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读李沂散文小记

以前在三峡晚报上读过李沂的散文,曾为她细腻的文笔惊奇过。她的散文集《根之花》出版后,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阅读她的散文,从中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根之花》有别于现在一些流行的胡编滥造的小说,提供的是扩大人们视野的历史知识。坦诚地说,我对生活在宜昌这块土地上的历史,知之甚少。李沂的《根之花》正好给我补上了这一课。她通过宜昌境内出土的文物如石斧、网坠、陶罐、骨针、刺绣、青铜器、砚台等叙述和描写,令人信服地讲述了宜昌悠久而又鲜活的历史。就拿她记载的在我老家长阳香炉石出土的骨针来说吧,它让我记住了就在我的家门口,不仅有廪君在此建都的辉煌,还让我知晓了我们的祖先早在七千年前,就在这里上演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活剧,使我对这块似乎有些荒蛮的土地充满着敬畏。

李沂的《根之花》,摆脱了单纯知识介绍、出土文物解说的束缚,字里行间,流动着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和哲人的思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是她写的《砚台》。作品由父亲的竹笸箩形的砚台写起,接着写石砚,写古人砚台并非磨墨而是用于研朱,让我第一次知道,小小砚台,竟有这么多的名堂。最妙是她却突然笔锋一转,说:非人磨墨墨磨人。讲从事艺术的人,奋斗一生,要有所作为,其实是蛮艰难的。读到这里,心中不觉一凛。

如今,报刊上有的散文,景与情相悖,物与理分裂,难以卒读,而李沂的散文,正好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情感来源于史实,真挚而又自然。她的文字是质朴的,笔触是细腻的,就像高明的水墨画家一样,她不用彩墨,而一律的是轻淡的水墨。她的文字不愠不火,从容不迫,就像她平时对人那般的沉静与谦和。我明白,只有仁爱的心态,才会有如此温婉的文字。

2009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