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汝南鸿陂童谣①
汝南鸿陂童谣①
坏陂谁?翟子威。②
饭我豆食羹芋魁。③
“反乎覆,陂当复。”④
谁云者?两黄鹄。⑤
——《汉书·翟方进传》
【注释】
①汝南——汉高祖时设置的一个郡名,治所在上蔡,管辖地方相当于今河南颖河、淮河之间,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一带地区。鸿陂——陂,音bei(碑),指堤岸;鸿陂即汝南郡内的鸿隙陂,又名鸿郤陂、洪池陂,为汉代着名的水利工程,引淮河水为陂灌田,汉武帝时开凿。故迹在现在的河南淮河以北正阳、息县之间。
②翟子威——即翟方进( ?—前7年),汉成帝时的宰相。后来,因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斗争,被成帝以“灾害并臻,民被饥饿”罪名赐死。
③饭——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以……为饭”。豆食——豆类食物。因工程被破坏,无水浇地,原来种水田作物的地只好改种豆类等旱地作物了。芋魁——即芋根,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十:“芋之大根曰蕖。蕖者,巨也,或谓之芋魁。”《后汉书·许扬传》此句也作:“饴我大豆,享我芋魁。”
④陂当复——东汉时,邓晨为汝南太守时,起塘四百多里,复陂田数千顷,使鸿陂有所恢复,但不久又废弃了。
⑤黄鹄——鹄,音hú(胡),即天鹅。这里借动物以神其说。
【赏析】
这是流行于河南汝南一带的童谣。它反映了一位好心办了坏事的官吏在水利工程问题上由于缺乏远见而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故事。
据说,汝南郡的鸿隙陂,本来水源充足,既可灌溉农田,又有鱼虾芦苇之利,所以一郡的人民靠它为生,日子倒也过得不错。不料到了汉成帝时,因为关东一带多次发生大水,致使鸿隙陂水溢为害。当时的宰相翟方进知道这事情后,就和御史大夫孔光一起商量,并派人去实地视察。视察的人回来汇报,翟方进听后竟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认为,索性挖掉堤防,放干陂中积水,不但可以消除水害,还可以开出大块肥美的田地,并省掉一笔堤防费。当即奏明皇帝,得到批准,付之实现。殊不知这种“决堤造田”的作法,短期内虽可获利,但从长远来看,却因为破坏了生态平衡,不能不受到严厉的惩罚。果然,不久这块地方便经常发生旱灾,使人民吃足了苦头。郡中的人们都埋怨翟方进,有人甚至乘机造谣中伤,说他是因为想霸占陂下的良田不成才要求决陂排水的。事实上,历史上的翟方进还是一个较好的官吏,他干的这件“决堤排水”的蠢事可以说是出于好心而干的坏事。当然,从客观效果来看,好心办的坏事与存心干的坏事给人民带来的祸害并无什么不同,但是,前者一旦认识错误之后,是可以改正的;而后者则是不会觉悟和回头的。这首童谣可以说是最早记载了自然界生态平衡被破坏后的严重后果的歌谣,是很有价值的。只可惜后来许多人并没有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以至类似的悲剧一再重演。
童谣第一句以问答的形式,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坏陂”的“罪人”是翟子威(即翟方进),紧接着的一句“饭我豆食羹芋魁”,是从翟子威干的坏事所造成的后果来列举他的“罪状”。这里省略了“坏陂”之前人民生活的情况,也没罗列人民生活变化的所有方面,只是抓住饭桌上的一个特写镜头来加以说明。好像在诉说:你看,我们吃的就是这样差的饭菜,这都是你翟宰相干的“好事”啊。“反乎覆,陂当复。”很有点哲理味道,似乎在宣传一种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思想。这里说的是当时人民的理想,也是后来的事实。最后一句,仍然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说明前面那句富有哲理的话竟是两只“黄鹄”的预言,很有点神秘色彩,也给人以余味无穷的遐想天地。
【今译】
破坏鸿隙陂的是谁? 是当今宰相翟子威。害得我们只能用豆类当饭、作汤用芋魁。“物极必反,毁坏的要恢复!”是谁说的?两只黄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