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摄掌相事孔子相礼2

96、

定公见孔子恭恭敬敬地迎过来,也忙着客客气气地迎上去,相互施礼之后,俩人分君臣之位坐下。还没等开口,定公先叹了口气。

鲁昭公灭三桓失败,被迫流亡出国的8年期间,季平子独立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使得“政出季氏”达到了顶点。季平子迫于当时大族与邻国的压力,表面上还是以忠臣的模样以待昭公,不但给昭公送一些衣物马匹,还亲自前往谢罪迎接。昭公知道回鲁后会是怎样一种阶下囚的困境,故一直不敢归鲁。季平子在表面礼君的背后,不惜花大量金银,贿赂齐、晋的大臣,使得他们协助他一起对付昭公。真是落汤的凤凰不如鸡。可怜的昭公,虽然有齐景公、晋顷公的真心支持,奈何他们两国的大夫都接受了季平子的贿赂,从中进行阻挠。结果,一拖八年,昭公不但回不了鲁国,连晋国的国都也没能踏入一步,只被允许居住在边境的乾侯,最后就客死在这不毛之地。

昭公死后,季平子又尽力地在他的儿子中挑出了对他最少威胁的姬宋来做国君。鲁定公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自己只能看着季氏的眼神行事,叹气便渐渐地成了习惯。听到君上的叹息声,孔子心里感到很痛。他抬起头来,恭敬地望着定公,等待着他的吩咐。定公看到孔子期待的目光,不由又微微地叹息一声,这才开口说道:“前日,本王见齐王,向他提到归还占我郓、灌、龟阴之田地的事,不料他今日回话说,约我相会于夹谷详谈,此事当如何处之,本王想请夫子教我。”

“对于此事,不知大王是如何考虑的。”孔子反问道。

“本王以为,齐王此举,一定是无意于还地。”定公说。

“大王说得太对了,丘也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他真心还地,又何必有夹谷之约呢?”孔子仿佛在给定公讲课,启发他说:“只是,齐王既无还地之心,为何又要相约夹谷?”

定公茫然地看着孔子。作为王室的后裔,他从小就看到父王在三桓的协持中过日子,因此生性也很懦弱,遇事也就没有多少的主见。连我的学生也不及啊!孔子在心里说,他非常看不起自己的大王,却又必须全心全意地来帮助他的大王。这是他的天职,也是他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孔子想到这里,开口说道:“丘以为,相约夹谷,是齐王对大王您有所图。”

“景公要加害本王?”定公的声音有些发抖。作为一国之君,自己在国内受气不说,邻国还要来加害,他不由自主地又叹了口气。

“加害大王是不会的,景公可能会迫使大王给他们齐国送去更多的好处。”孔子说。

“他们已经侵占了我们的郓、灌、龟阴之田地,难道还要更多?”定公气愤地说。

“我与景公打过交道,他这个人是贪得无厌的,我看有这种可能。”

“那么,我不去夹谷与他相会?”

“这样不好。”孔子说:“既然我们知道他的想法,就不怕他们了。”

“你说本王该怎么办?”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不管他齐景公怎么想,我们准备好足够的武力,有了严密的防范,就一定可以挫败齐景公的阴谋,并且利用这次机会,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的田地。”、“你是这样想的?”定公问道。

“丘是这样想的。”孔子平静地回答。

“有多大的把握?本王会有危险吗?”

“有八成的胜算,大王你一定不会有危险。如果大王信得过丘,请让丘随大王一道前往。”

“这样……”定公低下头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他终于抬起头来,目光里闪烁着兴奋,说:“好吧,就这样吧!本王特封你以相礼的资格,参加这次齐鲁两国的‘夹谷大会’,并负责此次大会的一切安排指挥。”

孔子听了,心里振奋万分,表面却非常冷静地看着定公,稍停一会才说:“丘这就去准备,一定不辱大王的使命。”

“我知道,我相信你!”定公说。

“丘在此感谢大王的信任。”孔子对定公施大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