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皇帝驾崩
朱元璋借了胡惟庸一案,一口气杀了三万多人后,又来搞什么文字狱,杀人杀得更加利害。他早年做过几年和尚,这时竟然为此荒唐地忌讳“光”、“秃”等字眼,甚至对“僧人”的“僧”字也非常反感。
结果,朱元璋对那些与“僧”字读音差不多的字,都非常反感。又因为朱元璋曾隶属小明王刘福通的麾下,只要听到有人说“贼”、“寇”,或是与“贼”、“寇”读音相近的字,他也同样反感。仅仅是反感似乎没有什么,可当了皇帝的朱元璋一反感就要杀人,这就使得不少的人就因为说了个“光”、“秃”,或是“贼”、“寇”之类的字,断送了性命!
浙江府学林元亮,在给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帝宪”这么一句话,其中的“则”音同“贼”。杭州府学徐一夔,在他的表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样的话,结果,都被朱元璋拉去砍了头。更让人摇头的是,元旦时朱元璋外出看灯,见有则灯谜上画一个手抱西瓜的女人,坐在一匹马的背上,这匹马的蹄趾特别大。朱元璋看了竟然也大怒,认为这特别大的马蹄是讽刺他的大脚马皇后,下令将作灯谜的人活活打死。
一阵滥杀之后,满朝文武见了皇上都像见了魔王一般,就连徐达汤和这样的元勋也不例外。汤和主动交了兵权,回乡去了,徐达比汤小6岁,此时还刚50出头,想告老还乡,又怕朱元璋生气,不告老还乡,则怕他不放心,思前想后,还是认为还乡更安全,便趁返京汇报北平工作时说:
“我这一向身体不太好,特别是背后长了一个疮,常搅得我连觉也睡不安稳,想歇一歇。”
“你如果歇下来,镇守北平一事,交给谁为妥?”朱元璋肃然地问道。
“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通韬略,严治军,又善交儒士,如果让他镇守北平,定可万无一失。” 徐达回答说:
朱元璋不说话,只静静地望着徐达,好一会才缓缓地说:“你既然有病,先不忙去北平,养好再说,至于请辞一事,待我考虑之后再说。”
徐达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请辞,竟让他走上不归路。
朱元璋对大明朝的第一功臣、有大明朝的“万里长城”之称的患难兄弟徐达,应该说是有感情的,但徐达提出请辞归乡,他认为是徐达对他有了诫心。这怎么可以忍?朱元璋杀徐达的方式是很讲究的,太医说徐达因为长疮吃了蒸鹅之类就会死,朱元璋就让人送去一只蒸鹅和一句话给徐达:皇上请魏国公一定吃完它。
徐达接过蒸鹅,立即心知肚明,皇上这么做,是不想让他再活下去,家人可以没事,于是接过蒸鹅,大口地吃起来。
第二天,徐达“病逝”,朱元璋非常伤心,流了许多泪,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武宁。
徐达死后不久,轮到古稀之年的李善长。这年他刚满七十七岁。作为大明皇朝开国功臣第一人,他没能象徐这那样保住家人,跟他一道受死的,还有他的妻子、儿女、弟弟、侄儿、侄女,老老少少,一共七十多人。同时连坐被杀的,还有吉安侯陆仲亨、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三十余人。随着刽子手们举起的大刀劈下,一颗颗人头滚落在地上,然后已是无头的尸身便涌出殷红的鲜血。
为什么会这样呢?李善长问天问不出什么,老百姓望着满地的人头继续问着,还是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李善长的亲人当中,也有不被杀害的,这就是李善长的长子、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的附马。朱元璋毕竟还是讲亲情的,经不住临安公主的苦苦求情,这才开恩放了李善长一码,饶了他这个长子一命,算是给李善长保留了一丝血脉。
或许是上天要对朱元璋一点惩罚,当他64岁时,朱标悄悄地死去。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日无储君,朱元璋擦干老泪,来选储君。他有30多个儿子,一个个生龙活虎,野心勃勃的,其中年满十六岁的,都在各方镇守着。
在众多的儿子中,除了朱标,朱元璋最喜欢的是四皇子朱棣,这主要是因为朱棣有许多地方非常象他。朱元璋从当了皇帝之后,曾很明确地要求他的儿子们必须做到:一、举动要戒其轻;二、言笑要厌其妄;三、饮食要倡其节;四、服用要求其俭。这对一个个养尊处优的王子来说,自然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而朱棣却做得都很好。
可是老臣刘三吾却问他:“四皇子仁慈睿智,定会是个好皇帝,只是,若立四皇子为储,二皇子、三皇子怎么办?”
