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红色的印记
第三节 红色的印记
每每登上高处,迎风而立,听那呼呼的风声,看那摇曳的枝叶,我的心思也随风飘摇。我想:那可是当年土地革命时期,利川大地上猎猎飘动的红旗么?
饱览醉人的青山绿水的风光,感受神怡的山高水长的神韵,我内心总是充满一种感恩的情愫。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样的水,可是在不同的处境和心境下,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曾经的穷山恶水,现在是青山秀水;过去的烽火狼烟,现在是霞光霓虹;早时的雾霭阴霾,现在是晨岚晓雾;往日的呐喊拼杀,现在是劲歌乐舞。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由于那些红色印记的点染。
利川因为整体地势相对较高,似乎风就总是很大,随时随地都让人感觉到风的存在,尤其是登上高高的齐岳山、寒池山、福宝山、甘溪山那些地方,风总是呼呼地刮个不停,掀动衣角,撩起头发,也牵动绵绵思绪。
古时候,人们说利川是“楚蜀通衢,路多险隘,古昔用兵,倚为咽喉。”现如今,人们说它是“我国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史上一直是军事重地,兵事频仍。自宋末元初以来,在土司制度下,各土司之间干戈不止;改土归流以后,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矛盾重重,境内多次爆发农民起义,地方武装跟朝廷军队之间争斗不息,太平天国石达开部、白莲教、哥老会等农民起义军在利川长期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蔡济民、牟鸿勋、董必武等人响应孙中山的“护法”号召,在利川组织“鄂西靖国军”,从事反对军阀的护法战争,大批利川籍志士踊跃加入其中;之后,数十支神兵武装揭竿而起,武装抗捐、抗税、抗粮,保境安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董必武等人在利川传播马列主义,同年8月,刘伯承率部攻克利川,唤醒广大工农群众,为谋求解放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利川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利川成了一片革命热土。
翻开利川市的“红色地图”,作为革命遗址和纪念地标志的红色火炬,标注在版图的许多地方——汪营集镇的贺龙智取汪家营旧址,毛坝乡境内的陈家阁红三军军部及贺龙旧居、夹壁村春天坪红军伤员洞,文斗乡境内的十字路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旧址、张春元烈士墓,忠路老屋基张爷庙湘鄂西前敌委员会旧址、小河境内的龙塘铺税卡及附近的石膏洞、寒坡岭战场遗址、麂子寨战场遗址,沙溪响水洞川主庙的“贺龙脚印”,团堡镇石龙寺旁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作为利川的子民,我不敢忘却,也不会忘却那些点染在利川大地上的点点红痕。那些红色的印记总让我充满虔诚与敬仰,并给我警醒和激励。
对于利川的过去,我已无法亲历,只能借助那些浩瀚的史料,从平面的沉静的字里行间窥见立体的鲜活的片片段段,并用我的思维之线将其串缀起来,在脑子里绣制出一幅完整的画面来。
1
利川城西去25公里,便是汪营镇。汪营又叫汪家营,据《利川县志》(光绪版)记载:“国初,流寇余党扰境,有汪姓者率乡人立营防御贼,故名。”汪营集镇坐落在利川至重庆万州、石柱两条重要通道的交叉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乾隆二年设场,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加之自明末以来,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林之华部、石达开部先后进驻此地,并在此展开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因此历史上汪营的名声就是不小的。不过如今多数人对汪营的了解,主要还是因为贺龙率领红军曾在那里三进三出,并上演过一出“智取汪家营”的好戏。
那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冬至1934年春,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利川活动。1928年5月,曾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潘季川,返回利川与中共施鹤临时特委委员金裕汉、利川藉共产党员刘子壮,在汪营利用神兵力量举行农民暴动,攻打牟植森团防,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利川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序幕正式拉开。紧接着,贺龙率领红军在利川十进十出,踏遍了利川大部分地区,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十多次战斗,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财产的斗争,给利川染上了一层浓重的红色。1928年12月14日,贺龙率领红军从老屋基张爷庙出发,打着精灵宫神兵第一路司令杨维藩的旗号,将红军化妆成神兵,声称要投奔李长清的神兵队伍,派人到汪家营与反动神兵头子李长清联系,顺利进驻汪家营,乘跟李长清“结义拜把”设宴之机,将李长清及其亲信一举抓捕,并于次日在汪家营上场口一个叫灰包的地方予以处决。
解放后,为纪念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汪营的活动情况,政府在集镇上立了一座纪念碑,成为进入汪营集镇的重要标志。后来随着集镇的不断扩展,对交通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纪念碑立在集镇中心已不合适,于是在市老促会和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将纪念碑搬迁到集镇以外,并建起一座公园,成为当地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贺龙智取汪家营后,在那里驻扎下来,组织当地民众开展革命斗争,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展,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毛坝、青岩、长五间、马鬃岭、红椿、黄泥塘、腊水溪、沙溪、小河、箭竹溪等地,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扩充红军兵员1000余人。
1934年,贺龙曾在沙溪乡响水洞川主庙前的一块巨石上讲述革命道理,当地石匠杨守勤聆听了那次讲话,深受教育。贺龙走后,他在贺龙站过的地方精心刻下了一双“贺龙脚印”,表达了人民群众热爱红军、热爱贺龙的真挚感情。现在川主庙已被拆除,但那双深深雕刻在石头上的“脚印”仍保存完好,近旁一颗香楠树高大挺拔,恰似一位威武的卫士,在忠诚地护卫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沙溪乡人民政府在“贺龙脚印”旁边,还立了一块“红三军英雄纪念碑”,以缅怀革命先烈的功绩。
凝望着那双“贺龙脚印”,我内心总是难以平静,禁不住在心底里哼唱起那首叫《咱老百姓》的歌来:“……谁只要为了咱老百姓谋幸福,浩浩青史千秋那个万代留美名!”
