。

她说,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在喧闹街市中,在繁杂心绪中,有一处院落,有一片净土,可以仰天看繁星,可以低头数流年。

一语道破一个“静”字,在生活中的境界。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里忙碌的灵魂,因此我们都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

清晨,在蒙蒙眬眬中,听见了铃声和手机振动的声音,强忍着睡意和浑身的酸痛,从**挣扎着起来,风风火火地洗漱之后,就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生活似乎也本该如此,在周而复始中旋转,紧凑地完成着一个接一个的任务,就像是日夜不息的齿轮,仿佛稍微有所懈怠,整个生命就会停滞不前。我们习惯了每天走路带风,习惯了心不在焉地草草用餐,习惯了把生活的美好当作过眼云烟……

在这样的生活里,我们渐渐失去感受四季流光踩过心上的声音,我们忘记了这个世界还有日出日落,还有朝霞暮光。在上司的严厉催促下、在同事的鄙夷中、在朋友的比较中、在社会的压力下,我们一点一点地变得急功近利,变得急躁,变得麻木,变得木讷而无趣。

在生活来去的仓促中,一切趣味生机,都已擦肩而过。

我经常在长时间写稿后,站在阳台边,放下所有的故事和文字,静静看向窗外。偶尔,看到树叶上洒落斑驳的阳光,闪烁跳动间,心灵仿佛已经被带到了林间深处。我穿着白色衣裙,裙角在风中轻舞飞扬,一缕阳光洒在落英缤纷的草地上,抬头,树丛间簇拥的绿叶映着阳光,钻石般的光晕透过密密的树林,明晃晃地投映在林中的每个角落。不时一阵微风吹来,整片树林的叶子如风铃般摇曳舞动……

思绪,也随着这一抹“静观”的兴致,留在内心的安宁中。

我的一个读者,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情致。他说,生活不只是无止境的工作与任务,在这令人窒息的空间里,需要寻找一丝清静去喘息。他每天晚上都会一个人去空旷的地方独坐冥想,安静的地方更容易让喧闹的心平静下来。那时,他会闭上眼,在晚风的轻抚下,聆听周围万物的声音,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闲暇时,他会带着家人去郊外徒步,一路感受大自然的风光,感受这世界不同的景致,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去品尝异乡的美食。没有焦急的生活,没有烦心的任务,没有未来的忧虑。只有此刻,感受这时光里散落的小美好。

休养生息后,才有了继续赶路的余力。

世事如麻,剪不断,理还乱。

万水千山走遍,一路尘嚣一路风雨,沾染了太多纷繁杂念的心,像是蒙尘太久的瓷器,就算拂去尘土,也会呛了鼻,迷了眼。于是,想要真正的“静”,似乎成了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

但是,尘土总要拂去,才能看清世事。一路风尘,一路梳理,当生活的乐趣,一点点滴水成河时,尘埃落定后的恬淡心境,自会邂逅不期而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