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牵一发而止全身2

张择端佩服地说:“兄台的功夫真是了得,竟然又被你逃掉了。”

符德说:“这次逃不掉了。他们让我住进铁牢,是个没有窗户的铁盒子,没法挖地道的。我打算在砍头时再逃,可是后来发现不用逃了。”

“为什么?”

“皇帝每三年要郊祀一次,就是去南郊祭天。郊祀都是在冬至日举行。”

“这跟你有关系吗?”

“太有关系了。凡行大礼必大赦。皇帝登基,立皇后,立太子,郊祀,都属于大礼。只要皇帝宣布大赦,要杀的头就可以不杀。”

张择端替符德庆幸:“正好在冬至日大赦。能赶在午时前吗?”

符德问张择端:“宣和七年的冬至日,你在干什么?没去宣德门看热闹?”

“没有,”张择端说,“我还在画《清明上河图》呢。”

“那天上午,狱卒早早送来浴桶,备了热水,让我洗了澡。然后给我换上用红线缝的写着‘开封府斩犯’的黄布衫。接着端来饭食。我问:‘为什么没有酒?最后一顿应该有酒的。’狱卒嘲笑地看了我一眼,没说话。吃完了,我扛着木枷,拖着铁镣,被几个狱吏和狱卒押了出去。狱吏和狱卒都穿上新衣服,还戴了花。”

宋朝的男人也戴花吗?是的。不过是在特殊行业,监狱行刑人员才戴花。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有个蔡庆外号叫“一枝花”,因为他本来是个戴花的刽子手。

符德告诉张择端:“我和开封府的另外九名死囚被押至宣德门外。城下已经竖起高竿,搭起彩楼,狱吏就让我们在彩楼前等候。没多时又有十名死囚押到这里,他们是大理寺的犯人,因为他们的黄布衫上写着‘大理寺斩犯’。但狱吏、狱卒们只佩带一般的护身刀剑,我没看见行刑用的鬼头刀,也没看见包公故事里的狗头铡,不知会怎样处死我们。我们等了很长时间。皇帝的祭天仪式很繁琐的,天没亮已在郊坛开始了。终于传来震天的鼓乐声,我们看见浩浩****的仪仗队伍从南熏门方向返回。我最爱看的是大象,有七头,戴着金辔(pèi)笼,驮着金莲花座,穿锦衣的象奴在上面指挥象的步伐。”

张择端遗憾地说:“我真该去看看,好画到画里。”

“皇帝登上城楼后,有一位通事舍人来跟开封府和大理寺的狱吏说话。开封府的狱吏就找到我,指着那根高竿说:‘看见竿顶木盘垂下的四条绳索没有?’我说:‘看见了。’‘看见连着城楼和竿顶的红线没有?’‘看见了。’他说:‘道君皇帝马上要颁布赦书,赦书会被金鸡衔着恩降到竿顶木盘中。开封府和大理寺的一共四名死囚攀绳而上,抢到赦书就抢到了命,你就是其中一名。’”

张择端不由变色:“太惊心动魄了!”

符德说:“开封府的两名死囚和大理寺的两名死囚都被开了枷,但脚镣不除去。我们就在高竿底下待命。大理寺的死囚不愿跟开封府的死囚站在一起,要保持一些距离。我们是普通犯人,他们是皇帝亲批的‘钦犯’,所以有优越感。”

张择端不以为然:“再怎么说,砍头的感觉总是一样的。”

“不一样!”符德说,“大理寺的刽子手技术更精湛,手法干净利落,不会砍到一半再来第二刀。”

符德继续讲述:“少顷,只见一只衔着锦囊的金鸡从城楼上顺着红线降到竿顶。那通事舍人拂袖为号,我们四人便拼命攀援。脚上的铁镣很妨碍爬绳的,但四人都是这样也就公平了。开封府和大理寺肯定都选出了罪犯中的武林高手,他们都想在皇帝和民众面前争光。四人中我和大理寺的一个小个子犯人动作最快,小个子比我还领先一截。那家伙看样子是个飞贼,也许是因为偷了皇宫内院的宝贝才获罪的。他身轻如燕,我却是虎背熊腰,不如他灵巧。爬绳过半时,他已经领先一个身位了。”

“你没戏了。”

“这时他遇到麻烦了,他脚镣的铁链跟绳子缠到了一起。”

“你又有戏了!”

“但我想也没想就探过身去,帮他解开了铁链。”

“真是侠义心肠啊。”

“解开铁链后我才开始想,我失去了得到赦书的机会,接下来该怎么办?也许我可以在到达竿顶木盘后,用削铁掌劈开脚镣,然后跃上城头,顺着城墙向东逃走……我边想边爬,忽然看到那小个子竟停在空中等我。他是要还我的情。等我赶上他了,两人平齐了,他才又奋力向上爬……”

符大闰住了口。

他问魏强兄弟:“怎么样?”

兄弟俩说:“应该我们问你接下来怎么样,你别卖关子啊。”

“我很少有机会对别人讲这种故事。”

“我们也是很少有机会听别人讲这种故事,快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