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战后授勋3

47

委员长六点钟准时起床。早晨山城里的空气新鲜,他穿着睡衣在客堂里做了一回太极运动,浑身感觉到舒络,然后才去洗漱。他打理得很整洁后才走出卧室。

食堂里的早餐安排了油茶汤、小米粥、各种汤圆、点心和苦荞粑粑,这些食品都是典型的恩施风味。油茶汤是用茶油炸清明茶叶加水煮沸后,再泡一些炸苞谷子、炸黄豆子或阴米泡,一边喝一边咀嚼,香脆可口。 服务生将汤拌好后送到委员长的桌面上。委员长是第一次尝试这种乡土风味,他向来吃食是很文静的,却一时高兴把油茶汤喝得“窸窸呼呼”,嚼得满口生香。他一边喝着一边问陪他过早的陈诚将军道:

“这叫什么汤,还真有些嘎嘣脆的味道呢。”

陈诚给委员长解释:

“这是恩施人来贵客了才做的油茶汤。只有这种汤是可以一边喝一边品的。为了让您对恩施的印象深刻一点,早餐都是为您准备的恩施口味。”

委员长戏谑一笑:

“好,好。只有吃到了地方的风味,才能领会到地方的风情。娘希匹,这油茶汤喝得喉咙里苦中生香,嚼得口中余味绵长,又油而不腻,如同况味人生,苦在前,香在后,苦香杂存。这种汤的风味只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

坐在另一张桌子上过早的一位中央日报的记者耳朵尖,他听到委员长在餐桌上对油茶汤的这一番雅论,就在第二天的《新湖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趣话——世上无二汤》的小品文,把委员长喝油茶汤时说的这一番话登了出来。一时传开,尔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恩施城内喝油茶汤可谓风靡一时,各大小餐馆都在做这道汤,早中晚三餐都喝,一时成为恩施那些外地人的追风时尚。

这天上午,委员长在“中正堂”出席了“国民政府成立纪念周暨中正堂落成典礼大会”。

孙中山早年从理论上分三个阶段建立民主中国:军政、训政、宪政。蒋介石继承了这一理论。1927年4月18日至1948年5月20日,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1928年9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宣称以前为军政时期,从这一天起全国进入训政时期,由国民政府执行训政职责,并决定以五院制组成国民政府。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设主席1人,委员10-12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也是在这次会上,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至此,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组织形式渐趋完备。6月20日新疆杨增新,7月19日热河汤玉麟,12月29日东北张学良分别宣布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北洋军阀势力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南京国民政府得到国际承认,成为中国的合法中央政府,实现了中国在形式上的统一。这以后中央国民政府决定6月20日为国民政府成立纪念日。

这天已是政府成立纪念日过后十天了,陈诚为了盛情接待委员长,便别出心裁地搞了个“国民政府成立纪念周”活动。会场周围戒备森严,岗哨林立,便衣警察随处都是。参会人员是省直各单位的领导和军职团以上的长官,进会议厅的所有人员都要进行搜身,不允许任何人携带武器、刀具和其它任何具有攻击性的硬物件。

新修的“中正堂”由于材料匮乏,窗户是用皮纸糊了后,皮纸上再刷了一层桐油,它的亮度跟玻璃差不多,有韧性,雨水洗不掉。屋内只有前面的讲台上有一张从干训处办公室搬来的条桌,瘸着的桌腿用石头垫起,上面罩了一块蓝色的床单。后面挂着委座像,显得有几分庄严。听众席完全是用石头垫起的一根根长树木横摆着的做凳子,两三根木头一排,一排可以坐二十几个人。受训的这些大官要员们坐在木头上,有一个人活动一下就会整排摇摇晃晃,生怕石头垮了砸脚。

整个“中正堂”内挂满了委员长的语录和提倡新生活的一些标语,堂内的政治空气和文化氛围极其浓郁。会前陈诚陪委员长一行浏览了干训室的课程和教材,陈诚主席还汇报了干训工作的一些情况。委员长一直都是认可陈诚在执行他的指示方面是有力的,他听了陈诚的汇报后连连点头。

纪念仪式由陈诚主席亲自主持。首先是请白崇禧将军为“中正堂”揭牌。会议开始,全场起立,军乐队擂鼓吹号,奏响了《国民革命军进行曲》,铿锵豪放:

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革命壮士矢精忠。 金戈铁马,百战沙场,安内攘外作先锋。 纵横扫**,复兴中华,所向无敌立大功。

