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孔子初为人师快乐教学
61、
课堂里很热闹地讨论了什么是君子以后,孔子指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他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看着他的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君子时常思念道德,小人时常思念乡土;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平坦,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孔子的声音刚落,子路迫不及待地说道:“夫子这么一总结,子路懂得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只是不知道君子该如何做才算好学?”
孔子望着子路,说:“这问题提得一般,但我还是要认真地回答你。吃饭不要求能饱,居住不要求舒适,干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却非常谨慎,又能经常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去做的君子,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这真有些象是针对我说的。”子路笑了笑说。有些同学也跟着笑起来。公冶长没有笑,站起来严肃地问道:“请问夫子,君子与小人的得失如何?”
“问得好,问得好啊!”孔子感叹地说:“这个问题只有你能问出来。”
“为什么呢?”子路站起来问道。
孔子向他摆摆手,又向公冶长摆摆手,让他们坐下后说:“因为公冶长是最不计较利害得失的人,所以他才敢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说到这儿,孔子稍稍一停说:“你们许多人可能都在想这个问题,我说出来,看与大家的是不是一样。小人因为一切依据自己的利益行事,表面上看他象是为自己捞得了一些利益,可是他这么做,只会招致他人的怨恨和打击,并由此而给他造成损失,结果他得到的小利远远不及他的损失。而君子呢,因为一切依据整体的利益行事,这样做很可能会损失自己的一些小利,但这样做了之后,必定能得到他人的爱戴和支持,并由此而给他带来利益,结果他得到的利益远远超过他的损失……”
“说得好,老师比我想的要准确些。”子路大声说。
孔子严厉地看了他一眼,向大家说:“请继续提问。”
“我想请夫子回答,对于天下的事情,君子该如何去做?”南宫容问道。
孔子点点头,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无所谓一定要如何,无所谓一定不要如何,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至于怎样才算适合情理,大家都回去好好想一想,自己找一些有关书看看,我们明天再讨论。学习要有所得,就得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如此循环往复。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受到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现在,我给大家讲一首诗。我们知道:我们学习音乐,可以使我们的情绪和情感得到发泄和寄托,让我们的身心悦愉,生活得更加美好和做好其他的事情;我们学习礼,可以使我们做事有度,受人尊敬,在社会上站得稳脚跟;我们学习诗,可以使我们精神振奋,意志更加坚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渐》这首诗。这首诗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篇小说。”
孔子说到这儿稍微地清了一下嗓子,这才抑扬顿挫地读道“‘渐,女归,吉,利贞。’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是文王写的。我们要读出文意来,就要明白‘渐’、‘归’、‘贞’三个字的意思。渐,乃‘水形斩声’的形声字,水表形,斩表音。水之性质是流动不拘,在文章中用来写浪子得寸进尺、欲乘不轨。归,妇的意思,女子嫁人叫归。因此,‘女归’就是‘归女’的意思,指已嫁人的女子。‘贞’为‘鼎'字”,乃以青铜铸造的镇国之器,取象于重而稳、沉而定,以象国家的鼎定不移,是‘坚定不屈’的意思……”
讲到诗,孔子特别动情,详细地讲解了“渐”,他展开说起诗来:“这是一遍故事完整的散文诗,诗中将‘鸿’比为浪子,这个浪子乘女子的丈夫出征的机会,去挑逗她。远远地搔首弄姿后,再拿美食去引诱,得不到响应,就去女子的屋前屋后转悠,结果还是白费力气。这浪子便急了,要对女子动粗,没想到这女子不仅有一颗贞洁的心,还有一身好功夫,一顿猛打,将浪子打得狼狈而逃,还丢下了不光彩的证据。等到她的丈夫出征归来,女子便将‘鸿毛’献与丈夫,以示自己对丈夫的忠贞不二。周文王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难道就为了要告诉我们这么一个征夫妻子在家的绯闻故事吗?当然不是。那么文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说到这儿,孔子停下来,目光扫视他的学生。良久,才开口接着说:“这要从文王这个人来理解。文王是个什么人,是个君王,是个治理国家的圣君。他的理想,就是要天下大治,忠于戡商事业。这些,才是文王要告诉我们的东西,要我们像那位丈夫出征在外的女子一样,忠贞不二地忠于礼治的国家,忠于戡商事业。”
孔子正讲得眉飞色舞,突然看见窗外有个女人的身影一闪。好半天,他这才回过神来。知道那是灵灵!他想起哥哥孟皮对自已的托咐,把目光转向南宫容。见他正襟厄坐,一动也不动,心里不觉有些好笑,想道:这个容,还真有些定力,我该成人之美了。这么想着,孔子突然严肃地宣布:下课!
62、
春天真的来了,花的芳香让人想到秋天的果实,新芽的成长让人感到生命力的旺盛。“万物默默然,勃勃然,真让人高兴啊!”孔子愉快地对惠姑说。家里的收入还过得去,一对儿女又乖又听话,丈夫又这么受人尊敬,作为一个女人,没有比这些更让惠姑高兴的事了。她正满心欢喜地替孔子整理衣衫,听了孔子的话,点点头说道:“是啊,我也感到很温馨。”
“是吗?”孔子看着她,突然问道:“你说,什么是适合情理的事情?”
