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家书话》诞生记

编辑给专栏命名往往是一件很费神的事。费神的程度不亚于给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取名。

我爱书,虽未达到“孔子周游列国,访书问籍;颜回箪食瓢饮,守书以达天命”的程度,从18岁算起,读书、购书、藏书、写书,也有30年了。我悲哀,性情浮躁,读书不多;我苦恼,囊中羞涩,很多名著无力收藏;我惭愧,虽著书三本,惟《泽勇散文》能在朋友中流传,但不足与外人道。可我庆幸,随着年龄的增长,爱书之情与日俱增,常常是购得一部好书,则反复抚摸,睡一夜好觉。

读书人最爱犯傻,己所欲,却偏施人。于是,我就与三峡晚报副刊编辑玉泉先生商量,在《读书》专版上开设《作家荐书》专栏,意欲倡导爱书之风。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报纸副刊传播文化,也是符合毛主席意愿的。我心里暗自高兴,忍不住就在年末本市作家主席团会议上,提出《作家荐书》的设想。哪想到,作家的眼光就是不同,张永久、甘茂华等人纷纷发表不同意见:《作家荐书》好是好,只是局限性大,给人的印象,像是限于推荐新书。吕志青说:难道作家读的旧书不行吗?干脆就叫《作家读书》。吕志青语音一落,作家们纷纷叫好,并决定市作协向全市作家发慰问信时,不忘带上一笔:每位作家要写读书文章,寄给三峡晚报。

这件看来很简单的事情总算敲定了。没想到编辑玉泉具体组织稿件时,有些犯愁。他感到,在《读书》专版上开设《作家读书》专栏,其内容仍然单一,很难活跃版面。他向我写出书面意见:建议取名《作家与读书》,并谈了具体设想。玉泉的话,让我心中一动,《作家与读书》内容和题材是宽了,但实质上说的是两档子事:一是作家,二是读书。不如就叫《作家书话》。凡关于谈书的散文、随笔、序跋、书评,购书、藏书、写书的乐趣与艰辛,都是副刊和读者特别喜欢的东西。这既紧密了作家与读书的关系,同时又拓宽了该栏的题材和话题。关于书话,历来是作家写作十分喜爱的题材。著名编辑家姜德明,曾编辑了鲁迅、巴金、茅盾、孙犁、唐弢、阿英等八位大家的《书话集》。待我明确告诉玉泉《作家书话》的意图后,玉泉连声说:这个名儿好。

玉泉说《作家书话》这个名儿好,是消除了他编辑中的苦恼。可我高兴的是,取这个名儿是长了知识。我看到唐弢有这样一段话,算是给书话盖棺论定:“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样,我以为书话虽然含有资料的作用,光有资料却不等于书话。”原来,书话能在千字文中,给人以知识和文采,表达出一个爱书人的品格。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作家书话》这个名儿比原来的名儿强多了!

玉泉说:这个专栏开篇时,你写一篇文章吧!我思忖:好吧,《作家书话》几易其名,不就是一篇文章吗?于是,这篇表扬与自我吹嘘相结合的文字就这样粉墨登场了。惭愧!见笑!

2004年1月6日凌晨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