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解读忻州八景

陀罗避暑

陀罗山,超凡入圣,造化神秀。

陀罗山为忻州市境内西部山区一个突出的山峰,海拔1503.2米,其东是以断层与盆地相接,山形挺秀,高出云表,巍峨磅礴,险峻异常,怪石嶙峋,悬崖欲坠,松柏繁茂,花草丛生。

陀罗,即佛驮跋陀罗,意译“觉贤”,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他原是释迦族甘露饭王的后裔,师从禅师佛人先,后随僧人智严到中国弘法,在长安拜见鸠摩罗什,后去庐山拜见慧远,之后,赴荆州、扬都(今南京)传习禅法。

陀罗是否到过忻州,这是一个谜。不过,陀罗山山高树茂,浓荫蔽日,轻风习习,空气清新,即使在溽暑三伏之天,也凉爽舒适。山上有避暑楼、梳妆楼。如此的地方,作为陀罗避暑之用,当属佳境。

陀罗山上的历史烟云已经散尽,唯一留下的,只是山涧清爽的风。我知道,风是永恒的。它应该记录了什么。

文殊宇里有佛主释迦牟尼像,檐角呲牙的兽嘴,似腾空飘逸,于云中咆哮。

飞来亭为六角塔式攒尖顶,周围之岩石,犬牙交错,壁削兀立,若龟背,若巨蟒,又若一书生持卷吟颂。飞来亭与文殊寺成双配偶,如两只苍龙角插入峰巅。这应该是陀罗山经典的细节。一座山,离开了细节的照应,难免令人索然无味。

有了水的关怀,细流叮当的滴水崖随处可见。伫立在一处滴水崖前,我在想,译经译累了时的佛驮跋陀罗,是否到过此处享受滴水的启示呢?一滴水,它也是有思想的。

波光粼粼的青龙池,光滑平整的清凉石,仿佛都是陀罗避暑遗留的痕迹。我吸吸鼻子,宛若嗅出了陀罗的呼吸。

昔时,僧家道人云集陀罗山岳,瞻仰祥云,漫步沟坡,饱览陀罗风光。凡人只是念着他们的神秘莫测,而我却要说,既然他们具备着人的造型,便也有尘世的逍遥。

陀罗山的匾额是:“云近日低,到此清凉。”

仙人棋盘

独担山上有仙人棋盘。仙人下棋,这是一趣。

先说山名。传说二郎担山至此,将手提巨石遗落,遂成此山,因与它山不连,独当一面,故而得名。又因山上产玉芝云母,故亦名云母山。《忻州志·山川》载:独担山有穴一名云母穴。《水经》云:云母为土丹,讹为独担。

再看山形。它突兀而起,山势和缓,山体由片麻岩构成,其型**。巅山有片风蚀平原,无斧削痕,其平如砥。平原中又有一方形励石,极宵棋盘,石边有一凹印,颇象鞋底,史云:一樵夫观二仙弈于此而成,以至蹲烂鞋底。此情此景,天造地设,巧夺神工。

《环宇记》载:唐贞观十八年,蒲州人薛遵度奉圣旨采集玉芝于此山,临牧马河畔,遥望独担山嵯峨耸峙,缁白相间,褐绿错综,透明放辉,便陶置其中,流连忘返,遂将坐骑系于木芝村边,徒步登山观光。时值盛暑,祥云萦绕,奇葩斗妍,轻风徐来,鸟语蝉鸣。

仙人下棋自有一说。一老翁骑着一匹白马来到独担山,把马拴在树身上,与山上另一个老翁对弈。对弈数局,疲乏熟睡,梦见树叶由嫩绿而枯萎。梦醒时下山,白马已没,只见马刨出的泉水其声潺潺,流向远方。老翁猛然醒悟,当他再返回山上时,但见棋盘犹在,与他对弈的老翁已杳,遂于石头上坐化。

看多了天下的山水,除了领略景致,考察人文也是乐趣。我以为,独担山的妙处,在于那面棋盘。在此处,你无须思考,闭上两眼,静心体验仙人的悠闲。仙人下棋,并非为了争胜,只是养心。养心、静心,这都是禅意。禅意的本质,在于远离尘世。

