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壶关大峡谷风景线

“莫道江南景色好,峻秀未必若壶关。”这是古人的诗句。江南的秀色,我是倾慕的。山西壶关的玲珑俊秀,竟然媲美江南,这就让我刮目。而它境内的大峡谷,则更令人赏心悦目。在我看来,它简直就是上帝赐予人间的神灵之物。

壶关大峡谷在太行山的腹地。对太行山,我是怀有敬仰之心的。小时候从毛泽东的《愚公移山》里知道了太行山这个名字,想着它不过就是愚公面前的一座山峰。后来才知道,它是一座长约700公里、横跨中国四个省的山脉。它的雄伟、宽厚、博大;它的俊美、多姿、灵秀,成为我敬仰的理由。

千峰耸立,巍然耸立,五岳见之而俯伏,昆仑比之而无色。这便是太行山的本色,这便是一个大丈夫的气概。

太行山的每座山峰、每个峡谷、每个瀑布,都有让人叫绝之处。不过,我以为,它最美的地方,应当是壶关大峡谷了。一座山脉的灵气,仿佛全部凝聚于此,演绎着大自然的神奇。

赏心悦目,古风古韵。这是壶关大峡谷驻留在我的记忆里的印象。它由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和紫团山组成,占地面积达到了5848公顷,大景观44处,小景点400余个。如此的数字,令我震撼。

壶关大峡谷风光旖旎,容纳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峡谷群。去过不少的峡谷,美固然美,但遗憾的的是过于单调,未及满足眼福,便山穷水尽,再无内容。而壶关大峡谷则不同,它委实是“大”,“大”得令我腿酸腰困,步履艰难,目光疲累,也难以穷尽它的全部风光。于是,只能留下无限的遗憾,发出深深的叹息。

如果你置身壶关大峡谷,便可以领略到浓荫蔽日、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从某处石碑上,从某个山民的嘴里,还可以见到或者听到那些古老的、令人神往的传说。孔子回车、二仙真人的故事源远流长,曹操北上太行留下的千古悲吟《苦寒行》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诗句流芳百世。山峰的形状,具备着人文的风采,如悠闲品茗,切磋棋艺的仙人对弈,像镇守着自己领地的凛凛雄狮,以及那“超然云雾中,不与群山伍”的照壁峰和沐浴朝阳的金鸡报晓。这是山的神韵,与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这些传说、诗篇和山峰的形状,为一座气势磅礴的山脉,增添着人文的色彩。

传说已去,史迹犹存。紫团山西南的真泽宫,是保存完好的唐代典型道教建筑,有牌坊戏楼、三进院大殿、梳妆楼、钟鼓楼、插花楼、望河楼等,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工艺精美,殿内壁画、彩绘内容翔实,故事性强,雕石画坊精美典雅。如此的史迹,是前人的艺术想象力所产生的艺术瑰宝,是无数能工巧匠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在我的意识里,前人的心血和汗水依然在壶关大峡谷汩汩流淌。

一阵风吹来,宛若远古的风,在一座峡谷里生存了数万年,它见证了这座峡谷的前世和今生。无论是轻轻的吟唱,还是咆哮的嘶鸣,都是诗人般的**。风吹乱了我的头发,启迪开我的思维,让我在一座峡谷里浮想联翩。这是壶关大峡谷的风,我应该永远铭记。

峰的海洋,石的国度,洞的世界,水的宝庄……这些说辞,仍然无法涵盖这座大峡谷的风貌。它又为千万种植物提供了生长的园地,为无数的动物提供了生栖的场所,为数十万太行山儿女提供了生存的资源。我在想着,植物、动物和人类是无法离开大自然的怀抱的。壶关大峡谷,宛若一个母亲博大、慈爱的怀抱,让生命在其中繁衍,让灵魂在其中栖息。

如此的大峡谷,让我如何不爱你?不为你吟唱出美丽的诗文?

壶关峡谷群的形成,科学的解释是:在山西高原相对于华北平原的强烈抬升中,形成山体断块,经过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水流快速下切侵蚀而成区域性的峡谷群。在地貌形态上,形成了诸如嶂谷、瓮谷、长崖、悬沟等典型组合,又由于岩石质地、色彩、纹理的变化,便挥洒勾勒出苍凉冷峻,刚健质朴的太行山大峡谷。而我更愿打开思维,展开艺术的想象:上帝给了大地一座山脉,令它在此镇守,阻拦天灾,护佑子民。而壶关大峡谷,则是子民享受精神慰藉的一幅画卷。山体提供了子民的住所和餐饮的生活必需品,峡谷提供了视野和精神的美餐。

