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读欧阳修作品记

中国古代杰出作家有一个好的传统,叫做“养浩然之气,写道德文章”。我是非常敬佩的。

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以为这就是浩然之气。

何谓道德文章?孟子没有说。

最近读欧阳修的作品,我突然悟到,欧氏散文便是对道德文章最好的解读。

还是先说说欧阳修的“道”。

中国语言丰富性的标志之一,就是一词多义。《说文解字》对“道”的解释有多种:道路、方法、学说、规律、道教、谈论云云。而我理解欧阳修的“道”,就是指“学说”,或者说他的文学主张。

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什么呢?纵观他五百多篇散文,我有理由说,欧阳修的文学主张一言以蔽之:韩愈之道。

首先,他师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韩愈生活于中唐时期。他针对六朝以来讲究偶对、音律、用典、辞藻重重束缚的骈体文,与柳宗元一道,发起“古文运动”,继承先秦两汉那样散体单行的古文,创作出一种随势而异,灵活自由,参差错落,更宜于反映现实的新散文。韩愈去世二百年后,欧阳修针对晚唐以来科举考试时兴的骈体文,利用担任知贡举职务的方便,再次发起“古文运动”,向“骈体文”开刀,禁写“时文”。与韩愈所不同的是,欧阳修团结了梅尧臣、尹师鲁、苏洵等一批志同道合者,同时还培养了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一批古文大家。

还有一点也完全相同,即欧阳修与韩愈都是孔孟的信徒。韩愈一生,以崇奉孔孟之道为己任;欧阳修一世,也是孔孟之道的传承者。韩愈的文章如《论佛骨表》便是捍卫孔孟,攘斥佛老的名文。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中,高扬孔孟之旗。他说:“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显然,他是以孔、孟、荀三人先道而后文的事实,表现了他的“道充文至”的文学观,强调了一位作家必须首先是思想家的重要性。接着他鼓励吴秀才:“您的文章,气势浩瀚而充沛,可以说已经写得很好了。而且您立志钻研儒道,自认为还不够,如能这样不停地钻研下去,达到孟子和荀子的境界也是不难的。”由此可见,他与韩愈一样,其哲学基础都是孔孟之道。

再该说说欧阳修的“德”了。

德者,既不是“恩德”,也不是“报德”,更不是“心意”,而是道德,或者说是品行也可。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我还要补充一句:品德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譬如,欧阳修的品德是“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使他成为古文运动的斗士,宋代文坛的领袖。最能反映他品性或者说他品德的文章就是《与高司谏书》。宋景祐三年,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暮气沉沉,大用党羽,吏治腐败。范仲淹当时任吏部员外郎,有感于官吏进取全取决于宰相,便向皇帝上书《百官图》、《选贤任能》等文章,讥评时政,指责宰相。吕夷简恼羞成怒,对范仲淹加以“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的严重罪名,将他贬为饶州知州。此时的欧阳修果然浩气冲天,按捺不住满腔愤怒,写了《与高司谏书》,斥责高若讷身为谏官,不仅不能仗义执言,反而诽谤抵毁范仲淹。说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当时的欧阳修只是一个馆阁校勘的小官,竟然不顾生命危险,为范仲淹鸣不平。用现代的话说,他实在是“威武不能屈”的典范。欧阳修因此而被贬为夷陵令。

明白了欧阳修的“道”与“德”,我总觉得他的“道”和“德”有韩愈的影子。有时,我读他和韩愈的政论文,老是觉得他们行文的口吻和风格如出一辙。比如韩愈的《原道》、《原毁》与欧阳修的《本论》、《朋党论》是多么相似啊!难怪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序》中说: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或者我们干脆同意宋人的说法:欧阳修就是宋代的韩愈。欧阳修有一篇书跋体的散文《记旧本韩文后》,说得很是明白。欧阳修四岁丧父,生活清寒,买不起纸笔,母亲就用荻草教他在沙地上学字。十岁时,到当时有藏书的人家借书来读,过目成诵。有一次,在李家偶然发现一部破旧的《韩愈文集》,视为珍宝。从此,他时常诵读,以致于保留终生。换句话说,韩愈影响了他终生。

事实证明,一位作家学习和模仿另一位作家,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英国作家毛姆模仿法国小说家莫泊桑,以致成为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乃是文坛佳话。像欧阳修不光学习韩愈的文风,还学习他为官的风骨、文学的抗争,终成一代宗师,可谓中国文坛一道绚丽的风景。

2006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