登上一座山,有了如此的收获,当是意外之喜。

不要以为独担山只有传说典故。它也有不错的景点。山脚有显王庙,高低有致;山腰有龙王宫,斗拱遒劲;山顶有文殊洞,玲珑奇巧。西山门上有木刻门楹一对,上联曰:八景之内称第一,下联为:五岳之外独居前。

东岩映月

又是一座山:系舟山。该山在太原市北山西忻州市南三十五里处,为汾河与滹沱河之分水岭。相传大禹治水时,为研究地形,曾将乘坐的小船系在山脚下,所以得名。

系舟山又名小五台山。五座台顶犹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而起,巍然而立,上傲苍穹。它集人文历史、古典故事、佛法智慧,自然生态、隽秀山峰、幽深峡谷为一体,彰显出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

系舟山是太原龙城的一条龙脉。太原别称龙城,龙角就在小五台山。小五台山系着忻州卧牛城(忻州城的别称),镇着太原大龙城,当属太原的镇城之山。当地民间谚语曰:小五台戴帽,长工睡觉。即小五台山云盖山顶时即有雨来,因此这里又成为历代官宦、百姓求雨显灵的名山。

令我更感兴趣的是:系舟山掩藏着读书山。读书,自然是文人的嗜好。《阳曲县志》载,金代诗人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曾隐读于山之西麓薛云谷,至今遗址犹存,故有读书山之称。薛云谷一带,山岩幽深,溪涧潆洄,古木荫翳、野草茵茵,为读书之佳境。

山腰福田寺的月夜奇景,称“东岩夜月”。 福田寺是座宽广不盈丈的小屋,却被美誉为“留月轩”,当为望月极佳处。皓月当空,万物晶莹,大地银装,流溪素裹,拼接成一个乳白色的世界。恍惚间,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皑皑轻纱之中。

我在忻州的时候,恰逢七月农历十五。夜晚,站在城内县衙大堂门口,向读书山的福田寺眺望。

玉兔全圆,万籁俱寂,观景分明,瑟瑟听闻。

我在想,福田寺的月光下,元好问是否还在攻读诗书?

岁月太久远了,想象,可以拉近它的影子。

遗憾的是,由于身体不适,我没有登临读书山。不过,眺望,再加上想象,也会心境旷远。

好的景色,自然需要心灵的呵护。

金山六洞

洞的奥妙,在于深藏不露。

猫腰站在洞口,看着洞里的幽暗,暗自想道:世间的金银财宝,是否都藏在目不所见之处?

金山又名程侯山,为五台山支脉。晋景公三年,程婴和公孙杵臼曾在此山藏匿赵氏孤儿(赵武),避开了奸臣宠嬖屠岸贾的捕杀。藏人之处,洞当然合适不过。

然而金山六洞,却与历史传说无关。它是以物质命名的,为金洞、银洞、铜洞、铁洞、硫磺洞、蜜蜂洞。这些物质属于珍宝,因之忻州古称“晋北锁钥”。又因山间草木丛生,绿茵遍地,树茂林菁,苍翠欲滴,所以历代有“金山绿洞”、“石绿洞”之称。

《忻州志·附记》载:“州西北金山有石绿洞,深不可测,昔有持炬入者,及半,闻流水声,隔水有石门,惧不敢进。”可看金山之宝不容盗贼,自然用之不竭。

藏宝之处,我宁愿保留着想象。所以,没有置身于洞。

能被誉为忻州八景之一,自然不是财富所为。置身于山间,我的视野,倾注在它的山水之上。一幅幅巧夺天工、令人心醉的植物美景,丰富着我的审美感觉。

从东侧观察,金山巍峨高耸,如九天揽月,由西侧看,势呈金形,中顶突起,撇捺相交,陡然而上,南与银山对望。

唯独,我对水感兴趣。金山湖面上,一只野鸭在飞翔。野鸭会飞,自然比家鸭富有灵性。湖水是深的蓝,像瓶被打翻的鸵鸟牌墨水。在这样的湖面上飞翔,它应该是有尊严的。湖水边,芦苇在风中摇曳,岸边的树,如人一样,没有相同的面孔。树,那是鸟的家。我的家在金山湖畔。鸟这样歌唱。

