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默然死去
李渊在承天门摆宴,特为秦王李世民产平了隋末以来最强大的两股势力接风,席间李世民的将军们纷纷站起来,争相为李世民敬酒,大声喊道:“秦王功高盖世,天下无双。”
这使齐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心里都很不是滋味。特别是李建成,心里感受到一种分明地挑战,一种对他太子地位的挑战,心里不由得一阵紧张。
作为李渊与窦氏的长子,李建成比李世民足足大了十岁。早在李建成16岁时,就跟随李渊,在京都及山西等地为官,与李世民、李元吉、平阳三个弟妹,很少时间在一起。李渊太原起兵,密召李建成与李元吉、柴绍等到太原援助,授李建成左领军大都督并封陇西郡公,授李世民右领军大都督并封秦公。从那时起,李建成与李世民分掌兵权,参与起义。
李建成本人,长的高大英俊,为人豁达宽厚,才能、胆略,都不在李世民之下,只是李渊即后位,成为皇太子的李建成今后要继承王位、要做皇帝、主理国政,按照惯例,他必须在京辅佐李渊,主持唐初大政。这结果,当然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样去四处征讨,建立显赫的功绩。
如今,李建成刚目睹了李世民进长安时享受着的皇帝礼仪、听到将军们放肆的礼赞,正非常难受时,又听得李渊大声宣布:“现在,朕封秦王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自行任免官员。”
“这样一来,秦王府岂不成了一个小皇朝么?何况他本来又野心勃勃!”李建成万般地担心,这担心得到谋士魏征的赞同。
“秦王在灭掉刘武周后,即在府中开文学馆,召纳四方文学之士,还将他们分为三番,更日值宿,供给珍膳,恩礼优厚。秦王自己,则趁着办公事的闲暇时刻,随时到馆中,与各位学士讨论经典文籍。有时候讨论的夜了,就在那里睡。甚至还让阎立本画上学士们的画像,相互大加赞赏。秦王如此尊重文士,这说明秦王已由军事转向政治,说明他对政权怀有野心。”魏征感慨地说完又建议:“ 如今之计,只有及早制衬,方可免血腥。”
于是他们商议首先剪除皇上身边亲近秦王的人,然后再一一除掉秦王身边的将军、谋士。如今李渊身边亲近李世民的,首推刘文静,李建成开始找机会向李渊说刘文静的不是。
原晋阳令刘文静和李世民一起策动起兵,南征北战,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此时地位仅在裴寂之下。可刘文静对裴寂只会陪李渊喝酒、送李渊女人越来越看不起,俩人遂发生矛盾。公元619年的一天,刘文静酒后口出怨言,裴寂等乘机陷害,说刘文静欲反朝廷,此前李渊刚听了太子说刘文静的许多不是,于是杀死刘文静。
这时的李渊,已经亲眼目睹一座宠大的隋帝国大厦突然坍塌。这个帝国,曾是那样的强大,好象是可以长存下去千年万年,却不料转眼之间,就已经烟消云散。真是太可怕了!而今,李渊的唐帝国刚刚建立。他不敢有半点侥幸的念头,只能小心翼翼地来经营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帝国,让他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李渊认认真真地总结前朝的得失,全力以赴地试图使他的帝国能够平安成长。
对隋朝原有的制度,李渊进行了一些改革,而且有不少新的发展。他建立了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政治制度,设置御史台为监察机关,监督、弹劾文武百官。对发展经济,李渊实行均田制和租佣调制,意在让人人有田可种的同时,能对贵族的田地进行限制。
关于法律,隋末时炀帝曾咨意妄为,人言为法,法的混乱滋生了许多天大的祸患,李渊对此历历在目,感受颇深。为了凡事能有法可循,李渊在长安称帝后,即废炀帝的《大业律》,在文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订新的大唐律法。
关于军事制度,作为军事世家的李渊,对创始于西魏宇文泰时期、经北周、隋朝皆用的府兵制非常欣赏,早在太原起兵进军长安的途中,李渊就将其逐步在军队中实行。这种府兵制,把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以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对抗中央;同时它又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将兵农合一,使士卒平时在家生产,遇事出征作战,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国家的负担。
