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胡岩的诗

“崭露头角非吾愿,人到平淡见真淳。”

认识胡岩五六年了,真正吸引我与之交往的,竟然是这两句诗。其实,唐诗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致于我不喜欢唐宋以后的诗,也不喜欢新诗。我以为,唐诗是一座高峰,至今无人逾越。宋代除三苏父子、杨万里等一大批诗人写景的诗可与唐诗稍作抗衡外,元、明、清的诗,寻章摘句,迂腐得很,缺少生气;“五四”以来的新诗,固然明白如话,倒是好懂了,可不能像唐诗宋诗那样容易流传。胡岩的诗,就有点唐诗的味道。

许是胡岩是画家的缘故,他的诗往往就是一幅画。我曾经手录过他的《无奈》诗:“临写江村兴本酣,夏雨突来画尽残。老天不成人之美,闲倚古松看水湾。”一位画家正在江边小村写生,突遭暴雨袭击,画页凋零,可怜的画家只好靠着古松,呆呆地凝望着长江斜进来的小湾。这不就是一幅清新可人的画么。我注意到作者写作的时间是1976年夏,看起来,作者似乎是在写自己画画的一段小插曲,实是表达作者对“**”的愤懑之情。作者于1967年大学毕业发配五峰,伐木十年,实是寂寞无奈之至!若是新诗,决不像胡诗这样含蓄,肯定是 “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这种口号式的干喊,还有诗味可言吗?

1979年,我买了一本陈毅的诗集,记住了陈毅元帅的一句话“愤怒出诗人”,于是我懂得了写诗是要真情实感的。欲赋新词强说愁,那只能是无病呻吟。而胡岩的诗往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2000年7月,胡岩有位同学在京城某部供职受挫,心情忧郁。那天,老胡陪他游览香溪河,玩得兴奋,宠辱皆忘,胡岩便赋诗一首:“昨日香溪乘木筏,正值夏水浪拍崖。人间本多沉浮事,何必愁眉看落霞。”这首《劝友》诗,使老同学豁然开朗,高兴而归。

我是喜欢顺手拈来极为自然的诗的,尤其是唐宋时期的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那种不用典无以显高雅,不用怪僻字无以显学问的只有自己或是少数人看得懂的诗,我是深恶痛绝的。我不会写诗,常常劝告年轻人写诗要学白居易。白居易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意思是说,新乐府诗歌要质朴无华,通俗明白,要让读诗的人一看就懂。传说白居易每当自己作诗,要老太太能懂,如果老太太懂了,他就把这句诗保留下来,否则重新修改。胡岩的诗是易懂的,而且好多诗是即兴之作,令人惊异。有一年十月,我与胡岩同游儿童公园观菊展,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菊,争奇斗妍,直迷人眼。听人说老胡擅长即兴诗,我便有意考之,请胡岩赋诗一首。老胡沉吟片刻,口中念念有词:“万千颜色白为尊,身如凝脂无纤尘。秋深煞重芳菲尽,更得风姿傲古今。”这首诗虽然说理的成分重了一点,但毕竟是即兴之作,表达了老胡追求洁白、保持清纯的情操,诗品即人品,我不禁暗暗称奇。事毕,我问老胡这手绝活是怎么修炼来的?老胡笑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要感谢我的老父亲,不是他打板子,我小时候是背不出三百首唐诗来的。”

胡岩说,他写了五百首诗,可以出一本集子了。可我感动的是,不是他的诗集是否可以出版,而是他为有志于诗者,提供了写诗的启示!

200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