壶关大峡谷,古有“藏龙卧虎之地”的说法,在我看来,它岂止藏龙卧虎,自然界诸多的神奇,都在它身上显现。

壶关大峡谷是自然的、人文的一道风景线。现在,让我的笔墨,简要的做一个素描,勾勒出它的细节之美。

十八盘绵亘在三百多米高的悬崖上,雄壮秀美。

九曲十八弯,喜欢这样的境界。美的东西,常常在眼界之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十八盘是山西境内一条通商古道要津,也是军事要隘。尽管早已废弃,但盘挂在崖间的九折十八弯的遗迹,以及几处供行者停歇的平台依然可见,尚能落足的石阶也能数出一千多个。古人对十八盘的描述,有这样的诗句:“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心胆掉如碎,毛发亦为寒。”这描写的是初期的盘道,清代康熙年间经过重修,才成为千阶十八弯,“缺则补之,狭则广之,执鞭者坦**而不惊,游市者乐趋而不恐。”后者的文字,镌刻于盘下的石碑上,题名《十八盘重修碑记》。

十八盘的长廊,在这个宜人的秋天,被我的脚步丈量着。

我的耳畔,响起一声婉转的鸟叫声。四顾,却没有鸟的踪影。或许,那是心灵的声音。

到达十八盘顶端的圣人坛,瞻谒了孔子圣像,向下走过一段蜿蜒齐整的石梯路,就看见了一个天然石洞。站在洞口,看着洞里的幽暗,暗自想着:世间的秘密,是否都藏在目不所见之处?

洞口是三棵檀香树,人称“三柱香”。洞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侧面的塑像是刘秀。这自然会有一个传说中的故事。说的是王莽追杀刘秀,刘秀被观音菩萨藏于此洞中,逃过一劫。刘秀登基后,封它为隐圣洞,后人传为隐身洞。

沿洞下行,沿途崖间长流不息的清溪是神泉涧。曲曲折折,遮遮掩掩,宛若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水的优美,离不开山的陪衬。神泉涧是一幅绚烂的水彩画,一首婉约的抒情诗,一曲优美的旋律。走着,走着,我就像迷失了自己,化作一缕尘埃,一粒石子,被山水收留。

五指,是一种自然的意象。用它为一座山峰命名,源于命名者对自然的膜拜。

五指峰是五指峡的入口,形状宛若伸出的五指。它集雄、奇、险、幽、美于一体,悬崖刀削斧劈,山石千奇百态。关于五指峰,古人如此描写:“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

登山途中,气喘吁吁。忽然,有人呼叫:“那就是五指峰!”随着他手臂的指向,我望见了它卓尔而立、气势雄伟的模样。于是,腿不酸,腰不疼,向它攀援。

亲近一座景物,是登山者的动力源泉。

站在五指峰,俯视远景,宛若,怀抱着一个沉睡着的婴儿。他的笑容,他的哭泣,演绎着生命的过程。

五指峰是幸福的。它远离了人间的纷扰,独坐于壶关大峡谷的怀抱。四面青山,幽林拥抱,一条清溪从它的头顶蜿蜒跃下。临水的景物,它的生命,无疑会钟灵毓秀。

正是初秋时分,雨过初霁,山间白云聚首,飘渺如梦。

五指峰,是壶关大峡谷标志性的建筑。

五指峰的峡谷深处,静卧着一潭清幽的湖水。此刻,我站在了湖边。

它叫黑龙潭。溪流停注于此,积水成湖。湖平如镜,水质清纯,如镶嵌在深山的一颗明珠。景区内峰峦叠翠,悬崖连绵,绝壁飞瀑,怪石峥嵘,草木葱茏,恰如“久居深闺人未识”的妙龄美女。

黑龙潭,是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水潭,上有高瀑倾注,下有漫流溅玉,又有灵异的传说。那传说的版本是这样的:守护黑龙潭的是一条黑龙。古时每逢大旱,人们就到这几来求雨,但是求雨的人一定要属龙和蛇。

跨过黑龙潭拱桥,沿崖岩小道行不多远,就跨上了一条凌空栈道。这是一条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架,用钢铁材料筑成的栈道,其形羊肠九曲,边有坚固扶拦。崖头树上,杜鹃鸣唱;崖下河间,野鸭呼叫……绝妙的大自然,将这声声啼叫化为一种禅的韵律,穿越了我的心灵。

驻足悬崖栈道凭栏观景,脚下是深谷清流,身旁为悬崖绝壁,奇石野花,目不暇接。河水从20米高的悬崖上跌落到黑龙潭中,形成一道瀑布,潭水深不可测,碧绿如墨。两侧峭壁高峻,一线天际曲折婉转,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清幽雅静。在黑龙潭北侧的峰顶上,建有龙王庙,自古就是人们祈雨之地,故称龙潭灵泽。过了龙潭灵泽,再往里行,栈道延伸至孤山下。抬头仰望,50余米高处,凌空飞架一座铁索桥,直达70余米外对面悬崖绝壁。

龙湖泛舟。一道水帘漫挂的丈余高的人工大坝,湖面碧波**漾,湖边有鹅鸭戏游,几只红色橡皮小船由年轻人们划着兜圈子。我对划船不感兴趣,就孤身坐在清澈的水边,凝视着自己的倒影。

天空中,铺排着蓝云。天光云彩,在湖中徘徊**漾着倒影。湖水里,悠游着鱼虾龟鳖的身影。

它们是谁的后代?

