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兵不刃血地夺取了政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是个喜庆的日子,后周的君臣正欢聚一堂朝贺新年时,突然有人来报:
辽国与北汉联军前来入侵!
后周,是五代之一,公元951年由郭威所建。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病死,因没有亲生儿子,临终前立嘱养子晋王柴荣继位,为周世宗。
周世宗是五代少有的英明君主,继位后大败北汉、进攻南唐、攻击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的两州。公元959年,周世宗亲征收复北方失地,接连陷了三关,正当乘胜追击时却突然病倒,撤退回开封后便一病呜呼。临死前,他封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梁王,将辅国的任务交给魏仁浦、王溥、范质、韩通等打理。
梁王学龄儿童时即位,称为恭帝。按照中国朝廷的贯例,幼皇即位,自然是权臣谋逆的最佳时期,赵匡胤毫不客气并且迅速地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辽国和北汉联兵入侵,这一切完全都是赵匡胤瞎编的,是他夺取君权的第一步。
然而,七岁的恭帝柴宗训却信以为真了,极谦虚地去征求了宰相范质、王溥等辅政大臣的意见,大家绞尽脑汁地考虑之后一致认为:应该赶紧出兵迎敌,否则打到京城来就不好了。于是,皇上下旨,令赵匡胤领禁军前往迎敌。
心里乐悠悠的赵匡胤,表面上还是像以前那样神色严肃地接受了任务,带领部队出发。
人的一生,很少有从头至尾都如意的,反过来亦然。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本是河北省涿县人,参军入伍后,五代初时曾率五百骑兵援助后唐庄宗李存勖,把后梁朱温的军队杀了个落花流水,为建立后唐立下赫赫战功。为此,李存勖很喜爱他,让他留典禁军。
926年,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赵弘殷立即受到冷落。第二年(927年),赵弘殷的妻子杜夫人在洛阳夹马营分娩,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赵匡胤。之后,赵弘殷带着赵匡胤和他的母亲四处辗转于后晋、后汉的军队中,虽然仍做军官,家境却日益艰难。
公元945年,22岁的赵匡胤与贺氏结婚成家,之后渴望能闯出一番事业,毅然外出打拼。他先去洛阳投奔父亲早年的几位好友,却没能从这些有些权势的前辈那里得到半点关怀和帮助,而是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世态如此炎凉,赵匡胤一拍胸膛决定独闯天下,在高僧顺元和尚的指点下,他投奔到郭威的军中。
武将家庭出身的赵匡胤,从小就爱习武,曾跟顺元和尚学拳六年,并经过琢磨苦练创出三十二式长拳。这种拳,架式大而开朗,特别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与展现,打起来豪迈奔放,优美中又不失其威猛的澎湃气势,充分表现出北方的豪迈特性,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
赵匡胤多谋善断,为人宽厚仁慈,加上一身的好武艺,在郭威的军中做了一名偏将。郭威当时拥兵自立,要取后汉而代之。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赵匡胤高超的武艺和多谋善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快受到郭威的赏识,不久被提拔为东西班行首,做了个中级禁军军官。
郭威在位三年便死去,继位为周世宗的柴荣即刻发动了直接关系了后周存亡兴衰的高平大战,在这次与北汉、契丹联军之间的一次关键性战斗中,后周的右军被击溃,情况万分危急,许多将领开始逃命,周世宗却临危不惧,亲自出阵,一批有胆识的将领紧跟其后,拼命厮杀,从而转败为胜,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战局,也挽救了后周。
高平战后,周世宗斩首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名临危不前的将校,提拔了一批有胆有识敢于拼死的将领。赵匡胤在作战中表现得智勇双全,曾建议周世宗将身边的禁军分为两部:一部由张永德指挥,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箭矢压住敌人的进攻;另一支由赵匡胤率领,从左翼直扑敌阵。结果,北汉军队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军队这才转败为胜。
作为五代中罕见有作为的皇帝,周世宗不仅勤于政事,更善于发现和非常大胆地提拔有能力的将领,还十分善于驾驭他们。赵匡胤因高平大战的出色表现,被周世宗提升为殿前散员都虞侯,领严州刺史。
一举成为后周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后,赵匡胤又跟随周世宗南下进攻南唐、北上征伐契丹,夺取了南唐的江北,收复了契丹占领的几个州郡,大大增强了后周的国力,为后来的宋统一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赵匡胤因在攻南唐等战役中不断立功,再被周世宗拜为殿前都指挥使,成为皇上的心腹大将。
959年5月,周世宗统兵北伐途中病危﹐对张永德产生怀疑,解除了他的兵权后,任命赵匡胤继任殿前都点检。作为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这时的赵匡胤实际上己掌握了后周的军权。
6月,周世宗去世后,七岁的独生子柴宗训即位,朝中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至使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都敏锐地感觉到赵匡胤是最可能谋逆的人。于是有人提出赵匡胤不应再执掌禁军,更激烈的人甚至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这个可能颠覆皇朝的人杀掉。可是,七岁的周恭帝只不过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军权仍然握在赵匡胤的手中。
赵匡胤瓜田李下,有些骑虎难下了!
