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余 音

余 音

2007年的春节,对我来说是一个热闹中透着冷清的春节。

因为政府出于人性化的考虑,将恩施城禁了好几年的鞭炮“禁改限”了。说是限,其实现实的结果就等于放开,人们并没有在指定的地点、指定的时间去燃放烟花鞭炮——也许根本就没有谁指定具体的地点和时间,也许指定了但没有广而告之,也许广而告之了但人们没有遵从,总之到处都是鞭炮爆炸的响声,到处都有焰火燃放的浓烟,特别是腊月三十和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鞭炮竞鸣,烟花竞放,震得窗户玻璃都瑟瑟颤抖,呛得坐在自家客厅的人们也陪着打喷嚏,整个恩施城完全淹没在隆隆的爆响和沉沉的烟雾之中,浓烈的雾烟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散尽。

整个春节长假我哪里也没去,就呆在清江边上的家里,一边听着外面的热闹,嗅着别人制造的年味;一边又守着电脑,得以安静的时候,就让双手在键盘上行走,用汉字拼凑这部书稿。

身在恩施城,心却溯清江而上,去到另一方山水间踟躇徜徉。一转眼,离开生活、工作过三年的利川已几个月了,但我的心却还在利川大地上游走,在这中国人传统的节日里,向利川的山、利川的水、利川的人送去我真诚的问候与新春良好的祝愿。

我想,利川那一方母性的水土,我今生是走不出了。

人的一生中,能有几个地方让你如此深情地热爱?又有多少记忆能让你永生不忘呢!

坐在书桌前,不停地抽着烟,喝着茶,盯着电脑荧屏,回想自己在利川三年里所走过的路,所见过的风景,所阅读的文化,所感受的事物,所经历的桩桩件件,所思索的林林总总,内心充满了亲切、热爱与无尽的念想。审视来路,遥想未来,我清晰地看到,利川的山水风物、民族文化、风俗人情都已成为附着在我生命链条上的遗传信息,利川三年的经历已成为我人生之旅的一个不可断开的链接。

利川,4612平方公里,养育着11个民族85万人的土地。那里有我的憧憬和欢笑,也有我的艰辛与叹息;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汗水,也留下了我的情感与怀念。她以宽厚的胸怀接纳包容我,以丰腴的土地滋润养育我。回想利川,我内心充满感恩,我眼里满含泪水。我要感谢利川,感谢过去所有跟我一道工作的朋友,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哪怕是一星半点的关心与支持。我也非常羡慕仍在利川和新去到利川工作的每一个人,因为富饶的资源,良好的基础,大好的机遇,优越的区位,注定了利川一定会有一个美好诱人的发展前景。

我想,再过几年,利川的铁路通了,高速公路通了,建南的天然气也钻出来了,腾龙洞的影响更大了,齐岳山上的风力发电机也转动起来了,工业园区也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了,城市也建设得更美更好了……那时的利川该是一副什么样子啊?

在对利川的回想和憧憬里,我写下了这些文字。当我就要在整篇文章的末尾划上句号的时候,禁不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内心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我知道,这绝不意味着结束,对于利川的书写,是没有结尾的。无论是我,还是别人。

我站起身,走到窗前,站立在2007年的新春里,遥望湖北西端的那方水土,在阵阵迎春的鞭炮声中,默默地叨念着我心灵的偈语——

祝福利川!

作者简介

唐敦权,男,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民族文学》、《长江文艺》、《长江丛刊》、《芳草》、《中华文学》、《山西文学》、《中国民族》、《三月》、《精短小说》、《湖北日报》、《人民政协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刘维根的乡下生活》、长篇散文《心壁烙画》、散文集《我是你的风筝》、小小说集《无字碑》,主编文学作品集《白虎文丛·散文卷(AB卷)》、散文集《龙船调的故乡》等。

作品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等选集。

曾获《民族文学》征文奖、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湖北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