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情爱2

3、

因为人类性行为这种突出要求,从另方面也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发展。许多文明,都是从男人的性欲中产生出来的。譬如说 “一切妇女优先”之类口号,“要照顾儿童妇女”的口号等等之所以会提出来,就是因为男人对女人有要求。

因为有求于女人,所以只要有女人在场,男人便会自觉地表现“好”一些,这“好”当然是指文明些、礼貌些,能自我克制些。这当然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好处。然而,又由于女人始终是男人的“欲求”对象,所以,女人才得到更多的珍重。同时,还因为性与感情连在一起,贞洁才为人所看重。

男人看重贞洁,实际上也是看重感情。人毕竟不是鸡,人在性行为中总是会滋生出情感来。情感是爱的基础,于是人类这才多出**这样的词来。由于对性的看重,早在人还刚能使用工具时,就知道将这性的部位遮拦起来。这是一种害羞。如同所有的害羞一样都是与文明紧紧相连的。久而久之,不但是遮住性的部位,就是有关性的话题也不能随意谈论了,否则人就会害羞。

再往后发展,象是约定俗成似的,无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年轻的男子,严格的说,他们在相聚时张嘴吐出来的东西只能说是谈事,女人相互之间也只可能如此,只有男人与女人在一起时才可以说是谈情。人们将这不同性别对象占有的字眼混为一谈生出事情二字,其实是男人不愿承认自己对女人的天然好感。

然而,人是复杂的,需求是复杂的。男人虽然对女人较之对男人有着天然的好感,却并不象公鸡那样只围着母鸡转,除非是公鸡型的男子又当例外。

4、

人类这种突出的性行为需求与人类出类拔萃的智慧结合起来,人类便成了性快乐的行家里手,这就为性结合提供了基本的强化手段。

人的生命中离不开性,就象人们离不开饮食一样,缺乏性,就会有“饿”的感觉,而使人心慌意乱,坐立不安。心理学家将刚成年,有了性要求,却还没成家、暂无性权力的人称之为“性饥饿期”中人。

事实上,在婚姻法规定男子要24岁,女子要22岁才能结婚,而社会对性又惩罚监督甚严的时期。大多数男女都有这样的经历,只是,随着社会对性的要求宽松,如今的许多十七八岁青年,便都有了性的体验,他们的“性饥饿”,显然是大大的减缓了。虽然当前似乎有了这方面生活的享受,但由于性与情感联系得太紧,对今后的情感生活还是有诸多的影响。而如果将性与感情截然地分开,这样必然使社会多出许多冷酷的人,这对人的情感建设培养又非常的不利。

互相乐意的性结合本身就蕴藏了性依恋,这种异性间依恋之情从性满足这个生理快感中延伸出来,便成了**。这不能不说**是**的直接内容,但却不是全部内容。因为**是单纯的、生理的,而**却是较为复杂的、心理的。**是**的延伸,这延伸便由肉体的交接变成男女生理需要满足的情感,这种情感又进一步成了情爱的一个内容。这说明**与情爱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有时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如果说“性饥渴”主要在青年人中有着强烈的反应,是因为年青而旺盛的生命力的一种需要。“性新鲜”则是在中老年人中有着强烈的反应。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之所以能创新的源动力。因为喜新厌旧,人类才得已创造出一个日益向前发展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人的这种喜新厌旧的反应在性中,却是要受到指责和加以限制的,非旦伦理、习惯作如是要求,其根本上还是性的感情色彩太浓。一个男子要在合法的性伴外去与另一个女子发生性关系,或是一个女子要在合法的性伴外去与另一个男子发生性关系,两方面的后果很明显:一是当事人会有移情别恋的倾向,并不断发展导致家庭破裂;再是他们合法的性伴在情感上受到严重打击,会产生恨、痛的情绪,然后冷淡、或是报复而影响家庭生活。

