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被拥举为后金汗

世上有许多好事,甚至像做皇帝这种事情,有时在选择对象时,并不是挑最应当做的,而是会落在最相适宜的人身上。所谓的最相适宜,是指有机缘在的人。皇太极能做皇帝,开始就是这么得到的。

皇太极出生于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女真族,这是一个保持着在东北亚森林、苔原、沼泽狩猎生活方式的民族,早在11世纪的时候,这个还很弱的民族曾经向兴起的契丹人建立的辽国称臣。

风水轮流转,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似乎也是这样。

1115年,女真人的领袖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统一了女真族各个部落,强大起来后,在很短的时间就打下了曾经视为主子辽国的北方首都上京;然后又挥师汉人建立的宋朝,很快占领了大量土地,使得齐,楚等小国成为他的傀儡政权。不久,兴起的女真人用家乡的黄金河命名,按照汉人的习惯建立起一个叫做金的国家,然后继续四处扩张。

1126年,金人入侵宋朝,一举攻克宋朝首都开封,把一个曾经是那样强大的宋朝逼退到长江以南。完整的宋朝没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苟活的“南宋”,这全都是因为金人长刀的功劳。

然而,蒙古人兴起了!从1189年起,金国在南宋两作战时还需要面对北方蒙古人的攻击。草原上兴起的蒙古人空前的强悍。当森林的狩猎者与草原的放牧人展开战斗时,狩猎的金国人败了,蒙古人占领了他们的首都北京,并在1215年把他们赶到了开封。

野心勃勃的蒙古人,并不以此满足,1234年,他们向金人发起更大的攻势,一举摧毁了金朝。

女真人100多年的征战所得都归蒙古人所有,整个女真族似乎又回到了原来分散的部落中去讨生活。他们这样子的足足过了325年,直到1559年,金人中诞生了一个叫努尔哈赤的英雄,女真人的处境,从此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努尔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儿,曾经是明朝建州的左卫指挥使,但后来家道渐渐衰弱,到努尔哈赤时,就只剩下了贫困。年青时的努尔哈赤,不得不经常采集松子和人参,到汉人的市集去卖。结果,贫穷的努尔哈赤竟因祸得福,他竟因此而逐渐受到汉人文化的影响,还学会了说汉语,并且非常喜爱读三国演义。

后来的事实证明,《三国演义》对努而哈赤的影响,一点也不比在他近千年后对红色政权的创建者毛泽东差去丝毫。

1583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在一次探亲的途中被明朝的军队妄杀。当时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继承了父亲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开始招兵买马,发展自己的力量。他继承了祖上的品德,善待士卒、作战非常勇敢,又因为一部《三国演义》,使他学到了很多与敌斗争的谋略。不久,努尔哈赤吞并了女真族的其它部落,又征服了邻近的几个部族,势力空前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终于再次重新建立起属于女真人的国家,并且仍然象早年的女真人领袖完颜阿骨打那样,还是定国号为金。

为了与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区别开来,历史上称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国为后金。

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亮出利剑,公开与明朝为敌。

1618年,努尔哈赤列举了对明朝的“七大恨”,向明朝发誓,要报明朝无故杀害祖父父亲的仇恨。誓毕,努尔哈赤率领两万多军队,前去攻打明朝边关;明朝前来抵抗的军队,共有八万多人。两军在萨尔浒相遇,两万对八万,五天的激战之后,金军歼灭明军约六万,明军惨败。

这,就是有名的萨尔浒之役。一仗下来,胜利的努尔哈赤趁胜追击,接连夺取了辽宁、沈阳的广大地区。1621年,力量很快壮大起来的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1622年,努尔哈赤再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朝的辽西重镇广宁。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可是,在接下来的一年,1626年1月的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却遇上了明朝守将袁崇焕的新“玩艺”——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当努尔哈赤的铁骑正勇猛向前时,一颗颗炮弹从天而降,铁骑们在炸雷般的巨响中惊慌失措了,他们顿时就没有了往昔的自信和勇气,很快在随之而来的滚滚浓烟中作鸟兽散。袁崇焕趁势发起冲锋,终取得了与后金人交战史上最辉煌的第一次胜利

