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读莫泊桑小说记

2009年5月下旬,我读了莫泊桑的有关传记,更加深刻地感到,莫泊桑是一位杰出的“写自己”的作家。不过,我首先要声明,这个“写自己”,不是当今某些作家,只是局限于写自己的身体,或者写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点小我,而是真正通过写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中的亲身经历,超越个人的有限经验,关注的是人类的普遍经验。通俗地说:是人人亲身所感,但人人笔下却无。

最初接触莫泊桑的作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是偶然购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看完这部作品后,我被他深刻的主题、丰富的题材、精采的故事、传神的细节所深深吸引;后又索性购得河北教育出版社的《莫泊桑小说全集》,阅读了他的《漂亮朋友》,《一生》两部长篇小说。从此,这位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了我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出生,于1893年7月6日去世,只活了43岁,却写出了近三百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旅行记及文学论文等。他的长篇小说如《漂亮朋友》和《一生》虽有世界性的声誉,但我认为他精妙绝伦的作品还是他的中短篇小说。他的中短篇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歌颂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羊脂球》、《两个朋友》、《米隆老爹》、《蛮子大妈》、《菲菲小姐》、《一场决斗》、《俘虏》等;二是揭露小资产阶级者在金钱万能社会中所形成的某些不良品质如自私、吝啬、势利、虚荣、贪婪、虚伪等,如《珍珠》、《伞》、《小酒桶》、《忏悔》、《橄榄园》等;三是反映劳动人民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苦难命运,如《瞎子》、《港口》、《衣橱》、《流浪汉》、《绳子》等,其中关于爱情婚姻的悲剧,如《遗嘱》、《修软垫椅的女人》、《遗产》等更是引人注目。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与莫泊桑的生活经历无不紧密相连。

普法战争题材的作品,是莫泊桑小说的亮点之一。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这一法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莫泊桑有幸参加了。这一年,他刚好20岁。国难当头,他放弃学业,毅然从军当上了游击队员,亲眼目睹了这场以法国惨败而告结束的战争,有一次还差点成了俘虏。正是有了这种刻骨铭心的经历,他才活现了普法战争的真相,写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战争画面。《羊脂球》通过一群人结伴旅行的前后,以一个羞于委身敌人的妓女作对照,彻底揭露了法国贵族、资产阶级、宗教等人在大敌当前只顾自己利益,不惜辱没民族尊严的可耻嘴脸,形象地概括了法国社会各阶级在普法战争中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法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如果莫泊桑没有如此经历,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

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眼里,文学就是人类弱点的记录,而莫泊桑特别洞悉小资产阶级的弱点,这显然也是他的生活帮了他的大忙。1872年至1878年,莫泊桑通过母亲朋友的斡旋,在海军总部任职。1878年至1881年,经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介绍,在教育部任职。这近9年的时间,莫泊桑基本上就生活在小资产阶级的人群中,对他们的喜怒哀乐烂熟于心,因此这方面题材的作品,特别传神。这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忏悔》。这个短篇不长,写的是玛丹镇要选举村长。这时候,有两个人最有实力竞选。一位是木匠老板萨波,是村议会议员,一向被视为不喜欢教士们的人,在当地很有影响,人们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当村长。另一位是本地教堂堂长马力汀,他是个宗教政治家。他最害怕萨波。于是,他就施下“妙计”:找主教寻求资金支持,对礼拜堂唱诗台的木椅要换新,据有人估算,可使承包者获得三百金法郎的好处。但承包这个工程的条件必须接受洗礼、加入教会。开始,萨波还警惕,生怕中了堂长的奸计,但最终抵挡不住法郎的**,他让步了,接受“忏悔“,与堂长拍板成交了。小说生动地展示了金钱让人改变信仰的过程,让我们看清了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和力量对金钱的依赖与追求。

从莫泊桑的经历来看,莫泊桑的童年是在农村乡下度过的,对农民的生活也是熟悉的;尤其是在他4岁时,他父亲与女仆发生关系,导致父母分居;12岁时,父母离异。这些经历,对莫泊桑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莫泊桑成年了,**泛滥,除了有众多的情人外,还时常嫖妓。这些生活常常成为莫泊桑描写的重点。如反映农民生活的《绳子》,写一个老实忠厚的农民因受诬陷不能取信于人以致郁闷而死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法国农村社会尔虞我诈的变态心理。写妓女生活的《衣橱》,通过一个嫖客与一位妓女嫖宿时发现妓女把自己的孩子藏于衣橱过程的描写,反映了下层妇女生活的苦难和悲惨的命运,对当时法国社会予以了有力的控诉。

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这应该说是文学创作的规律之一。当然,我并不否认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其它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创作而获得成功的范例,比如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即便是从事并没有经历过的历史题材的作者,其作品也大都与自己的现实人生体验血肉相连。

然而,纵观无数作家一生的作品,真正所谓的名作就是那么一篇或是一部,而像莫泊桑有了两部具有世界声誉的长篇小说之外,还有如此众多著名的中短篇小说,这样的作家实属罕见。要把这个问题说清,这显然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2009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