虽然有诸多这样那样的恶果,在喜新厌旧的问题上,人们还是不断地重复演绎。特别是在中国上世纪中叶出生的男子中反映得更为强烈,只要是生活稍有保障,便兴风作浪地做出许多包“二奶”或是嫖“二奶”之类的事来。这已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痛病。许多这样喜新厌旧的人,仍然维系着正常的家庭关系。但不管外表的形式是怎么完整地维系着,内在的曾经有过的温馨与甜蜜的感情自然是黄鹤西去了。

不过,从另方面说,这种喜新厌旧的还是使许多男人增加了人生的乐趣,生命的活力与创造力,但比较所失去的,仍然是远远的得不偿失。这些问题,只有在人类自身的文明程度提高以后,整个社会的伦理观得到一致地统一并深入人心以后,才能够真正地完善和解决。

5、

在**与情爱之间,男女间其他需要满足的情感主要还有以下三种。

首先是遗传需要。男女生理需要满足的直接结果是有了传宗接代的继承人。人对后代的渴求,或许是为了有人继承他的财富,或是有人为他养老送终,不管怎样,这种渴求由于年代的久远已经成了差不多所有正常人的本能。然而,在最早的开始,人对后代的渴求只能是惊喜自己又增添了一份力量。当时以群居方式生活的人,面临着洪水猛兽、天灾人祸的威胁,时时都有一种势单力薄的感觉,他们随时都梦想自己变得强大,这种梦想无疑在新的生命那里看到了希望。于是,对满足生理需要的结果的企盼便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了。当人群的首领从整体出发考虑了男女间的关系之后,对全体在这个问题上的意义自然就只剩了传宗接代。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一旦人群首领形成了这一观念,当然会很快的深入人心;一旦深入了人心,接下来是一代代加固。到最后,也是这个观念的极至,男女的性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只能为了传宗接代。在中国漫长的岁月里,一直信奉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格言,有后便是天大的功劳,无后便成天大的罪孽。于是无后可以再娶,无后可以抱养……在古斯巴达,女子首先和最终的目的就是生育健康的孩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斯巴达人认为女子有时和自己丈夫以外的男子相爱是正大光明的事情。这种古老的事情在今天也不是绝无仅有,发达的地方搞人工授精、借腹养子,落后的地方还在请别的男人帮忙。如今在一些人口膨胀得已难容纳的国度,“多子多福”的观念仍然有很大市场。我们中国的计划生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阻力还是有的,特别是在一些落后贫穷的地区。前年,我曾劝一个有了三个儿女的母亲去结扎,她恳求我说:“再让我生两个吧。”我问她:“你已经有三个了,怎么还要生?”她说:“胜(她丈夫)有三兄弟,我们才一个魁(她儿子),怎么对得起祖宗。”

不论传宗接代的观念如何之陈腐,但作为满足生理需要而来到人世的后代,却非常有力地联接了男女双方的感情,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因为后代的关系,男女双方由于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关心,自然生出相互依恋之情。这种由一个活生生的后代牵扯着的依恋之情,比之争切多变、朝生暮死有如蜉蝣,一旦满足马上消失的**,更有持久性,也更具魅力,成了**的一个中坚内容。

其次是审美的需要。世上有许多美艳绝伦的东西,但是一切美物中最美的还是人本身。人们渴求美,并由美的满足中滋长感情。因为美,我们爱一朵花,我们为一朵花的凋零而挽惜不已;因为美,我们喜欢春天,我们为春的消失而摇头叹息。人的感情是由美激发出来的,凡是美的东西都能激发人的感情。没有美的满足更无法有情感的产生,情感是由美的满足撞出来的火花。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不管他们承认还是不承认,他们都喜欢一个好看的对象。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像对男女的这种需要作了绝妙的刻画。只要人们回想一下米洛的阿芙罗狄蒂的优美造型,和雕塑家格利康塑造的海格立斯的健壮体型,就可以确信无疑了。这是理想的美男子和理想的美女子的永恒的形象。米洛的阿芙罗狄蒂线条和谐,充满神奇般的温柔,如水,如烟,似云,似雾;海格立斯的健壮的体格,是力量和英俊的美的化身。他那巨大的身躯微微前倾,象是一团团铁疙瘩,肌肉隆起,这是一股能够旋转乾坤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