战无不胜努尔哈赤败了,在这次战斗中他受了重伤,而受伤最重的,还是一颗高傲的心。战后他不得不兵退兵盛京,与他一样熟读《三国演义》的袁崇焕并不就此放过他,而是派来使臣,带着礼物来向努尔哈赤“致歉”说:“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

面对袁祟焕的讽刺,身受重伤的努尔哈赤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三气周瑜”,他想不上当,尽量克制自己,备好礼物和名马回谢,并约定再战的日期。表面虽做得比周瑜好,但心里的懑恚,还是让努尔哈赤很快为之而付出了生命。重伤加之整日地悒悒不自得,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惨况下,这位继完颜阿骨打之后的又一位女真人大英雄、沙场老将努尔哈赤,终于郁郁而终。

这是1626年8月11日,努尔哈赤虽然死去,他建立的后金国仍然安在,谁来继承统治呢?

早在4年前,1622年3月,努尔哈赤对此就作了安排,他发布了一个八大贝勒共治国政的“汗谕”, 定下了他死后的后金要实行八和硕贝勒来共治理国家的政策方针。规定以后推举的共主称国主,不称汗;八旗贝勒称王,而且对国主拥有立废的权力。在努尔哈赤生前,他强调一切必须听从汗的命令;却规定他死后,国主必须听从八王的意见,如不听从,八王可以更换。在努尔哈赤生前,朝中的大臣,是由汗来任命;却规定他死后,这事要倒过来,即由八大王共同议定朝中大臣的任命。

“贝勒”是女真贵族的爵位名称,这一词在女真人中出现,是在努尔哈赤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后的1593 年,当时拥有“贝勒”称谓的除了他本人就只有他胞弟舒尔哈齐。此后,“和硕贝勒”就呼之而出了。和硕在满语中为“隅、角”的意思,在蒙语中有“纛顶”的意思,引申为以军旗为标帜的一级军政组织,正因为如此,清初和硕贝勒又被称作旗主贝勒,级别在亲王、郡王之下,排第三等;但是在后金国初期,和硕贝勒却是最尊贵的称号。

努尔哈赤安排共治国政的八和硕贝勒,指的是当时的八旗八个旗主。这样的安排,抛开其强烈的血缘色彩和利益分配,倒是有着很鲜明的“集体领导”性质。努尔哈赤之所以对他死后金国的统治者会作如此安排,完全是由于他生前看到的代善、皇太极、多尔衮、多铎等争夺汗位的现实所至。

努尔哈赤为此费尽心血地设计出这么一种政治体制,其最主要的好处就是想自己死后能避免大汗的继位者可意运用至高无尚的权力,来杀戮自家兄弟,同时也可以避免家族内部的自相残杀。八大贝勒共治国政的体制,采用八旗旗主联合主政的形式,强调“同心谋国”,共议国事。在政治上,国主与八和硕贝勒处于平等的地位,国家大事的决策,军事义务的承担,掠获品的分配,司法权的行使,都要经过八家共议才能决定。而经济上的一切利益,也要坚持“八分”的分配原则,即:“八家但得一物,八家均分公用,毋得分外私取;凡军中所获之物,毋隐匿而不明分于众,当重义轻财。”

如此一来,似乎后金国只能是集体领导了,在这当时,自然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过来的历史己经演绎得很清楚:谁的实力最大,谁就来做主人,包括努尔哈赤自己。他集体领导的规定,似乎有些像一个小偷教他儿子要拾金不昧一样,这显然很难办到,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可由谁来做努尔哈赤后的金国统治者呢?当时有势力来争夺国主之位的,主要就是四大贝勒。