“这个!”惠姑想了想,回答说:“你现在教学生,不就是适合情理的事情吗!”
“这样。”孔子看她一眼,匆匆地走到教室里去。不一会,里面就传来热烈的讨论,只听得子路很高的声音在说:“我昨晚想了一夜,认为适合情理的事情,主要有这么几桩:一是见义勇为,二是光明磊落,三是重信守诺。”
子路的话停,孔子首先鼓掌。子路赢得一阵掌声,高兴地站起来激动地看看孔子,又看看大家,这才兴奋地坐下去。这时,曾皙缓缓地站起来,看着子路,说:“我以为适合情理的事情主要是要律己,不去伤害别人。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曾皙说完,低头坐下。
孔子没有鼓掌,课堂上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孔子似乎有些激动地朝还在那里东张西望的子路摆摆手,待子路坐下来后,孔子突然使劲地鼓起掌来。一时间,课堂里的掌声震天响起。掌声停下来以后,年少的闵子骞站起来,说:“孝与俭是适合情理的事情,我认为人应该尽孝和节俭。”
闵文骞的发言赢得一阵掌声后,是公冶长发言,他说:“凭良心做的事情,就是适合情理的事情,这样,别人怎么说也问心无愧了。”
南宫容:“当官为百姓做事,适合情理。”
颜路:“凡事要讲个公道。”
司马牛:“自己反省时不感到愧疚的事情。”
……
同学们一个个都发了言,赢得了一阵阵掌声之后,懿子站起来,说:“一切都依据整体利益行事,是适合情理的。只是,我肯定了这一点后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君子一切都依据整体利益行事,是不是没有什么与人相争的了呢?”
“问得好!”孔子再次带头鼓着掌说。掌声四起,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孔子用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大家讨论得很累了,我们是不是来学一首歌?”
“好啊!”大家都为孔子的提议喝彩,子路的声音最大。
“既然如此,大家就跟我学唱《雍》这篇诗。”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孔子清了清桑子,唱起来,当他唱到“助祭的是四方诸侯,主祭的是庄严肃穆的天子”时,脸上充满肃敬的神色。整篇诗唱完,孔子说:“现在大家跟着我唱。讲堂里响起了乱糟糟的歌声,让人听着想笑。但是,终是一遍比一遍整齐,待唱过几遍之后,终于可以让听歌的人肃然起敬了。
“今天就唱到这儿,你们回去之后要多多温习,在心里温习也是很好的。对学过了的东西,再定时地温习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是!”
“你们都同意我的看法,我很高兴。”孔子说:“但是不是从心里同意,就看明天再唱这首歌时的效果了。好了,歌的事到此为止,我们现在来谈什么是情理的事情。关于这个问题,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我非常高兴,因为大家都愿意与我以诚相待,大家也都谈得很好。由第一个发言,说见义勇为是适合情理的事。那么,义是什么?义指的就是该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譬如一个强盗欺负一个弱女子,我们见了就要挺身向前。为什么要挺身向前,因为心中有仁在。曾皙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做伤害他人的事,只有心中存仁,才不会去伤害他人。闵子骞说孝与俭是适合情理的事,要做到孝顺与节俭,也得有仁在心。公冶长说凭良心做事,更是强调凡事要仁。还有南宫容的为百姓做事,颜路的讲公道,司马牛的反省时无愧疚,等等这些事情,都离不开仁。”
孔子一口气说到这儿,停了下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轻轻地问道:“仁,是什么?仁就是爱,就是爱他人啊!一个人,心里如果没有爱,何以言勇,怎么能见义勇为?何以能律己,不做害人之事?又何以言孝,让父母长辈快乐?又何以能够尽心为百姓谋利?所以,适合情理的事,就是从仁出发去做、从爱出发去做的事情。只要把握了仁或是爱这一个字,凡事不离开这个字,就可以随心所欲去做适合情理的事情了。”
孔子说到这儿,突然打住,静静地望着大家。课堂突然静寂地可以听到呼吸声,但同学们终于醒悟过来,不知是谁带的头,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孔子总结的赞同。
“我今天来上课之前,就问过我的夫人,什么是适合情理的事情,她说,你去教学生,就是适合情理的事情。我认为,这话非常对。我在这里,就是要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心中都有仁,都有爱,让大家都把这仁、爱带到这个纷乱的社会去,让我们大家的这个社会能够在仁、在爱的温风柔雨中,安静下来,平和下来,走向一个温馨和协的社会!”
孔子的最后一句,是用了力吼出来的,声音里充满快乐与自信,课堂里再次出现静寂。孔子眼里闪动着泪花,望着他的学生,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孔子最后用手势平静下来。他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平和地说道:“现在,我来回答懿子提出的问题,君子有没有与人相争的事呢?有,射箭比赛,就是一件与人相争的事情。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准备一下,然后一起到郊外去,进行射箭比赛。”
孔子的话刚落,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孔子朝学生一揖,满面春风地走出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