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灵山圣水坎布拉

奔驰在青海南大草原上,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充盈我心,那一望无际、平坦宽广的绿色草原,满足我全力奔驰的渴望。

过了青海五和县,我们在迷茫的细雨中体会着原始古朴的风景,只要有山,牛羊就如珍珠洒在山坡;不时还有塔林,有黄色风马旗顺山坡构成的佛塔,导引着信徒虔诚的目光。

远处的天地在融合,视野中粉白色的荞麦花,金黄色的油菜花,洁净明澈的黄河水,是奔驰中绿色旋律的一个浩大的休止符。

“土脉绵延根在地,人缘千古情为源”,路旁地质公园大门的对联把丹霞地貌淡淡的兴致做了结语:此处彩山与甘肃张掖的五彩山比起来,色彩略逊一筹。

而内心向往着灵山圣水坎布拉,那个藏传佛教的复兴地、发祥地,那个青海唯一僧、密、尼同处一地的法地。一路行来对藏传佛教文化的体会告诉我们,佛法无边因水源源流长,圣地美满因缘千里际会!

汽车如游龙在万山的圈子里游动,转过一百零八道弯,美丽的坎布拉出现在我们面前。

坎布拉在藏语中意为“康巴人的家园”,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西北部,距省会西宁一百多公里,海拔二千到四千米,占地近五千公顷。地质方位上它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的区域。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地域内气候湿润、绿色覆盖,浓绿的色彩衬托得赭红、淡紫色山体分外悦目。

传说这密布的丹霞峰林是地理史上新生代巨变沉积而成,并经三千八百万年地质生态演化的过程,与张掖五彩山基本形成于同一历史时期。但是张掖的丹霞色彩丰富一些,以赤、橙、黄、绿、紫、白、灰多种色彩组成,气候干旱、景区的植被以浅浅的绿草点缀,褶皱山形缓和连绵,各种色彩随着山形变幻,如编织物氆氇那样带状分布,每一条带形的色彩是清一色,与其它颜色不混杂,看起来柔和绵延,赏心悦目,雄浑壮观,可燥热或干冷的空气令人无法消受。

绿水彩山的坎布拉丹霞地貌,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远看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似兽,形态各异,陡峭直立,雄伟壮丽,气宇非凡,千奇百怪,栩栩如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黄河在此处婉转流动,河岸的山峰被几百万年的巨风横向切刻成带状,壁立的山形与横带式的山峰一路蔓延开去,结果被李家峡水库拥抱,汇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演奏出快畅又多姿的音符,形成“碧水挟丹山、大坝锁黄河、森林拥天地、奇峰越远山”的壮美景观。

爬上小瑶池边的山顶,本以为能看到碧波如洗的湖面,不料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是18座丹霞石峰,其中阿琼南宗和内宝宗最为闻名。据说峰顶有古刹、有奇花异草、有天池流泉,由于天雨路滑,我们没有攀登这两座着名的山峰。这小瑶池在如剑削刀断,万壁千仞,山峰围拢的森林在轻雾飘**之下,果如想像中的人间天上瑶池风光,不由生出钟灵毓秀之叹。据说德洪村附近有“仙女聚会”,是由数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仙女们在翩翩起舞。

顺着干枯的河道下行,到南宗尼姑寺去,一路的山的特征仪态万方。

登上南宗峰观景台,视野更为开阔。那德杰峰,如自然形成的布达拉宫。

那是两座小山中间高耸的山峰,大家称之为“两弹一星”、擎天柱、佛手指天;那是高峰中间水流冲刷的凹槽,大家笑称“玉女真经”;那是群峰中间独立的人像的剪影,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望郎峰”;那个相互连接又平缓突起的双峰,大家戏作“玉珠峰、**峰”;那个高高在山、一揽众山的点将台,那个卧于美湖之畔的龟山,当地人吉祥地称作“金龟戏水好运来”。那个古剑指天的亮剑石,那个高举赞扬的大拇指峰,那个猴子观湖,那个无数无数的,形态逼真的,许多山峰和石壁与人体某些部位的形状十分相像,让同行的伙伴们笑弯了腰。

那个云海涌百峰,那个长廊观沧海;

那个依依墟里烟,那个暧暧远人村;

那条芬芳青稞地,那路明黄清香油菜花,那片精巧粉白荞麦花;那个毛毛细雨春江日,那个西北藏区江南风;那个东边晴朗西边雨,那个道是无情却有情;那个鸟语花香,那个神仙居住的地方。

那片空气营养丰富、那片红装绿裹、灵水圣山坎布拉。

红色的山体映在蓝天白云,阳光照耀在粼粼绿水,明亮而温润的波光,如一握巨大的绿翡翠,边际上带着半圈糖晕,而我是糖晕中的一个浅浅小红点,沉醉在坎布拉的山水间。

坎布拉啊坎布拉,真正无法对你说。有道是“峰回路转展千姿,丹壁红崖塑万态”,这红山碧水、这蓝天白云、这鸟声啾啾、这溪流淙淙,这人间仙境,这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