朱元璋初听,心里气愤,但很快就感到刘三吾讲的话有道理。朱棣是不错的太子人选,可真要立他,他的两位哥哥,晋王与秦王肯定不服气,一定会生乱。想到这里,朱元璋倒抽了一口冷气。朱棣既然不能立,朱元璋决定立朱允炆了。他是朱标的儿子,立他为储,对儿子朱标和曾与自己共患难的马皇后都有个交待。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是他的叔叔,今后虽然可能对皇帝构成威胁,可他们三兄弟之间会有一个相互牵制,这样或许能让朱允炆安于皇位。朱元璋这么想着,将朱允炆立为储君。
顺利地将大明皇朝储君定了下来,朱元璋刚刚松了口气,就又传来了四川建昌发生叛乱的消息。朱元璋是靠“叛乱”当上皇帝的,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决定迅速彻底地消灭他们!跟随他一道打天下的元帅们都走了,他决定派自己一手提拔的凉国公蓝玉去。
蓝玉应召前来,随行还有他的三个亲信将领。礼毕,朱元璋喝退了左右,仅留下蓝玉和他的三个亲信,交代完任务,想单独跟蓝玉再聊聊,于是用目光示意那三个将领,想让他们离去,可将领们竟敢一动不动。朱元璋压住怒火又轻声地说: “你们先下去吧!”
他们还是一动不动。朱元璋手指蓝玉,正要发作,蓝玉双膝跪下,说:“请皇上息怒,这些将军,长期随我南征北战,对皇上忠心耿耿,只是身为军人,从来没有听过皇上的圣谕,早养成了绝对服从军令的习惯。”说到这里朝他们一挥手,三位将领,立即悄然退出。
朱元璋原本只是心中有火,此时见了很是惊悚:这蓝玉,没想到比徐达、常遇春他们还行,训练出来的部下只听元帅,却不听皇帝的圣谕,这实在太可怕了!朱元璋心里这么想着。
蓝玉出兵四川,很快平息建昌的叛乱。1393年二月,手握重兵的蓝玉刚刚班师回金陵,就有锦衣卫指挥揭发蓝玉谋反,蓝玉毫无反抗地束手就擒。蓝玉被杀的同时,他的一干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悉数被族诛,凡连坐的都称为“蓝党”,一律处死。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朱元璋知道许多人心里不满,稍作思考,便亲自将蓝玉谋反的事实编为《逆臣录》,亲手写诏布告天下,在诏书中说:
“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杀了一万五千多人以后,朱元璋似乎觉得差不多了,这才停止了杀戮。这时,仅列入《逆臣录》的高官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经这一次杀戮之后,明初的功勋宿将差不多都被杀完了,各军府卫所被株连诛杀的军官达几万人。
蓝玉死后, 1394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找借口杀了宋国公冯胜, 1395年二月,又杀了颖国公傅友德。这样,终朱元璋一朝,在明初开国功臣中,身为公侯而得以幸存的人仅有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二人。
当年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时,后人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行为,较之汉高祖刘邦,实在是远远过了许多。
1397年,朱元璋已经69岁,每天一个人吃饭,他有些烦了,这天他突然想起了唐肃,令杨公公唤他来陪自己一起吃饭。杨公公有些为难,看着朱元璋不动。朱元璋恼了,手指着杨公公,问:“你这是?”