对于人才的选拔任用,李渊更有自己成熟的经验和看法。他大胆地对隋创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使考生中不但有国子监所属学校的学生,也有各地的私学中通过州县保举的学生,同时还将科举分为常举、制举两种。每年定期举行为常举,由皇帝临时确定的为制举。这样一来,不但为读书人敝开了仕途之道,也为皇帝临时选贤提供了方便。
如今天下一统,几个儿子又这么能干,李渊大展宏图一番后,思想松懈下来,开始广纳妃嫔,安于后宫享乐;对政治事务,己不再像以前那么关心了。可是他很快就发现,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己经由明争暗斗,发展到你死我活的斗争。
李世民一直在等着父皇兑现封他为太子的承诺,可一次又一次都失望了,正窝了一肚子火,自己最信得过的朝中大臣刘文静又被莫须有地斩杀,秦王府中的最得力谋士惟杜如晦与房玄龄,也被太子的人告密要把他们排挤秦王府。
对此种种,李世民的第一次有力反击是告太子让庆州都督杨文干私自招募兵勇,准备谋反。
李渊明白太子不可能谋反,私自募兵只为对抗李世民,可私募兵勇是犯禁的事,李世民告上来,就得给他个答复。李渊实在无奈,先把太子拘进铁石房里,唤来李世民说:“太子己认错,该如何处之,想听听你的看法。”
李渊只想让几个儿子和睦相处,希望能听到李世民为太子求情,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兄弟和好如初,皆大欢喜,然李世民却不让他舒心,坚持要父亲禀公处理。
李渊第一次感到李世民这么无情,想到自己曾给他的许诺,一时又没什么办法来放过太子。眼看李渊为难、太子危险,突厥郁谢设却给这个难题带来解决的机会,他领着数万铁骑,跃过黄河,正在向南挺进,要来攻打唐王朝。
李建成在谋臣魏征的建议下,立刻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主动请樱,去平突厥。这样一来,既给了李渊放他的理由,又在谋臣魏征的建议下,名正言顺地请求皇上将秦王的几员猛尉迟敬德、秦叔宝、段志玄等都征调来自己麾下,试图在厚待之后争取他们归顺,这样把秦王府的精兵和骁将掌握在自己手中后,顺利地除掉秦王李世民。
兄弟俩的事情己经到了有他无我,有我无他的地步,李渊却还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趁着风和日丽,李渊带了李世民到后宫花园,认真地回忆着,轻轻地念出自己孙子的一串名字:“李承乾、李宽、李恪、李泰、李佑、李愔,”念完问李世民:“如果朕没有记错,你应该是六个儿子的父亲了。请你告诉朕,你对你的这六个孙子,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
“禀父皇,儿臣实在说不出最喜欢谁。”
“为什么?难道都不喜欢?”
“不,是儿臣对他们每一个都非常地喜欢。”
“这就对了!看来,在这一点上,父皇跟你一样,对于你们兄弟几个,建成、元吉还有世民你,父皇也是一样地非常喜欢,根本分不出更喜欢谁,只是希望你们都能过得很好。”
李世民立刻明白了李渊的心意,拜倒在地说:“父皇,儿臣已是为父之人,早已深深地感受到您的慈爱。父皇特设天策上将一职,使儿臣位在王公之上,特准儿臣开天策府,又赐弘义宫居住,更是殊遇无比。对于这些天大的特殊恩赐,儿臣铭记于心,一生一世地感激,虽肝脑涂地,不足报答其万一。”
李渊听了,心里虽然有点儿感动,却还很不满足,他在心里喊道:“二郎啊,你为什么不对朕立太子一事,表表忠心呢?”
李世民告别父皇时,看到父皇脸上的遗憾,低头走出来后在心里说:“皇权太过诱人,要我做一辈子臣子,实在不甘心。父皇啊,此事我只能辜负你!”
当太子西征突厥凯旋归来时,李渊原本想好由自己出面,大张旗鼓地去为太子接风祝贺,可太子却建议说:希望由皇弟秦王出面,在玉泉宫为他与齐王接风。李渊没想到太子是想借此除去李世民,还以为强大起来的太子是真心想与李世民通好,便高兴地答应了。
而李渊更没有想到的是,他正与两爱妃在水中舟上快乐时,李世民竟走上船来,告诉他说:“张妃与尹妃同太子与齐王关系暧昧!”