湖边的风,凉爽,清润。我躺倒在湖边,蜷缩成一只虾的形状。倘若,能真的成为龙湖中的一只虾,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古诗云:“若非紫团山顶雪,错把壶关当江南。”紫团山的雪景如何,我没有机会领略,但我见到了它的雾境。紫团山的命名,应当与某种自然气象有关。紫气缭绕成团,这是禅相。到了山上一看,在结满枝繁叶茂的鲜果丛中,发现了紫团参。紫团参之珍贵,由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一则记载便可略见一斑。丞相王安石病喘,急需紫团参又找不到。这时从山西回京的官员薛师政正好带有紫团参,便送给了他。王安石拒不接受。人便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

紫团山,古称抱犊,风光绝佳。它万峰突兀,方圆百里,气势浩大,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说,是海内不可多得之胜境。站在山间,顿感自我之渺小。突发奇想,我如果化身为一棵草,是否也是紫团山一景呢?

资料上说,紫团山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盖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参园、唐崖碑、将军峰、翠微洞和白龙潭。我的体力,难以一一领略,只是近观了云盖寺。云盖寺,因其在山之巅,又称白云寺。我的感觉里,云盖寺的叫法有点儿俗,白云寺倒是雅称。寺里有南向的二进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层叠,木质透雕,四组戏剧砖雕温文尔雅。

潜入紫微洞。它是深不可测的,宛若一处迷宫。在紫微道人面壁处,我凝滞了脚步,心怀敬仰。面壁,这是一种大境界,足以抚慰孤独的心灵,避开烦乱的世俗。洞中有天神、罗汉、八仙过海、玉龙捧寿等溶岩层。天神玉龙、仙人罗汉,聚集于此,研讨天象,切磋仙术。峡谷里梦幻般的景色,也许是他们的点滴智慧吧?我一直以为,仙人者绝非常人。深山幽洞,是他们修炼的天堂。常人向往宫殿、城阙、金银、美女,而仙人崇尚着精神的修炼,也才有了不同凡响的人生。

我见到了适宜于南方生长的红豆杉,令我喜出望外。

红豆,喻示着爱情。

红豆峡中景物的命名,照应了这样的主题:情门、情石、缘石、鹊桥、七仙浴、月老潭、相思园、连心锁、绣球楼……我没有挖掘其中的故事,但我相信其中必有爱的情愫。

走进红豆峡,在一座小楼的檐头下,看见了红灯笼。十字大结的红绸带子从楼顶的两角直斜垂到地下。灯笼上有的贴着“双喜”,有的写着“百年好合”、“鸾凤和鸣”等字样。绸结上有的缀着一双双纸剪的蝴蝶,有的系着一束束当地的山**。喜庆的气氛中显现着庄重典雅,传统的习俗中闪放着现代文化色彩。原来,这天是农历七月初六——明天,这里要举办七夕情人节了。据说,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已经成了红豆峡的一个旅游品牌。庄重大气的楼宇,质朴素雅的平房,别具匠心的廊屋,天然古拙的影壁,似乎都被人间的爱情焕发了生机。

第二天,见证过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便来到红豆峡的渊源所在——原始红豆杉林区。

好一片赏心悦目的红豆杉!翠绿欲滴,疏密有序。“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使一种植物种子具有了灵性,在一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由比喻男女之间的相爱思念,成了寄托爱情的典雅信物。

摘下一片橘黄色的红豆杉叶,小心翼翼的加进随身带的《蒙田随笔集》里。保存一片树叶,就是珍藏了一座峡谷的秘密。

攀上峰顶,站在骆驼峰观景台,眺望太行山景,山高我为峰。山风拂过,我打开了衣扣,让清风**涤着心灵的污浊。

跨过仙人桥以及相连的山洞,我进入了龙泉峡。

龙泉峡谷中古老的痕迹,犹如苍老的皱褶,是岁月留下的印记。面对它,我叹息着人的生命的短暂。

走进龙泉峡,我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历史的烟云,迷离,深邃。

虽然近在咫尺,但龙泉峡和五指峡却是两个不同的气候带。龙泉峡水更丰,草更绿。在震耳的轰鸣声中,飞溅的瀑布,我感到了幸福的眩晕。峡谷两侧,悬崖高耸,遮天蔽日,裸石嶙峋,千姿百态。溪水在峡谷中蜿蜒,似银蛇蠕动,似玉带轻飘,时而涓涓有声,轻吟浅唱,时而默默流淌,温柔恬静;时而成为深潭,高深莫测。龙泉口边,崖壁对峙,龙口双泉,喷珠吐玉。飞龙潭上,一道三十多米高的瀑布,飞泻而下,溅玉扬珠,声如雷吼,流光溢彩。