有古人如此描述金山湖:“常著一峰烟雨里”。连天的云霭接上恒山,水绕滹沱流入东海,一峰宛如螺髻烟雾朦胧,水色山光难以名状。

溢美之词,跳动于字里行间。

石岭晴岚

在忻州,一直期待梦幻中的北方汉子。

这便是石岭关。

石岭关位于官帽山于小五台山之间的峪口之上。自古以来,石岭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著名的古战场。资料上说,明代末年此处建有石城,长近 700米,高约 9米,穿城而过的门洞高3至6米,有南北二门,城上建楼,巍巍壮观。历史上太原之战的成败,石岭关维系了一半。李唐王朝建国之初,并州总管窦静意识到了石岭关的重要性,上疏要求在此筑城拒突厥。城未建成,突厥人就突破石岭关天险,围攻太原,骚扰三晋。后来的突厥首领莫啜、沙陀人晋王李克用都是突破关城,直下太原的。北宋太宗围攻太原,派名将安守正、何继筠坐镇石岭关,阻挡契丹援兵,确保了围城之战的胜利。在宋太祖四伐北汉期间,为阻契丹强敌,吸取了世宗在位时大将史超大败石岭关的教训,以经验丰富的大将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又以开宝年间曾以少对多与契丹作战的将领田钦祚于石岭关屯兵。

战争的烟云渐渐远去之后,由于交通的需要,腰斩石岭,拓成平坦大道。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之门已不复存在。但其昔日的雄风依然残留在亘古而来的风声之中。现在,作为忻州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区,它细路盘在空,龙潭上云间,瀑流向下泻,两侧山势磅礴,如同青龙卧苍穹。

一夫当关万莫开,兵燹戈矛成烟云。那些历史的烟云,在岁月的俯视下,已化为崇山峻岭中的薄雾轻纱。在阳光的抚摸下,时而飘**,时而停滞,时而成锦,时而成带,时而涌起,时而下降,变幻莫测。

瞬息万变。这便是石岭晴岚的写照。霞光照射,红装素裹,绛皓驳色,如姹紫嫣红的簇花,五彩缤纷的菡萏。天上的景,地下的物,交相辉映,巧作天成,形险景瑰,得天独厚。

诗人元好问是忻州人,自然对石岭关钟情尤加。一生中,他三次写到石岭关,分别是《石岭关书所见》、《十月二十日雪中过石岭关》、《己酉四月十七日度石岭》。

石岭,自然以石闻名。石岭关的石头,是那种男人的风格,正是秋风瑟瑟的季节,我的目光里满目疮痍。石岭关早已萧条颓败,荒草在风声中呻吟,可是这些遗存下来的石头,依然坚硬挺立,令秋风叹息。

伫立在一块巨石前,一种怀古之情,在我的心海中悠然而生。

伞盖青松

一把撑开的伞,覆盖在青松之上。大约,这就是禅意了。

解读这一禅意的,便是伞盖寺。寺的西岩山腰,一株巨松,高逾十丈,遮天盖地,枝繁叶茂,身姿婆娑。青松伞盖,名不虚传。

伞盖寺系后唐建筑,红墙绿瓦,坐落在忻州城南20公里庄磨镇冯村的南山之上,原名西岩山智门伞盖寺,又名青松伞盖寺。青松覆盖,其形如伞,故名。远望,它如碧海高出地面,又像烟云降落长空。

我喜欢别具一格的景致,于是在寺前徘徊多时。向南眺望,各种树木漫山遍岭,参差披拂,风涛似籁。阵阵鸟鸣,和风声**,如听籁音。山麓间的一座铁梁桥,用规整的方石堆砌而成,横穿四根碗口粗铁棍作梁。沿梁而过,低首俯瞰,顿生桥横索寒之感。过桥直上,为一开阔地界,乃建前殿,崛地耸立,悬山脊顶,四角撅起,下垂铜铃,上戏猴禽。殿内有无数塑像,或利剑在握,或腾云驾雾,或炯炯有神,或镇定自若。个性明显,栩栩如生。正殿传为木匠鼻祖鲁班所建,也有一番传奇。殿后涧壑悬泉,山丹花丛,虬藤葳蕤。

万株青松作覆盖,绿色云锦翳如被。远不见庙,近不见山。上不见天,下不见地。我却在疑惑不已:海市蜃楼的景象,难道说的是这儿?