早在高平战之后,周世宗就发觉了禁军的弱点,在杀一些、破格提拔一些将领的同时,对禁军进行了整顿,并且把这个重任具体交给刚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的赵匡胤,由他来亲自主持后周禁军的汰除老弱、调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诸军的工作。
这是个天赐良机,赵匡胤有了这样的人事权立刻充分地利用了,他紧紧地抓住了这次主持整顿禁军的机会,在军队中安插亲信,形成自己的势力。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这些赵匡胤昔日麾下的心腹之人,都通过这次整顿被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任中基层将领。与此同时,赵匡胤还不忘了以高级将领的身份,不耻下顾,主动与其他中高级将领联络感情、交朋结友。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赵匡胤挑选了能与自己肝胆相照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等高级将领结拜义社十兄弟,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时间里,再经过赵匡胤的一番刻意安排,整个殿前司系统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己经都换成赵匡胤的亲信担任了。
成功总是降临于那些早有准备、并准备得很充分的人。赵匡胤准备好了,正好周世宗也去了!
天下不是谁家的天下,更不是哪一个人的天下!这是所有想做皇帝的人最冠冕堂皇、最豪迈、也最有说服力的话。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话,才有了风水轮流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诸如此类的中国历史现状,以至于1000多年后,还有韶山冲里一个农民儿子大声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最终夺取了政权。
赵匡胤的时代,是个天下大乱的时代。从早一点说,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直到五代十国,其间数百年时间在中国多是处在军事将领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状况。唐朝中期以来所设立的节度使一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成了一方大权在握诸侯的职位。
经过755年安史之乱的唐帝国,早已是江河日下,苟延残喘地延续了100多年,到天祐四年(907年),最终还是被一方诸侯的梁王朱温篡位灭亡。
其后的五代十国,在53年中,更是十分频繁也上演着一幕又一幕功高盖主、权倾朝野的军事将领们兵变夺位的闹剧。就是后周的创建者郭威,原本也只是邺都留守,皇帝刘承祐派他去镇压起义,他却联合起义的军队起兵攻陷开封,砍死后汉最后一位皇帝——年仅21岁的隐帝刘承祐,然后自己做了皇帝,建立后周。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在有枪便是草头王这样的历史过程与背景下,手握重兵的赵匡胤有心过一把皇帝的瘾,应该也属英雄之常情。与中国历史中其他篡位者相比,让人欣慰的是赵匡胤似乎是最善良的,他没有血流成河、也没有滥杀无辜,甚至连夺权的对象也放了一码。
按照当时的力量,赵匡胤要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取得帝位,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可如果就在京城直接动手,必然兵戎相见,一定会死很多人。赵匡胤想到了这一点,他想当皇帝,又想尽量地少死人,于是使出了谎报辽国和北汉联兵入侵这招。
要抵御外敌,当然得带兵外出,兵都攥在赵匡胤手里,赵匡胤带走了,京城自然也就空虚了,篡位就可以兵不刃血了,这是赵匡胤的设想。为此他把周朝的部队带到离京城汴梁东北50多里的陈桥驿驻扎下来,开始布岗、派巡逻队,一派准备迎接大战的态势。他的亲信、心腹之人、结拜的义社十兄弟,暗地里开始紧张地活动起来。
不久,军队中普遍就传开了这样的疑问:“如今主上年幼,又未亲政,我们这些人出生入死地为国家打仗,到时他能得到犒赏吗?”
先是有问,立马又有答了:“他一定不会犒赏我们,他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我们的点检为人仗义,英武盖世,不如先策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去北征!”