峡谷悬崖高矗,气势凌空。崖壁上悬挂的钟乳石若人若物。步入公主洞,中间一石若少女的头像,面颊丰盈,脸圆如月,裙衫翩翩,秀发披散,侧脸含羞,妩媚动人。龙潭王子背倚麒麟,左手拉襟,右手抚剑,潇洒而立。王子对面的龙潭左侧,崖壁上有一石似老寿星,大脑门,白须飘逸长过腰际。和岩石一样的寿命,该有何等漫长呢?无须言语,只须仰望,甘当一座山的守望者。

禅,代表着身心中澄澈的情感、智慧和觉醒。禅门的教旨是:一法不生,万水千山。于是,我也稳住心跳,纹丝不动的站在崖壁的对面,聆听着一个神灵的心声。

仰望一座山,需要漫长的精神修养。

青龙峡谷体开阔,山峰相依相连,植被葱茏,溪流充盈,既有大自然原本的荒凉印迹,又有人类历史的沧桑写照。可说是荒凉与沧桑同在,雄浑与秀丽共美。

我以为,青龙峡应当是壶关大峡谷最美的景色了。高山耸峙、群峰林立,参差嵯峨,雄奇壮美,石块形态各异:老鹰、雄鸡、玉兔……更为奇异的是,这些石块错落有致,宛如人工斧匠的杰作。峡谷如世外桃源般的恬淡,田园农舍、青瓦青石,鸡鸭悠闲。

既然是桃源境界,那就如饮甘泉,慢慢品赏。幽深、清纯的灵气,为我抹去心中的尘埃。我喜欢在山间漫步小住,其渺小的一生,注定与山水有源。我认为,山水之气,多有灵感。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源于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思想,一种欲念,一种感受。

青龙峡是太行山大峡谷下游最大的支峡。因峡内有条瀑布直下注入青龙潭,故得名青龙峡。峡谷入口宽敞,往里便是一线天。逆水循径而上,顾盼着东崖头千姿百态的象形山石,眺望着西山绚烂如霞的红叶,绕过独立的河滩、大如殿宇的奇石,穿林过水,徒步上行,青龙潭瀑布便映入眼帘。白生生的水,如雪的肌体。在瀑布边久站,难免有水珠溅到脸上。湿滑,凉润。那是仙水,我舍不得擦去。

青龙潭水碧绿幽深,清澈见底。周边柿树的倒影,将串串金红果实**漾成种种形状,同鱼儿交互嬉戏,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沿潭边绕入瀑布后凹进的崖下,穿过飞挂的水帘,带着一身水湿,登上青崖云梯,歇息在降龙亭。远眺,只见天高地远,长崖蜿蜒,山岭跌宕,淡岚浮现。

我眯着眼,伸出双臂,做出了一个拥抱的姿势。

一座大峡谷,在我的拥抱下,会不会感到幸福,我真的不知道。

一座峡谷,容纳了天界的仙气,身临其境,既有博大浩渺的自然景致,也有波澜不惊的精神境界。这便是壶关大峡谷赋予人类的杰作。一路追寻而来,穿过茂密的林木,俊秀的山岩,幽谧的山洞,它展示给我的,是大自然的神秘。这是太行山隐秘的内心世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宁静。

壶关大峡谷是千万年山洪冲刷形成的势如奔走游龙的自然奇观。它隐藏在这儿,仿佛是为我精心设计的。穿越、攀援,让心神宁静,让思绪蔓延。

每座峡谷的形成,都是历经了艰难的痛苦。是的,一种阵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峡谷的形成都是经历了种种阵痛:火山爆发、地震和水、风等的浸蚀。凡成大器者,无不仰慕它的雄姿,它的壮丽。就像古语说得那样:仁者乐山。曾经以为,自己是个仁者,但活来活去,总也成不了大器。我知道,这是命。

在壶关大峡谷,我才真正领悟出了“仁者乐山”的内涵。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高扬的头颅,一次次在它面前垂下。

壶关大峡谷可以进入我的文字的景物当然还有许多,像王莽峡、水妖洞……每一处都是经典的山水,每一处都是出色的画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它勾画出了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的山峰、林木、瀑布、幽洞、岩石……一山一石,一瀑一洞,一树一花,都是禅语中的物象。你只要走进它,便可享受到身心的洗礼,精神的陶冶。

岁月无痕,峡谷有情。如诗如画的壶关大峡谷,留下的只是幽长深远的纯静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