行走在伞盖寺周围的松林中,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青草的芳香。松林、青草,都在这儿运行着它们的呼吸。呼吸,不仅是人类延续生命的方式。自然界的万物,只要具备了生命的特征,同样要深深地呼吸。呼吸,是生命存在的表象。

**浮楼

**山,宛若女性的境界。

**的得名,与二郎神有关。二郎神担山追赶那六龙驾车的太阳神时,山上的两小堆黄土陡然增高变大,形成状若**的两座山。

我向来不喜欢杜撰出来的故事,可是陪我游玩的朋友说:你别不信啊,自从有了**山,忻州之地产的粮食,总是不低于**山的体积。正因为人们对二郎神感恩戴德,所以忻州一带关于二郎神担山博施济众的故事传说,迄今美誉纷纭,有口皆碑。有的老农这样说:云彩遮**,奶水必定流;忻州粮多少,**自告诉。

浮楼,指的便是**之巅的重楼。此楼内共八根立柱,三方着地,一方悬空,人能沿柱底线直身而过,显露摇摇欲坠状态,使整个楼体飘若翠微,翔远空际,故称浮楼。

登上**楼甍,胸襟豁然开阔。岩间烟岚飘缈,石上苔藓芳菲,波光佩环**漾。“深云万壑埋玉乳,落日千峰看翠微。”这是明人杨维岳的诗句。夕阳西下,**山的千峰万壑之间,卧云层层如玉乳,山腰幽深掩紫微。吟诗触景,我仿佛感受到了**山生命的活力。那嶙峋的双峰,风吹万卉的景致,如同彩画倒轴,在我的视野里次第展开。

陀罗山阅尽春色,读书山依稀可见,云中河绵亘似练,真是浩乎凭风,气象万千。

**山下有**湖。《忻州风光名胜》云:相传**山上曾有块早种晚收的宝地,养育着山上的尼姑和山下的贫苦人们,后被贪心的泼赖作践,坏了此山的风水,憋成泉水淙淙流出,浇灌着周围的土地。此湖是人工淡水湖,碧波粼粼,清澈见底,峰峦树木,白云花草,倒映其中,鱼鳞闪耀,轻舟悠悠,呈现出塞上漓水风韵。

**精致,尽在一湖。**湖像乳液一样养育着一方生灵。水是万物的生灵。如果,没有湖水的滋养,那**山怎能尽显风流?

阴山吃石

阴山之美,在于阴柔。

山者,呈现的是阳刚之气,而阴柔,也不乏美的质感。

名曰其阴,自然离不开水。阴山北临牧马河,南傍胡芦川,河水傍山流过,河床内的砂石滚,流水混浊,流至牧马河附近,穿越阴山后,河水则像过滤后清水细砂,河中卵石骤然绝迹。“卵石被阴山吞食”的说法,由此而来。

阴山吃石的传说与一位名叫陀罗多的神灵有关。陀罗多是东方护国天王的长子,闻讯葫芦河畔一夜长出巨石,妨碍了百姓种地,便口念密咒,将巨石运向土丘,刹时间巨石堆叠,变成一座高耸的山峰,使整个阴山峭壁陡立,巨石横陈。

牧马河、葫芦河。一山拥有二河,这就如同一个男子同时拥有两个情人,必然演绎出非凡的故事。两河在牧庄以上时,河床中砂石滚滚,水流混浊,澎湃奔腾,宛若两个女人面对同一个情侣的情感宣泄。而穿越阴山脚至牧庄以下,河流则像滤过似的顿时变得清水细砂,磐石巨物,全然绝迹。争风吃醋之后,顿觉无趣,想着还是温柔点吧。一个雄性十足的男人,是需要温柔的女性来滋润的。

佛家说了,这叫顿悟。

直道沟,不过阴山之一域,但却涵盖阴山之美景。茅草矮屋稀疏,川滩石头光滑。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流水清澈而有寒意,波澜阵阵,冲击着礁石和卵块,发出玉环相撞般铿锵悦耳之声,日夜回**在旷野田境。

沿着溪径走,伴着鸡鸣狗吠,几户人家的房顶上,升起了缕缕炊烟。

和平淡静、海晏河清。这是阴山的禅意。

牧马经阴山,渠引千家利。桥横七里汀,鹭翻沙映白。忻州之民,既得水的益处,又观鹭的英姿,该是何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