首先是大贝勒代善。他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金佟佳氏所生,长年统兵作战,是个智勇双全、屡建奇功、叱咤风云的英雄,位列四大贝勒之首,辖有正红、镶红二旗,佐父治国理政,并且,他还有五个能征惯战的儿子和亲侄子,一个个都是英勇善战的猛将。在当时的八旗贝勒中,代善的势力最大,没人可以与他抗衡。

二贝勒阿敏,作为为镶蓝旗旗主,勒阿敏在建立后金国过程中,南征北战,屡建功勋,作用巨大,他的弟弟斋桑古和济尔哈朗,都是统兵辖民的“执政贝勒”,势力很不小。勒阿敏本人,野心勃勃,素有割地自立为国主的想法,很不愿意屈居于诸弟之下。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二个大福金富察氏之子,是正蓝旗旗主,同母之弟德格类也是有权有势的“执政贝勒”,加之他生性鲁莽,爱生事端,有很强的争当国君愿望。

四贝勒皇太极竞争实力也不容小觑,他智勇双全、机警聪睿、善用权术、功勋卓著、人缘极好,除了把持着的正白旗,与岳托、济尔哈朗、斋桑古、德格类等贝勒和额尔德尼巴克什、乌尔古岱督堂等八旗高级官将,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然而,从另方面说:大贝勒代善与大妃纳喇氏有暧昧关系,这种欺君蔑父的行为,使他在诸王中威信大降,为此努尔哈赤生前已废除了他的继承权。二贝勒阿敏,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按制非嫡子是不能继承汗位的,何况他又参予过父亲舒尔哈齐的分裂叛逃的活动。三贝勒莽古尔泰,生母继妃富察氏由于“窃藏金帛”得罪而死,因生母一事在政治上受到严重影响,加上他本人性情粗野,拥护的人也很少。从这方面一比,又似乎只有四贝勒皇太极综合实力最强,无论是政治眼光、军事才能和个人威望都在众贝勒之上。

可是,军势力量可以改变一切,仅有这方面的优势,皇太极还是很难成为新汗,因为代善这时的势力最强、威望最高、年龄最大,他要来争汗位,其他贝勒是反对不动的。何况,在这样的争夺大位中,手段、阴谋、心计,有时也会起很大的作用。

然而,一切对皇太极不好的可能都被聪明透顶的代善替他化解了。对几个弟弟的性格、抱负、才干、势力和当时的国情,代善都太过清楚。

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傲不驯,皇太极胸怀大志,还有其他的小贝勒,阿济格刚强好斗,多尔衮不愿甘为人下……这些家伙,都是很难制服的。

在代善看来,如果自己来做汗,是无法使他们如同汗父在世那样听从国主管辖的。还有更麻烦的是,金国半年前兵败于宁远城下,士气不振,汗父晚年的弊政又激起辽民强烈反抗,“叛逃不绝”,田园荒芜,百业凋敝,粮食奇缺,物价腾贵。现如今的金国,面临的是四面强敌虎视眈眈,明朝辽东的巡抚袁崇焕正利用宁远大捷,广修城池,赶造军械,训练士卒,欲图乘机反攻,收复失地。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领取明帝上百万两银子,联明反金。朝鲜久欲助明反击,支持明平辽总兵官毛文龙。

这种内外交困的艰难重任,代善深感自已是担当不起的。更何况,还有汗父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方针,这样来治国,到时候大家遇事意见相佐,怎么能迅速反应,做出决策!

明白了这一些棘手的事,势力最大、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大贝勒代善,作出了一个让人始料不及、但又十分明智的、唯一正确的决定:他想让自己在这矛盾错综复杂、形势十分紧张、人心惶惶的时期中做一个旁观者,于是庄重提议:请大家推举四贝勒皇太极为新汗。

在诸贝勒大臣齐聚于朝堂,商讨立汗一事时,代善首先发言,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他拥戴皇太极的原因,称赞皇太极不但“深契先帝圣心”,而且“才德冠世”,然后 对皇太极说:“你的智勇远胜于我,你应该做汗。”

有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众贝勒当然齐声赞同。就这样,皇太极被拥举为后金汗,开始行使汗的权力,主持金国的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