那双镌刻在青石上的脚印,历经70多年的日晒雨淋,风吹霜冻,却依然是那样清晰,那样深刻。我想,在时间的打磨下,终归有一天它会变得模糊,甚至隐去,但它会永远清晰而深刻地铭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2
忠路小河那个地方也是很有名的,出名的原因,不仅是那里分布着世界罕见的水杉母树群落,还因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关向应、周念民等革命先辈在那里从事革命活动,并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动人的故事,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
鸡公岭,是忠路小河算不上怎么挺拔险峻却很有影响的一座山。说鸡公岭很有影响,是因为它跟一个传奇故事密切相关,那个故事的主角还是贺龙。
土地革命时期,贺龙领导的红军在利川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革命斗争的传奇。
1934年元月中旬,贺龙率红三军来到鸡公岭驻扎下来。由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在鄂川边境节节胜利,蒋介石欲剿不能,坐立不安,最后决定采取招降的办法,欲将贺龙收买,特派熊贡卿作为国民党政府官方代表,前往利川小河鸡公岭劝降。贺龙自然是不会就范的。面对来使,贺龙经过仔细思考,想出一个应付的办法,不仅不能归降,反而要将计就计,充分发挥那个送上门来的“信使”的作用,于是假称愿意“谈判”。得知消息,熊贡卿十分高兴,兴冲冲来到鸡公岭跟贺龙见面。贺龙设酒宴盛情款待,二人边饮酒边“谈判”,利用熊贡卿醉意朦胧的机会,从他口里套出许多重要军事情报,达到了“款待”的目的,便下令将熊贡卿及其随从全部抓了起来,之后押往湖南龙山茨岩塘兴隆坳,在那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读了逮捕熊贡卿等人的决定,并召开军民大会对熊贡卿进行公审,然后将其处决,从而彻底挫败了蒋介石劝降的阴谋。
3
小河有个叫龙塘铺的地方,当年是一条交通要道。国民党忠路区区长张尧虞曾在那里设置税卡,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向往来行商收取苛捐杂税,激起了当地百姓和往来行商的义愤。1934年4月10日,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从咸丰活龙坪进驻忠路小河附近的文斗十字路进行休整,当时活动在利川齐岳山上白杨塘的游击独立团,在团长周念民的带领下,到十字路与红三军会合。周念民就是小河人,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于是军部派周念民率领红军小分队奇袭税卡,为民除害。
周念民,1905年出生在小河鹭归坝。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军校教导团河南陆军训练处学习,毕业后任连长、营副、副官;1928年加入爱国将领方振武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四军,任少尉、上尉参谋;1929年夏,因抵制蒋介石强行改编,愤然脱离军队,10月回到家乡小河,接过父亲手中的民团,将其改造成进步武装;1930年4月,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受党组织之命回到小河,利用民团武装反对苛捐杂税,受到县府镇压,随即转移到四川黔江县黎水坝广文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周念民与校长田纯卿等人组织“抗日救国会”,黔江县政府下令要逮捕周念民,在田纯卿的掩护下,周念民带着几名骨干,于10月潜回小河,组建游击队,11月受到县保安部队围剿,再次回到黔江;1932年7月,重回小河龙塘铺开设地下兵工厂,遭敌突袭,随即前往武汉,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6月,因受到湖北省政府通缉,重返小河,再次组建起300余人的游击队,10月,率部加入贺龙领导的红三军,被编入新兵独立团,任团长。
在贺龙的指派下,1934年4月11日清晨,周念民率领60余名红军战士,化妆成商人,来到龙塘铺,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将税卡捣毁。
周念民智取龙塘税卡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流传,不少史料中也都有明确记载。当年的税卡为明三暗四的木结构民房,占地约100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木柱木板上密集的枪眼仍清晰可见。1987年4月,利川市人民政府将龙塘铺税卡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立牌予以保护。
周念民率部奇袭龙塘铺税卡之后,一直跟随贺龙活动,先后担任过红三军九师和六师参谋长、红三军参谋处处长等职。1935年2月,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周念民在湖南永顺县塔卧被错误杀害,年仅30岁。
为纪念周念民烈士,1991年,利川市人民政府在龙塘铺建起“念民小学”,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亲笔题写校名。重庆市黔江区委、区政府将周念民曾经任教过的黎水坝广文小学命名为“念民学校”,并于2004年4月立碑纪念。2005年,利川市城区滨江大道建成,在清江岸边的滨江大道上,为周念民烈士塑像一尊,供人们瞻仰。
行将离开利川之时,我跟同样行将与利川告别的黄敏一道,去到龙塘铺念民小学,看到学生和老师都学习、生活在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里。站在学校操场上,遥想当年周念民等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和平安宁而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情形,再看看眼前的一切,我想,周念民等革命先烈也该含笑九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