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学问家1

干铎教授在去重庆中央大学报到时,从恩施经利川在谋道发现了号称天下第一树的水杉。这是上世纪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巨大发现。覃清江跟着干铎教授实现了他人生的巨大转折。

22

在自然界中,许多物种都是在野生状态下很好地保存下来的。

覃家门前院坝里的那棵大树亭亭玉立,浓荫如盖,进龙洞沟一爬上马鞍山的坳口就能看见它那巨大的簇影。它成了覃家屋场的标志。

这棵树的顶上有一个巨大的喜鹊窝。每天早上天刚煞白,树上的喜鹊就会早起,把整个一夜寂静的龙洞沟给“叽叽喳喳”地喧闹开了,四季如此。这个喜鹊窝可以说是覃蔓子家最近的邻居。覃蔓子时常攀爬到这棵树的顶部去关顾它们的“家”。喜鹊爱与人为邻,又不喜欢人去靠近。覃蔓子的到来,喜鹊夫妻俩就会骤然飞起在覃蔓子的头上伸出尖尖的利喙“叽叽喳喳”地驱赶他,那叫声听得出来与早晨起床的欢闹完全不一样,一个是清脆一个是怒号,可它们又总是奈何不得覃蔓子。覃蔓子上树只是对邻居地好奇,他没有去破坏它们用枝桠搭起来的“家”的意图。在喜鹊对他正要大打出手的当儿,覃蔓子便迅速地往树下梭,他对喜鹊的进攻总是首先退让,他其实从内心里是非常喜爱这一家“人”。

这棵树,当地人叫它鸽子花,在这漫山遍野的森林中,这种树零星的散落着。

覃蔓子在石虎场李氏庄园读了几年私塾后,又回到了龙洞沟。他百无聊赖,只有同母亲、公公、婆婆一起,每天下地里劳动,耕作在龙洞沟里两面山上的庄稼地里,闲时还读点书。尽管覃蔓子已经十五六岁了,他时常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地攀爬到这棵树上去玩耍,去关顾树顶上的喜鹊窝。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正式宣布抗日。1937年12月南京陷落。1938年8月湖北省政府西迁宜昌,10月迁恩施。同月武汉沦陷。11月,蒋介石把全国划分为十个战区,后来再加冀察战区和苏鲁战区共十二个战区。湖北省加武陵山区其它省的一部分县市为第六战区。1940年6月,蒋介石和李宗仁指挥宜昌抗战失败,恩施便成了抗日前线,是拱卫陪都重庆重要的军事桥头堡,军事位置特别重要,蒋介石在武汉会战时任命他的心腹陈诚为湖北省主席,现在又任命陈诚为第六战区最高司令长官。

陈诚任职湖北省省会主席后,一直没有到任,由辛亥元老严立三代理省主席,在宜昌陷落后,恩施成了战略要地,陈诚便临危就职。他到任伊始就制定了“建设新湖北”计划,教育则是他“建设新湖北”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他在恩施新办了湖北省师范学院、湖北省医学院、湖北省农学院、湖北省商学院等四所专科学校。而这些大学的院长们都是陈诚亲自奉请的留美留欧博士,干铎则是陈诚亲自聘请在湖北农学院任教授的大林学家。

干铎,湖北广济县人。早年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森林系学习,毕业后入日本农业厅林业试验场做林业研究工作。回国后任湖北省林场场长,后调任农业专门技术学校教书。抗战开始后,武汉沦陷,农业专门技术学校垮了,他受陈诚之约去了恩施湖北省农学院。

恩施由于地处北纬30度,山地气候多样,人为破坏少,因此植物群落多样化,植物种类特别丰富。日本侵略中国,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场巨大灾难,而对于一个极有功底的森林植物学专家干铎来说,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不侵略中国,武汉不沉沦,湖北农业学校就不会在恩施成立,干铎就没有机会进入到这样一个庞大的植物王国,他未来的学术成就也未必会有如此的辉煌。

湖北省农学院在恩施东边的金子坝,一出校园,到处都是沟沟岔岔,到处都是广袤的森林。在这里的每一条山沟就是一个丰富的植物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干铎教授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建立起了湖北省农学院的亚热带植物标本档案室,从而使他在植物学方面蜚声国内外。那时全国在各个学科的顶端人才并不多,民国中央大学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它到处搜罗人才,因此干铎在湖北省农学院只任教一年后便被该大学的植物学系下文聘为教授。

干铎在去重庆民国中央大学植物学系报到的路上,没有经黔江、彭水乘车,而是为了搞森林植被调查,他选择了翻齐岳山经万县走旱路。他只雇了一个被称着挑二的挑夫,担了他的两个箱子,一箱装书,一箱装杂物,这就是干铎教授当年的全部家当。他依然是身上背着个标本夹,手持枝剪,脚套草履,沿路考察着这一线的植物种群。

他沿清江上行,几天后,他走进了清江源,龙洞沟。

进龙洞沟,十几公里没有人烟,道路潮湿狭窄,坡坡坎坎,他一边走一边寻找着未名的植物新种。他越走路越狭窄,越走路越幽深,越走发现的植物新种越多,越走挑二肩上的标本夹越沉。