当这些问答吸引了很多人,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时,有威信的将军们登高振臂大呼了:“策点检为天子,咱们一块去!”
于是乎,群情激昂,先是有些人这么喊着、叫嚷着,然后是许多人,最后差不多是全部。他们像一股汹涌的江流,高声地叫喊着、澎湃地向赵匡胤的大帐涌去。
正是旭日东升的时刻,赵匡胤仿佛刚被呼声吵醒,睡眼蒙胧地披衣走出大帐,见一群将校个个手执兵器,列队于厅前齐声在喊:“诸将无主,愿策点检为天子!”
赵匡胤好像是惊骇不己,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一个字来。士兵们拥上前来,簇拥着他,一直到了厅堂,不知是谁,竟把一件早准备好的黄袍罩在赵匡胤身上,然后众口高呼“万岁!”
完了有人在赵匡胤面前跪下了,于是大家都跟着拜跪在地上。
“你们,这是要做什么?”赵匡胤明知故问。
好友赵普双手一揖大声说:“主帅素来爱兵如子,此次拥立如不应允,我们这些将校兵士都将落下个大逆不道的罪名,死无葬身之地,请主帅还是应允了吧!”
“应允了吧!请应允了吧!”全体将帅齐声呼喊,气壮山河。
情况既然这样,素来爱兵如子的赵匡胤只得无可奈何地点点头。众人如释负重,欢欣雀跃,又见赵匡胤摆摆手,于是大家安静下来,睁目伸脖地听他要说什么。
“你们,既然要立我为天子,就必须答应我一件事,从今往后,一切听从我的命令,有违抗的,大家共同诛之!”
这是理所当然的,众将士异口同声地喊:“我们愿意听点检的命令,有违抗的,大家共同诛之!”
“好,很好!众将士能如此,今后有荣华富贵我们共享。现在,我宣布两条纪律:一、返回京城之后,不得抢掠,扰乱百姓;二,少帝和太后都是我之前所侍奉的,朝中的公卿大臣都是我的同事,你们不能对他们有所伤害,有违反的,一律处死!”
这两条纪律入情入理,众人深为感动,在一片欢呼声中,将士们拔营而起,掉头返回汴梁。京城中,早有石守信、王审琦等内应放出陈桥兵变的消息,而且绘声绘色、而且还能把当时的情况讲得非常详尽。既然是将士们都己经反叛,而且又会不伤害朝中文武百官,更主要的抵抗无疑送死,大家便只能顺时而动了。
结果,待赵匡胤兵进京城时,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想要抗衡,只因太过势单力薄,让王彦升没费多大劲儿就杀死了他们全家,这是赵匡胤兵变中涂上的后周忠臣唯一的几滴鲜血。就因为这,赵匡胤遗憾不己,且由遗憾迁怒王彦升,使他终身没能再升官发财。
因为石守信、王审琦等内应的“消息”发布得很到位,文武百官都知道赵匡胤来了除了换去皇帝再也不伤及谁,于是便早早列于殿前,欢迎新皇帝登基。赵匡胤虽然搞阴谋设计时就曾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但这结果真来时,他还是有些惊喜,一看到范质、王溥他们那种突然间在他面前低眉顺眼的样子,强压住心里的惊喜十分无奈地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可现在将士们这么逼我,你们说该怎么办?”
范质、王溥听了,一时不知所措,正茫茫然然相互对望着,有个声大将领声色俱厉地叫起来:“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
范质和王溥,吓得赶快下拜主动出面举行禅让仪式。人很快到齐了,却没有禅让诏书,翰林承旨陶谷竞顺手从袖子中就掏出一份。就这样,通过一番精心的阴谋策划,聪明、阴险而又善良的赵匡胤,在陈桥演一出了“拥戴”戏后,收兵回营、兵不刃血地通过一种极不光彩的手段,从后周皇室的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
因为赵匡胤原来所统领的军队驻扎地为宋州,做了皇帝的赵匡胤便改国号为宋。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转眼从后周点检成了宋太祖。至此,中国历史上极不稳定、将领动辄就篡位夺权、杀得血飞肉溅的五代政治结束了,一个被赵匡胤改变了的中国封建王朝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中国历史上的大宋王朝出现了。
赵匡胤是怎样来经营这个王朝,而这又是怎样的一个王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