旌旗耀,金鼓响,龙腾虎跃军威壮,忠诚精实风纪扬。 机动攻势,勇敢沉着,奇袭主动智谋广。 肝胆相照,团结自强,歼灭敌寇凯歌唱。

委员长身着长袍、光着头,很威严地在大会上作了个简单的讲话。内容主要是表彰了鄂西大捷的有功之士,他把石牌抗战比作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时极尽美誉地夸奖了陈诚搞“新湖北建设”的成就,提出全国都要学习湖北的革命精神。他一口浙江话,大部分人都没有听懂。

会议还在进行,委员长为了表现出体察民意的姿态,由陈诚、白崇禧、蒋纬国等人陪同,沿新规划的街道经大小十字街出北门到清江大桥走了一回。这一路上,便衣警察占据着每一条大街小巷。恩施县政府组织了一些学生和有底细的“良民”举着纸做的国旗在街道两旁热烈欢迎,而大部分老百姓则是要面对家神背街而立,不允许侧目偷看,这道命令叫恩施人流传了几十年。蒋介石走到“齐药劲道”的门前,松井、石根这两条狗也想看热闹从店内窜了出来,被几个便衣打得“汪啷、汪啷”直叫唤。王岩头出铺门唤狗,突然背上腿上挨了警察几棒。他捧着头急忙转身进屋,脚脖子一时鲜血直流,梅姐儿急忙找急救包为他包扎。

清江桥的桥名“行易桥”的提款已经换成“中正桥”了。委员长走到清江头,看到此桥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直非常严肃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浅浅的微笑。他站在桥头,端详了一会儿这座瓦屋木桥,对着身边的陈诚说道:

“你们这座桥建得挺有意思。这个世界上,建步行瓦屋桥的很多,盖瓦的公路桥只怕是唯此一座了。我担心过桥时汽车的震动很大,上面松动的瓦,管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掉下河了。”

陈主席急忙立正,向他答道:

“报告委座:恩施这个地方雨水多,为了保护木质桥梁能多管一些时间,设计师由本地的风雨桥得到启示,就设计出了在桥上盖瓦来解决桥梁容易腐蚀的技术问题。您指示瓦的松动问题,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

走进桥内,十几个小学生在老师的授意下,一窝蜂地从桥两边人行道上朝委员长一行扑去,给他们献上昨天由老师带领在山上采来的青草味和香味都很浓郁的野山花。蒋委员长伸手接孩子们的献花时,脸上笑眯眯的。蒋纬国在他父亲后面接过花后,迅即抱起给他献花的那个小男孩,笑着问抱在手里的孩子:

“你们知道前面那个爷爷是谁吗?”

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个小男孩毫无惧色地回答:

“是我们的领袖爷爷。”

这男孩用小手指着委员长光光的头,反过来问蒋纬国:

“光头就可以当领袖吗?”

“他是当了领袖才剃成光头的。”

“那为什么我爷爷是个光头就没当领袖呢?”

“领袖只有一个,这个爷爷先当了,你爷爷就当不成了。”

“我今后长大了也要剃光头,好当领袖。”

站在一旁的一位女老师听了这个孩子的话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制止他不准乱说,便把孩子从蒋纬国的手中接了过去。蒋介石在前面听到了他俩的对话,回过头对那位年轻的女老师笑着说道: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别吓唬他,为难孩子了。”

站在周围的人本来想笑又不敢笑,听委员长这么一说,大家倒笑出了声来。

在回干训处的路上,委员长问陈诚:

“你的老同学叶挺在你的感化下思想应该有些转变吧?”

“唉!他已经被赤化得像一块钢板了,还是原来的那个态度,顽固不化。”

“下午我想见见他,再给他谈谈。”

叶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1941年1月6日由于“皖南事变”,中央军对新四军进行围剿,他不服在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随即被羁押在重庆的磁器口中美合作所监狱。后迫于全国舆论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对叶挺伪示优遇并劝降,但叶挺不为所动。此时,陈诚主动为蒋介石解难,以自己曾与叶挺是原河北保定军官学校“同窗袍泽”的旧情,先后4次到重庆规劝叶挺归附国民党中央,叶挺态度坚硬不买陈诚的“好意”终无成效。1942年秋,陈诚便专程赴渝邀请叶挺到鄂西恩施来“休养”。叶挺经过慎重考虑后,向陈诚提出在不挂任何职衔和生活上不要政府管理这两个条件的前提下答应来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