这是一条神秘的魔道,尽管艰难,他内心里要破解自然王国的理念令他更加向往。他同之前的赵诚实进山采药一样,到了马鞍山的山脚下他也是走得筋疲力竭。他雇请的挑二也是第一次走这条路,在进龙洞沟的马鞍山坳口上,他们迷路了。这时干铎教授已经不知道怎么办好,回去几十里路,要到半夜,往前走,又不知道何处是今晚歇脚的去处。他放下标本夹,走到溪边,掬了几捧水后,瘫软在路边休息。没多时,从山坳上传来了一阵阵悠扬的山歌:

太阳落土西山黄,犀牛望月姐望郎。

犀牛望月归大海,姐望情郎归绣房,

梦里指望人成双。

太阳落土四山荫,海底龙王翻了身。

黄龙翻身三天雨,青龙翻身三天晴,

姐儿翻身梦情人。

……

这是戌妹儿妈李卯香在黄连棚里唱的,她音韵破嗓,穿透力强,几山几岭以外都能让人听见。她唱山歌歌词记得多,还可以见景生情,信手拈来编唱。

黄连是龙洞沟的重要特产。利川是中国的黄连之乡,利川出产的鸡爪连更是名扬世界的优质药材。俗语“利川的黄连板桥的参,宣恩的木瓜扬远名”曾一时广为流传。

在植物分类上黄连是毛茛科黄连属,是南方多年生常绿草本。它的原产地在利川。

在赵诚实的祖上传说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早年他的老祖宗在齐岳山中采药,在一处悬崖上看到有数十条蛇盘伏在一蔸草丛上。这是赵郎中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草。这蔸草复叶基生,叶片卵状三角形,3-5片全裂,裂片再作羽状深裂。这正是夏天,这蔸草结的种子呈长椭圆形,褐色,非常好看。他蹲伏在旁边观察着蛇的动向。忽然他看见一条背部受了伤的蛇爬了进来,盘在这蔸草上的一条母蛇用口咬了几片腹下的草叶,咀嚼了一会儿后,再吐出来敷衍在受伤蛇的伤口上,它一边敷还一边用舌头舔。不大一会儿,那条蛇的伤口就奇迹般地很快愈合了。这位赵郎中看着看着便惊呆了,他心中完全认定了这是一株仙草,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获得欲。

于是,赵郎中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燃香和草纸,先烧香,然后面对盘蛇双膝下跪,双手合十,虔诚地作了三个揖,又磕了三个头,再后是一边烧纸钱,一边默默祈祷:

敬奉齐岳大仙,我赵郎中一生行医采药,不求个人荣华富贵,只求康福万民。我虽常年劳顿,殚精竭虑,因没寻到金丹良药,所以不能解除斯民疾病之万一。我曾踏遍千山万水,广寻仙药,尚不能如愿。今始见齐岳仙人之妙药,君却用如此多的蛇将军把守,让鄙人不得近雷池一步,只能望药兴叹。大仙的如此宝典,尚不能为子民医病,不能解众生于水火,此非大仙之所愿也。我祈求大仙赠我种子数粒,播种于鄙人之药园,让其造福于万民,使众生得以安康。

祈求恩准……

赵郎中祈祷到此,群蛇或者是受神的指引,或者是被他的真诚所感化,只见它们一条一条地慢慢地蠕行开了。那蔸仙草完全暴露在赵郎中的眼前:它草色青青,枝叶繁茂,硕大而葱茏。赵郎中顿时高兴极了,急忙跑到仙草边,扯开包袱,就拼命地摘仙籽。摘足了,他又把仙草扯了一捆。正待离开,群蛇却堵住了他离开的路。他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急忙丢下那捆仙草不动。蛇又在草捆上爬了一回,然后径自走了。赵郎中又才把那捆仙草和草籽背回家中。

据说,这仙草原来是有见血封喉功能的,齐岳大仙发现赵郎中太贪,怕他今后乱用危及众生,便命令那些蛇在仙草上又重新爬了一回,把这个功能给取走了。从此,这草便少了见血封喉这一门药效。

这仙草因为是黄色,又味苦至极,赵郎中就将这仙草取名为黄连。

赵郎中在他的药园里,第一年播种培苗,第二年移植栽种。他利用树木做支撑搭棚,上面盖枝桠,又遮阳又漏雨。他这样精心地护理了五年,黄连长成,药效很好。赵郎中将其用于泻火解毒、燥湿清热、高热烦躁、泄泻痢疾、口疮发炎、痈疽疔毒等多种病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赵家几代人行医,由此被这一带的百姓称作药神巴儿,只是有老幼之分。爷爷叫老药神巴儿,赵诚实是最小的一代,被人称作小药神巴儿。赵氏祖祖辈辈种黄连,黄连成了他们赵氏药铺的当家药,利川的黄连也因为赵家药铺而远近闻名了。

当年覃章华和李卯香双双私奔到龙洞沟后,便引种到龙洞沟栽种,生长极好。他们长年卖给赵家药铺子里,成为赵家药铺最喜欢用的原药,所以龙洞沟就成了黄连这种道地药材的原产地。

覃蔓子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徐文斋:

“什么叫地道药材?”

“不能说‘地道’,应是‘道地’。秦始皇消灭六国后,制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朝廷从长安分东、南、西、北修筑宽大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并以道来统管各郡、县。各地给朝廷进贡方物时,地方药材是一个重要产品。皇室把这些进贡来的药材按道、郡、县进行分类放置管理。他们发现,就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出产地不同,其药效差异很大,最后朝廷对同一种药材只收药效好的那个道、地进贡送来的。所以‘道地药材’就成了某一种好药材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一名源出于此。”

“啊哈,事事皆学问啦。”