杨公公慌忙跪下,说:“启禀陛下,唐大人上个月已经免官回乡了。”
朱元璋睁大眼睛想了想,终于想起来了。原来,上月十二日上朝时,朱元璋正在讲他的家事,唐肃却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朱元璋一怒之下就将他免官回乡。唐肃读书甚多,为人又非常谦和。朱元璋一直欣赏他的才能,很喜欢与他闲聊。这时想到这么个人就为这么点事就免官回乡,朱元璋自己也感到有些吃惊,想了想对杨公公说:“朕要召他回来,重新启用。”
第二天唐肃便被召回了京城,朱元璋听了,让人唤来唐肃陪他吃饭。老实本份的唐肃,一月之间一会儿被赶到乡下,一会儿又被召回京城。对朱元璋,又是害怕又是心存感激。吃过饭,他就拱起双手,举着筷子对朱元璋。
“你这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感到奇怪,眼瞪着他问道。
“这是微臣小时学的俗礼,表示……”
“俗礼?”不等唐肃说完,朱元璋打断他的话,“俗礼能对天子吗?”朱元璋生气了,大声骂道:“你这个人,上朝时要打喷嚏,朕请你吃饭,你不思感恩,还用乡间俗礼来污辱朕!”
唐肃想要分辩,朱元璋大喝一声:“来人,将他拉出去!”
几天之后,濠州的城门前,多了一个白发苍苍守门的士兵。他便是唐肃,因不敬之罪,被朱元璋贬到这里。朱元璋贬了唐肃,心里仍有余恨,再到吃饭时,他想起周衡,便令李虞去宣周衡。不一会李虞回报:“周衡回乡探亲去了。”
“回乡探亲?”朱元璋冷冷地问道,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他在回忆,他终于记起来了。周衡确实向他告假,探亲去了。周衡是无锡人,离南京很近。朱元璋记得,当时周衡要请半月的假,他只给了五天。朱元璋掐着手指算了一会,然后对李虞说:
“朕记得只给他五日假,今天是第几日?”
“是第六日。”李虞回答。
“第六日,他也敢言而无信?”于是朱元璋下令处死周衡。
转眼过完年,朱元璋已经迈入70岁的年头。古稀之年自然很难创新,很难雄心勃勃地去开创什么伟业,这是皇帝的不幸,更是国家的不幸,臣民的不幸。但对旧的已经得到利益的固守,朱元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持。
在此之前,朱元璋对最高军事权力的机构已经进行了改组。把大都督府划分为中、左、右、前、后五个都督府,即五军都督府,每个都督府都有一个掌握着一定兵权的都督。这样一来,统领天下兵马的大都督兵权就被瓜分了。每个都督的权力只有原来大都督的五分之一,不足以对皇帝构成威胁。加上五个都督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听命于皇帝,如果一个都督要造反,其他四个将会形成牵制,而要几个都督串联起来要造反,就很不容易。
古稀之年的朱元璋,明显地感到自己的精力差了许多,大白天坐在高高的皇位上,有时候也忍不住要打瞌睡。朕真想休息了,真想好好地休息了!这么想着,1398年,闰五月乙酉这一天,他召来太子提醒他说:“燕王不可不虑。”
说完这句话,朱元璋带着深深地遗憾,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足足活了整整70岁。临走前,他最后一次显示了他的残忍与自私,让太子按他生前的遗愿,将他的40个嫔妃,除了两个死在朱元璋之前的,其余38个年轻鲜活的女人,都被活活的与他的一具僵硬的尸体安葬在一起,为他殉葬。
这是一种萌芽于氏族社会末期,其间终断了好几百年的强迫女性殉葬的制度,因为朱元璋的缘故又得到恢复。或许是得了朱元璋的血统,承接了他这种残忍自私的个性,到他的子孙后代,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等,人殉竟然皇室公开的惯例,以至于几代下来,死于殉葬的嫔妃,人数竟然达到了八百多人。?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全面奠定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其影响之深不仅在于上层,而且达于普通人民的社会生活;不仅在明朝,而且及于后世。
然而,或许是朱元璋小时受过太多不公正待遇,或许是他受教育太少,至使他个人的品行中,人性的味儿太少,这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实在是没有他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