这是李世民要对太子动手的第一步,李渊虽然没看出有这么严重,却还是看清了李世民一心要扳倒太子,虽然不痛快,可李世民有人证在手,并说可以当面对质。
李渊咬牙切齿地骂了李建成几句说:“明天一早,你就带魏人来宫中,朕令太子与齐王也来,让他们三人六面,当庭对质。”
李世民目的达到,看了看他的父皇,转身匆匆离去。
李建成本来是生性豁达的人,当他下定决心要在玉泉宫宴席上诛杀李世民之后,就一直在大相经庭的两种理由之间挣扎。倒底是杀他还是抓起来呢?正想着,刘公公进来,奉旨来请太子与齐王速速进宫。
李渊的居所,为之禁城,位于长安的中心、太极宫北面。要去见李渊,仅北门一处要道可以进去。北门高大雄伟,地势险峻,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又叫玄武门。因是通往禁城的要道,皇宫的卫队,都驻守在玄武门的附近,捍卫着宫里的皇上、皇妃、太监、宫女们的安危。
天还没有亮,李世民亲率他的十六名将军,八百勇士,悄然地分头部置在玄武门内。本该守卫玄武门的卫队,突然接到常何的命令,都纷纷地后撤了两里。
常何拿了李世民的重金,又不知道事情将是怎样一个结局,于是就做了一个自以为是非常聪明的决定:把卫兵撤回,两边都不得罪。常何认为,这样一来,兄弟仨谁赢了,都不会与他过意不去。
雨后的道路有些泥泞,沿途的景物却更加地明媚温馨。天比往日里更蓝,鸟儿的鸣叫也更加婉转动听;远山近树,红花绿草,都象刚有人认认真真地洗过一般,洁净明亮得让人眼目一新;更有空气中飘**的有些潮湿的清香,让人陶醉不已。这大自然的景物,真让人不想这么快就离去!
太子本来有许多大事要做,可父皇偏在这时传他进宫,心里虽然有一万个不高兴,可还是得去。玄武门刚到时,四弟齐王李元吉率领他的卫队正疾风般的狂奔而来。看他带这么多人,李建成瞪了元吉一眼,说:“这是我的辖地,用得着你这样小心?”
兄弟俩策马进了玄武门,走在青石铺就的路上,再无外面的泥泞,除了兄弟俩马蹄踏地的声音,周围更是安安静静。李建成与李元吉兄弟俩一阵飞驰,转眼到了临湖殿。再往里去,便是禁宫了。兄弟俩同时拉紧僵绳,两匹宝马,似乎闻到了什么险情,很响地打着喷嚏,昂头刨蹄,嘿、嘿长鸣,鸣声惊起殿前古树上的乌鸦,哇哇地嘶叫着,扑腾腾地一只只飞起。
李建成与李元吉看了,心里都有些儿吃惊,忽然发现这里的卫兵突然换成了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正有所醒悟时,只见侧面浓树后面,秦王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大将策马奔来。
李世民也不搭话,拔剑朝李建成就刺。李元吉策马向前,横恒在李世民与太子的中间,尉迟敬德、秦叔宝立马过来将他们兄弟仨人团团围住。随着一声惨叫,李建成倒下马来。? ?
李元吉虽然力大勇猛,但与武艺高强的秦叔宝对抗,还是稍稍逊色。眼看剑法零乱,渐渐不能支撑,忽听得太子一声惨叫,心头一惊,被秦叔宝抓住这一瞬间,一剑刺中心脏,登时毙命,也倒下马来。
太子、齐王已死,李世民让心腹尉迟敬德带甲入宫报告李渊。
此时,李渊正和大臣萧禹、裴寂坐在一只小龙船上,悠然自得地在南海池中**漾,忽见尉迟敬德全副武装立在岸边,一时十分震怒。
“太子和齐王造反,秦王已把他们处死,特派我前来保驾。”
李渊听了尉迟敬德的话,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旁边的萧禹等,忙劝李渊把国事都托付给秦王,以免再生血腥;尉迟敬德也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以便制止东宫和齐王府军队的骚乱。李渊无奈,只好写下诏书,命令所有军队悉听秦王处置,并诏立世民为太子。
李世民有了诏书和太子位,很快控制全国局势,李渊无奈,表示愿早些退位。公元626年8月,李世民正式登上皇帝位,李渊却徙居到太安宫,过起毫无权力、心灰意懒太上皇的生活。
李世民在表面上对李渊还是隆礼相敬,满足他的享乐需要,还专为李渊在长安城东北修建大明宫,作为李渊的养老享乐之所。可长子、四子连同他们的儿子都被李世民杀死,李渊又悔又恨,却无力也不愿与儿子相斗,只能默然而退,过他太上皇的生活。
公元635年5月,李渊默默然死去,时年71岁,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李渊的一生,在马上得到天下,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他处变不惊,计谋超绝,往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胸怀宽博,常常不战而屈人之兵,尽可能宽恕和放过敌人,终成一代开国帝王,建立了大唐帝国。建国之后,他宅心仁厚、待人诚恳,坚持以心治人、造福百姓,是少见的好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