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网上淘书记
他习惯于网上购书了。
这是一个拥有全国各地三千多家书店,二千多万种古旧书的中文图书网站。他是去年冬天听朋友说的。于是,一有闲暇,他就忍不住在这个网站上淘书。
他每年出差,最大的爱好不是逛风景,也不是给老婆买衣服和化妆品。而是逛旧书店,淘旧书。这下好了,他用不着满世界跑了,只要在电脑上打开旧书网,就可浏览中国所有的旧书店。若是逮住一本书,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品相,可以让你尽情挑选。
说是淘旧书,他是有专一的解释的。可能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缘故,小时候看的都是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如今人到中年了,特别地怀旧。如今他搜寻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书。
妻子说:“你买什么书?”
他说:“《创业史》,《山乡巨变》!”
“我说哩,是啥宝贝。这些书,书店不到处都是?”女人嘴一撇。
“新书哪有旧书味道,我一见那些发黄的书,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他有些固执地说。
“不可理喻!”女人是银行职员,只知道揽储和借贷。她很难理解丈夫淘书、去银行给书店老板汇款、去门房查阅对方包裹单的兴奋与激动……
银行离他住地只有10来分钟的路程。他总是中午去银行汇款。他满以为中午银行人少,不用排队。哪晓得不少的人也是这样想的。中午照样排队,有时队伍还很长。
轮到他了,银行小姐总是发怵。他的账单多,可钱却少。有一次他送进窗口的单子有10多张,不到300元。有的书只有7元,最多的才20来元。但小姐输进卡号、打印单子的电脑操作程序不能少。排队的人不知情,只是埋怨小姐的手脚笨。一股劲儿吆喝:“快些快些,我还要上班哩!”
面对客户的焦躁,小姐开始还很客气,慢慢就有了愠色了,忍不住问他:
“先生,你买什么呀?账单这么多,钱又这样少!”
他是善良的,见自己对银行的贡献少,又耽误别人的时间,心正慌着,结结巴巴地说:“我买…买一点小东西……”
小姐说:“买小孩的玩具啊?”
“不是。是书,文革前的旧书!”
一听说是书,小姐抬起头来,重新打量了这个戴眼镜的人。这才觉得这个很中年的男人有几分儒雅。
她柔声说:
“如果你经常到我们这儿汇款,我建议你最好办一张卡,卡上交易,还免手续费!”
这个怀旧情绪浓重的人,对办卡这种新事物,颇有些不习惯。他点点头说:
“好的,好的,我明天就来办。”
可是,第二天,他照旧用钢笔填写账单。小姐只好继续给他输卡、打印。
一个新的情况出现了。
他的私房钱没有了。私房钱来源于他在报刊上发表的“豆腐干”稿费。他与妻子有个约定:他买书从不动用工资。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女儿在大学念书,正是用钱之际。他的稿费全部用于购书,老婆不得干预。可现在没稿费了,他只好找妻子要钱。
“你还没买够啊?都半年了?”女人说。
“差不多了。只有《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这一批1960年前出版的精装本,还没到手!”
“我只是不懂,这些书究竟有什么好?”女人瞪了他一眼。
“我懂事时,读的就是这些书。是这些书告诉了人民求解放的历史。是这些书叫我认识了杨子荣、朱老忠、林道静这些英雄人物!”他现在懂得: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太珍贵了,这个时候读的书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难道现在的小说就没有你佩服的人物吗?”女人反驳他的话。
“嘿嘿,你终于说了一句上板的话了。”他的脸有些红,说:“现在的小说,中篇、短篇都不错,就是长篇小说没有活的人!”
女人不言语了。从一个黑色的皮包里,拿出一沓钱来。
快一年了。这批红色经典,他早就购齐了。有的书,是买了好多种的版本。可他仍不甘心。他总是时常打开旧书网,眯着眼睛,拿着鼠标,像一个沉着的猎人,搜寻着目标。他不是在找书,是在搜寻逝去的年华与岁月。
2008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